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加馬力·買買提
摘要:對于人類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人們對于健康的認識有所不同,很多人認為健康就是身體沒有疾病,身體強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沒有體現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一般只重視對幼兒的身體保健教育,忽視了對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方式對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所以怎樣改變傳統的健康教育理念,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將健康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擴大是目前幼兒教育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研究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分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個性健全可以適應環境,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心理行為符合本身的年齡標準的心理狀態,主要來說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是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能夠真實準確地分析自己的個性特點,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對于做不到事不會強求自己。
2.有自立,自信,自我發展的精神和動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明確自身的生活目標,可以實現自我發展,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調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冷靜地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
3.可以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的人不管是對待人或事都能夠友好對待,實現和睦相處,在人與人交往之中,如果出現矛盾能夠通過公平寬容的方式處理,善于和他人交往合作。
4.可以主動適應環境,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主動的調節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強求環境適應自己,而是主動順應環境的發展。在所有復雜的問題中都能保持自己人格及個性的特點的同時揚長避短結合環境的發展需求改變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在艱苦中成長,在順境中發展。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沒有明確的標準,所以研究認為要結合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確定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要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幫助自己判斷個人心理健康狀況,同時采取對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實現身心全面發展的良好狀態。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及發展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健康的觀念,我們可以得知健康說的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三者共同發展的理想內容,目前很多幼兒園對健康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學生身體健康的基本認知上,并沒有向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實現理念轉變。所以存在著明顯的重生理保健輕心理保健的現象,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水平直接影響到其日后的發展。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目前為止,我國在幼兒心理衛生及行為情緒方面的書籍并不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也比較少;另外我國現有的開設學前教育的學校在設置課程的時候,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也比較少;三是不管是高校還是幼兒師范學校,在使用幼兒心理健康教材的時候并沒有全國通用的教材;四是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心理保健工作雖然作出了明確的規范,但是其內容還比較淺顯,對于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心理健康發展并沒有內在系統的聯系,其科學性有待加強;另外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并沒有納入到教育管理的影星標準當中,教育者也不夠重視,這就使得我們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只能借鑒相鄰學科或者中小學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經驗來落實,影響工作的整合度對整體發展也沒有足夠得支撐作用。
(三)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內容的深化最主要受到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質及專業知識的影響,在目前幼兒師范教育體系當中知識的更新發展并不能完全符合時代的需求,這樣幼兒教師想要完成并落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強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教師要重視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兩者的關系的融合,這是影響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
一些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正常應該采取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以及幫助其矯正不良行為的方法開展教育,但很多教師都會使用宣泄的方法讓孩子改正問題,包括讓孩子摔打物品發泄不良的情緒,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會讓幼兒在宣泄后獲得更多的攻擊技能而提高攻擊傾向,還有的教師通過體罰的方式懲罰孩子之后會更強化幼兒的攻擊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就會為其起到攻擊的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
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會使幼兒教育的努力付之東流。幼兒園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
很多幼兒有說謊的壞毛病,除了其認知水平低以及個體思維想象不能完全判斷事實標準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幼兒做錯事怕受到家長和教師的處罰,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說謊問題展開全面分析。如果是因為其認知水平低所導致的說謊問題,不涉及道德問題,我們要適當開展符合其心理發展的教育。但在一些幼兒園出現包括偷竊說謊在內的行為時幼師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混合混為一談教育的現象并不少見,所以教師要區分好這兩種說謊行為的根本差異。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
因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尚未成型,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相關教育的時候只能借鑒中小學校以及成人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這樣會不符合幼兒實際接受能力的發展。教師在幫助學生改正有問題的心理狀態時只能照搬這些行為,并沒有考慮到這些方法使用之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不良影響,往往會導致舊的問題未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的情況。
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重點
1.重視“以幼為本”完善教學態度和認識。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們教師也要從認識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強化以幼為本的教學理念,端正教學態度和認識,把孩子當成和大人一樣有平等人格的人來關注。教師在照顧與關心孩子的同時特別要重視尊重和平等的理念,尊重和平等是現代的人文意識發展,要點就是除了要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之外,更要完全的放下大人的姿態用心去與幼兒交流。雖然幼兒的年齡小,但他們能夠從心里感受到老師的真心與關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愿意和教師交流,保證在教師的溫情下茁壯成長。
2.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強化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幼兒人格完善發展的必要因素就是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其精神發展的基礎內容,只有心里實現健康發展幼兒才能實現整體的素質提升,相反,如果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夠健全,那么其發展水平就會受到影響,在其今后的人生發展過程中就可能出現因為人格障礙或者心理疾病而影響整體發展的問題。現在幼兒園中的孩子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容忍力經不起挫折和磕磕碰碰,稍微有不符合其心理預期的狀態出現幼兒就會哭鬧耍賴,大發脾氣;第二沒有基本的處理事件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對于很多幼兒來說在家中作為獨生子女事事以他為中心,但在集體生活中因為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需要照顧他人的意見和喜好,他們在家里并沒有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以及和人交往的經驗,這樣就會導致幼兒在人際關系中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溝通交流,我們都知道人類心理健康的發展關鍵就是適應人際交往。人類的心理疾病主要是通過和人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展現出來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重視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把握,要從強化學生的實際交往能力入手,進一步完善其心理健康發展水平,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保證在出現問題時能夠認真和學生溝通交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哪方面出現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處理在幼兒園及家庭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長此以往才能夠讓許孩子明白怎樣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鍛煉其實際交際能力,強化身心全面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取得家長的配合。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全社會都需要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強化心理健康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礎。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能夠明白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對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于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勞動價值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果一個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問題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想要讓孩子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從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入手。只有強化心理健康才能夠幫助孩子實現個體發展,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怎樣的特質,第一智力正常,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第二可以控制個人情緒,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尊重他人,樂于助人,具備分享和合作的精神;第四,可以實現自我接納,有極強的自制力,在面對生活中挫折的時候,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第五,具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五項內容培養需要家長方面配合學校逐步落實,我們要在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家庭生活的各個角落,滲透到學校教育工作的整體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出符合其年齡發展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學會認知掌握生活技能,學會做人做事,掌握生存本領,作為對孩子開展教育的最終目標,教師和家長方面要通過日常的點滴堅持培養,保證孩子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諧的家庭氣氛、嚴而適當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樣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個性和行為的充分及必要條件。而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熏陶之后,教師就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為幼兒創設溫馨、自由、仁愛的情感環境。班級教師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應當是和睦的、平等的、相互關心與愛護的。孩子只有在如此良好的情感環境中生活、成長,他們才會感到自由、舒暢、溫暖、幸福,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時,教師和家長之間還應該加強交流和溝通,在教育孩子上做一個用心的人,平時多注意觀察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的行為,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從而及早控制和調節孩子一些不良情緒。
實際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整個幼兒教育工作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發現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本人僅僅是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想要解決除了要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之外,還要科學系統的落實完善,再有需要家庭,社會以及學校方面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這是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到教育工作中,讓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關心和關愛,讓其主動和教師交流,為其實現身心全面發展做出基本的教育貢獻。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強化幼兒整體素質提升的主要內容。是目前我們每個幼師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能夠在某個階段傳輸給孩子讓其一生受用的知識,我們能做的就是教會他們掌握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其形成探求新知和創新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是幼兒教育最有意義的一點。所以教師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保證以一切為了孩子為出發點開展幼兒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育之花開遍整個教育領域。
致謝: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轉眼間,兩年的時光已經過去。在者兩年的函授學習中,既有甘甜的收獲,也有苦澀的回憶。回想起這兩年的學習生涯,我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因為雖然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我得到的是無數支持和幫助。有各位導師的親切關懷、有家人的鼎力支持、有領導同事和朋友的真心幫助,有指導老師的耐心指導。我為有這么多關心、關注我的人而感到幸福,為有這樣難得的成長提高機會感到驕傲。在此,我感謝學院所有的領導、老師和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學們,以及各評委老師,感謝您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章志光主編.《小學教育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陳琦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林崇德著.《品德發展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