董樹貴
摘要:舞蹈是以人的肢體語言為媒介的動態藝術,連接舞者和觀眾之間的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給觀眾的是一個綜合的意象并與觀眾產生共鳴。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成了人們的追求精神生活的舞蹈,它密切關系著群眾的生活,其基礎十分廣泛,具有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使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審美能力提升,并且加深對舞蹈知識的理解,使其藝術修養提升。
關鍵詞:創造性;藝術魅力;群眾舞蹈
一、群眾舞蹈創作輔導的生活性
舞蹈源于生活,舞蹈是一種開放型的藝術形式,具有人人參與、強身健體、自娛自樂、陶冶情操等特點,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堅持在積累觀察中激發靈感,促進舞蹈的創新。從文化的角度來說,舞蹈不但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釋放出自己的壓力,使自己的心靈得到舒展。同時,還可以通過舞蹈這一良好的平臺,加強與交流與溝通,促進情感增進。總之,舞蹈文化具有非常強的滲透力與凝聚力,能夠有效地提高人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舞蹈的輔導題材選擇,應該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為基礎,將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作為主要的表現對象,用舞蹈的形式體現出生活性,拉近人民和舞蹈之間的距離,能夠激發起他們參與其中的熱情。在題材編排上一定是要生活化的,將大量生活素材的積累作為創作基礎,把生活和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取各家之長、各類之精,要有屬于自己創作團隊的獨到之處,遵循這樣的思維,最終提高舞蹈的水平和層次。
通過舞蹈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以及貼近百姓文化生活的內涵,同時舞蹈藝術回歸文化之中,也體現出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樣既可以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增強百姓生活的藝術氛圍,還能通過舞蹈的渲染力帶動人們健康樂觀的生活樂趣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發展越來越快的現實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出現了質的提高,物質追求不再是他們生活單一的追求,精神生活成為他們生活的重點追求。群眾舞蹈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關節以及腰腿等部位的靈活性、豐富生活內容、陶冶藝術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交流為主要目的。雖然群眾舞蹈是一門大眾化藝術,但是并不意味著其自身藝術性的缺失。最終達到滿足人民對舞蹈文化生活的需求,彰顯著普通人民的平凡生活,同時也閃爍著他們精神文化追求,并促進舞蹈的大發展和大進步。
二、群眾舞蹈輔導的娛樂性
群眾舞蹈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關節以及腰腿等部位的靈活性、豐富生活內容、陶冶藝術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交流為主要目的。通過突出隊形的變化、道具、服裝色彩的完美搭配來暈染整個作品才能收到好的藝術效果。所以,動作上一定要避免過于復雜,要簡煉而不失韻律美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群眾舞蹈活動已經悄悄地從被動的表演轉到自覺的表演活動了。群眾舞蹈在內容上日益豐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審美需求。目前更發展到不拘形式、不拘場地、自發組織、不帶政治色彩的純粹為了自娛自樂、為了強身健體的群眾舞蹈活動。作為具有廣泛社會適應性和深厚群眾基礎的群眾舞蹈,一切從群眾出發應是創作的核心和根基,包括群眾對舞蹈的審美意識,一些舞蹈愛好者自發成立的舞蹈表演團隊紛紛成立,他們動作簡煉而不失韻律美感。無論是群眾舞蹈還是群眾音樂,其核心都在于群眾,換言之,群眾舞蹈的發展其首要的著眼點在于向群眾普及舞蹈文化,并因地制宜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群眾舞蹈文化素養,最終達到滿足群眾對舞蹈文化生活的需求,彰顯著普通群眾的平凡生活,同時也閃爍著他們精神文化追求,群眾舞蹈活動的興起,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可以通過舞蹈這一良好的平臺,加強與群眾交流與溝通,促進群眾的情感增進,還有陶冶性情、振奮精神、培養集體性、娛樂性增進友誼等積極作用,群眾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包含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和作用,使人們從中獲得極大的審美情趣,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活動的強烈需求,群眾在舞蹈娛樂及演出活動中能獲得心靈的美與善,審美趣味和文化品位,群眾舞蹈參與者心情愉悅、精神充實,沒有評獎和榮譽的壓力,他們只是為了消除疲勞,陶冶情操,煥發精神,表達情感,同時群眾舞蹈也進入了活躍繁榮的局面,其突出的標志是廣大群眾參與舞蹈,只有這樣,群眾舞蹈作品才能積極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群眾舞蹈創作輔導是把自然之“美”提升至到作品中去,這“美”是一種自然的流露,創造出另一個境界傳達給群眾,他們動作整齊劃一、剛柔并濟、張弛有力、虛實結合,隊形變化多樣,彰顯了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風貌,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喚起對美的追求。
三、群眾舞蹈輔導的凝聚性和時代性
群眾舞蹈輔導應堅持自己的特點,遵循自己的創作規律,牢牢地建立在自己的根基上,突出地表現想象力并貼近生活這一特征。群眾舞蹈的發展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展,依附社會發展的,所以群眾舞蹈無可避免地留有時代的烙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群眾舞蹈取材于本土文化,以當地歷史文化為背景加以提煉的作品,通過舞蹈來與人交流,還可以通過舞蹈進行鍛煉,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它能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我們的情操。群眾舞蹈動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運動、變化規律,再對這些動作進行變化發展和加工,想象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舞蹈這種文化活動,創造良好的社區氛圍,群眾間相互交流,增強人際溝通,有利于增強社區的凝聚力。讓人們在參與中得到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凈化。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要大力發展和組織群眾性的各類舞蹈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創作、輔導,大力普及、繁榮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們能夠與時代脈搏同律動,與廣大群眾共呼吸,關注生活本質。
在藝術實踐中明確群眾舞蹈創作的價值取向,以面向群眾,面向生活作為創作的根,作為服務的宗旨,使群眾對舞蹈藝術的熱情和舞蹈藝術本身豐富的魅力,在這種蓬勃的發展形勢下,應該以豐富和高質的創作為基礎,要廣泛的深入生活,將生活作為創作的源泉,力求創作出更多與時俱進的、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舞蹈作品,對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力群.舞蹈編舞法研究.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5
[2]歐建平.群眾舞蹈發展創新之我見.中國文化報,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