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遠金 石吉倩 韋國鳳
摘要: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這是我國逐漸進入大數據時代。而當前我國在教育行業不斷的推進改革工作,也顯著增加了人才培養的數量與速度。作為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下,也開展了綜合性的改革工作,使得其能夠更加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本文嘗試探討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相關綜合改革工作,以求更好的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
一、大數據的相關定義以及其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影響
(一)大數據相關定義。
最早由美國一篇雜志提出“大數據”這一概念,隨后,學術界與產業界便一直就大數據開展相關研究。在2012年,美國為提高人類在數據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而提出有關“大數據”的研究計劃,其認為大數據在未來將會成為非常寶貴的資源。盡管在學術界就大數據相關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依然可以從眾多網站中獲得其定義:“大數據由巨型的數據組合而成,無法使用G或者是T來衡量這些巨型數據的容量,而是需要使用P、E、Z等單位來統計這些數據的容量”。由于這些巨型數據的匯集導致人們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對其進行收集、分類存儲、分析與處理,而且因為該數據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所以稱之為大數據,大數據具有速度快、模式多和體積大的特點。
基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角度分析大數據能夠確定其存在云計算、高性能計算以及大數據自身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中云計算涵蓋云應用、云服務以及云儲存等方面的功能;高性能運算則涵蓋MPI并行程序設計、GPU并行程序設計以及并行算法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內容;大數據自身的運算涉及到安全、隱私、變換、價值提取以及數據庫等方面的內容。
(二)大數據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影響。
由于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和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計算機方面的人才逐漸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重點關注,同時對其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這也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出現的原因。而當前所處在大數據時代,其強烈的沖擊了諸多產業與專業,并且對社會的所有層面都產生了影響,同時也劇烈影響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并促進其發生了如下的改變:
1.教學資源顯著增加。
除日常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之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還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得諸多與之對應的教學資源,并且通過這些教學資源完成自學。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顯著增加學生所能獲得的教學資源數量,但是過多的教學資源也使得其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
2.教學對象顯著增加。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顯著增加了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的課程種類及相關資料,這些資料互相之間品質參差不齊,如果學生未能選對高品質的教學資料,這很可能降低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
3.大數據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改變。
當前處于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與實踐活動都與開放教育資源相關。開放教育資源屬于教育形式的一種,其主要是基于網絡平臺向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憑借著網絡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勢,開放教育資源可以達到遠程教育的目的。而且學習者可以從中獲得諸多的學習方法與教學資料,即能夠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改變。
4.大大提高知識的更迭速度。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提升了知識量,也提升了知識的更新速度。可以這樣理解:凡是已經打印在教材上的知識都已經過時了。這就導致學生所能學到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已經過時的知識,盡管學生牢牢掌握這些知識,但是在學習結束之后依然無處可用,造成該行業就業率偏低的情況。
5.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開始發生變化。
當前計算機與互聯網已經普及到各行各業,計算機能夠開展更多的工作,所以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專業與素質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完成本專業的學習之外,需要積極了解相關計算機專業的知識,使得其然后在就業中保持不敗的地位。
二、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創新方向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理論體系趨近完善。
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不斷發展,當前其教學理論體系已經逐漸完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存在較多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枯燥。所以盡管其部分課程可以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幫助學生維持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需要結合其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脫離書本,積極探索諸如社會學、心理學和生物學等課外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學習新知識的習慣。并且嘗試結合專業知識與這些領域的知識,使得其逐漸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方式向不同類型的學生傳授不同類別的知識,日常安排各個小組互相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促進知識的共享。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則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與教學內容,確保將有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自身需要注意教學方法,應用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引入實踐教學機制。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機制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大數據的時代需求,并且實踐教學內容也不能與原有的內容保持一致,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更新。大數據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應當注重兩點,第一點是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相對于傳統的單人完成實驗的情況,團隊合作要求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團隊角度開展實踐策劃、實驗實施、實驗分析以及實驗總結工作。通過此形式達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第二點是建設實驗平臺,結合當前的教學狀況與環境,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寬泛的實驗環境,脫離了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允許學生自由的進入實驗平臺開展實驗活動,不僅使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實驗過程與結果,還能夠充分的利用資源。
例如可以安排學生獨立建設網站,憑借自身所學習的內容開展相關工作,可以創建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務相關的網站,并且積極搜索匯總相關的視頻、音頻以及文獻的材料投入到網站中,讓網站直接面向社會所有人員開放,并且開放用戶注冊機制,讓學生憑借自己所學習掌握的知識自行維護網站內容,并且做好與網站用戶的交流溝通工作,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的應用實踐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繼續深入研究請感興趣的內容,一舉兩得。
(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
學校具有大量的教育和人才資源,而企業擁有實踐環境,同時其對人才存在需求,通過企業和學校的有機結合,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促進企業發展。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上升,為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獲得一份較好的工作,其需要通過一個平臺檢查自身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對自身的工作范疇與工作能力有所了解同時大致了解日后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需求,從而能夠適當的調整學習方向,使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你既能夠與企業的需求相匹配,人盡其用。
三、總結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改革創新能夠顯著促進其專業發展,并且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的合理性,培養更多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以滿足我國相關企業的需求。但需要認識的是,信息化時代企業的需求在不斷的更新變化,所以只有做到不斷的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向進行適當調整,才能夠確保所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及社會的需求,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楓.面向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03)
[2]陳雁.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專業高等代數教學改革探討[J].福建電腦.2018(02)
[3]周良發.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取向、方法與發展進路[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