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孝龍
摘要:從平時的學習到日常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語文打交道。但是就在基本一致的語文教學環境下,學生之間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不足。接下來,我們就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以持續提升,繼而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足以支撐其順利進行日常溝通交流和一般閱讀寫作。但就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有不少教師并未采取最為合理的教學方式,而是一味地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機械式的記憶學習,故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為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之上,讓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進行合理且有效的思考。
一、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
高中語文教學并不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直接培養,而是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將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巧妙的融合于“聽、說、讀、寫”的訓練之中,使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能夠在日常教學中體現出來。
(一)“聽、說”過程中的語文思維能力體現
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而最初的切入關鍵點則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之上,即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重點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進而學生才能體現出相應語文思維能力。一方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需用“聽”來進行所表達信息的接收,用“聽”來實現對信息的合理分析和進一步理解,用“聽”來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夠表現出較強的語文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還需要用“說”來進行自我信息的表達,用“說”來實現彼此間的完美交流,用“說”來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維持在一個較為清醒的狀態,逐漸順著語文教學的引導而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慢慢開始能對一些語言表達信息予以有效分析和合理組織,從而學生才能表現出較強的語文思維能力。
(二)“讀、寫”過程中的語文思維能力體現
當高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聽”、“說”能力培養之后,會進一步對學生“讀”的能力進行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完成相關文章的整體感知和初步理解,進而讓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得以更好的體現。具體而言,學生所接觸到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對外展現出各不相同的立意構思,為學生預留了不同個性特點的教學任務形象,語文思維的合理應用能有效幫助學生對文章的整體脈絡進行分析,從而根據作者、寫作背景、文章表現形式等來對文章進行更為深入的整體認知。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具體情節分析時,就會對文章從頭到尾的進行剖析,包括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以便能夠進一步厘清和分析文章的構成條理,從而才能從整體上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握。
當高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聽”、“說”和“讀”的能力培養之后,還會趁著“讀”能力培養的勢頭來對學生“寫”的能力進行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通過寫作來鞏固閱讀中所學的知識,并持續強化“聽”、“說”環節所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而讓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體現。具體而言,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經過一定的思維運作才能將事物和情感以文字的形式予以表達,使得學生能夠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思維形式,從而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培養才會變得更為有效。
例如,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命題作文寫作時,學生必須對題目的要求進行仔細把握,深入分析作文題目的具體內涵,找出并找準所要寫作的中心主題思想,考慮好些何種問題最為適宜,最終才能寫完并寫好命題作文。也正是這樣,學生才會在寫作過程中有著合乎邏輯的具體發揮,有著思維運用的直接體現,有著創造性腦力活動的持續進行,使得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更為有效的培養。
二、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隨著高中語文教師對教學的注意,學生的語文思維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教學之中,并對教學的進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從側面證明了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必要性,為此教師有必要采取相應策略來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一)用考試來輔助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試卷來對學生進行測評,以便能夠較為全面的了解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知道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到底處于何種水平之上。同時,隨著考試過程中試卷的合理應用,學生找準了語文思維能力訓練路徑,學生在測評中不斷的認識自己、不斷的剖析自己、不斷的改變自己,使得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得到較為有效的培養。另外,在考試的進行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真實的語文能力水平有較為清楚的認知,使得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激勵中更加認真的去進行語文學習,最終得以積極地成長。
(二)課外閱讀來促使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所指的范圍是極為寬泛的,除了學生普遍認為單調乏味的課文教學外,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也算是一種教學形式。就課外閱讀而言,學生會有機會接觸到大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資訊新鮮的閱讀材料,并在閱讀后萌生出評價或評論所讀內容的欲望。正是這一評價或評論的具體過程,需要學生運用思維來對材料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思考,以便得到極具個性化色彩的獨特見解,再加上學生之間存在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方向,整個過程就將充滿爭論,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爭論之中,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正是如此,在語言不斷表達的爭論中,學生開始進入到了思維強烈碰撞的階段,其思維也就處于了不斷的磨礪之中,此時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也就算是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總而言之,語文思維一直存在于教學的各環節中,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也會在教學中得以自然體現,但未經培養的語文思維能力不足以支撐教學的順利進行,也無法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握好課本教材之余,還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教學資源來對教學進行補充,并輔以適當的考試測驗來對教學進行合理調控,以便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才算是得到了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