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輝
摘要:國土資源統計工作是國土資源行政部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發揮了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利用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各級國土部門提供的國土資源統計數據,其真實性、有效性,能夠為國土部門實施宏觀調控、決策等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加快國土資源統計工作的時效性,需要依賴于當代信息化技術,而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本文通過闡述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的含義及要求,分析了國土資源統計人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如何完善信息化人才建設提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問題;建議
一、我國國土資源統計信息化人才建設的含義與要求
統計信息化在實際建設中,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技術支持層人才。這類人才最擅長的便是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層面,比如擅長網絡建設、程序開發及系統管理等,尤其是在高水平網絡、系統及數據庫管理方面,這些內容在統計信息化建設中的地位異常重要,不可或缺;二是各級管理人員。即國土資源統計部門的各級人員,包括常使用統計數據的各級領導及主管統計工作的領導等,他們必須對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內容與應用有較多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的進行國土資源統計工作。三是統計專業人員。這部分人員數量最多,他們是統計信息系統的主要應用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這一部分人員的信息化及計算機操作水平,使其充分適應統計信息化發展的實際要求,利于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目前國土資源統計人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統計專業知識與計算機兼懂的復合型人才
統計工作和計算機技術均有很強的專業性,它們在本質商是完全沒有聯系的兩種學科。但統計工作的發展,需要應用計算機知識,統計信息化的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具備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因此,兼備統計知識與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便成為了統計信息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人才。
(二)統計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團隊工作合作性差
到目前為止,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統計工作模式依然沿用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即按照科室采集,部分基層部門的統計人員有的是其他崗位或者其他部門互相調動過去的,因此,即使在以前科室工作做的比較好,能夠專業的分析相關數據,但到了新的科室,未必能做好數據分析工作。此外,有些統計人員在國土資源部門工作的時間長短不一、對計算機水平的掌握程度不同,如長期在統計部門員工對業務比較精通,而新來的員工則對計算機知識比較熟悉。統計部門員工的合作性比較差,團隊工作沒有一致性。這類問題為統計信息化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并束縛了統計信息化的發展與應用。
(三)統計信息化標準不一
實施統計數據信息化建設,其前提是實現規范化建設、標準化建設。目前,我國統計信息化建設還缺乏統計的標準體系,且統計系統的信息編碼、技術標準及規范也不夠一致,從而和其他系統的統計信息無法實現自然銜接、資源共享,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應用。
三、對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的改進措施的建議
(一)提升對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的全面認識。第一、嚴格貫徹并落實黨和國家對國土資源統計工作的要求。第二、相關部門必須制定適合各自部門的統計制度。通過制定完善的統計制度,使統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靠、有章可循。第三、明確統計工作責任制,劃清權責范圍。各統計部門的領導人為第一責任人,為統計信息質量負責。此外,每一個科室的基層員工都應賦予相應的責任,使其認真制定月、季、年報。
(二)提高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的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現階段,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重點工作是做好調控工作,這不僅是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整頓手段,也是有效保護耕地資源的最佳途徑。
(三)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統計結果的利用。一方面,提升土地統計成果分析的科學性。例如參照《國土資源統計報表制度》的相關要求,嚴格貫徹并落實逐漸上報、同級交流的統計制度,做好統計數據的收集、處理并歸納的工作,強化專業統計與綜合統計的協調性,進一步推進統計分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土地統計成果政策的針對性。例如,國土資源在統計土地利用率時,為了提高合理利用率,可以將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精細化,從而避免資源浪費,防止企業圈地占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國土資源統計工作,對統計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提升統計信息質量,保證真實性、可靠性,有必要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完善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實現工作有序化、業務規范化、責任落實化的目標,使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有理可依、有法可靠,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