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爽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往往被很多高中學生忽視,不是很感興趣。我認為,只要學生對歷史有興趣,我們的歷史課就有希望。因此,可以通過營造氛圍激發興趣,為學生架設知識橋梁,增加新鮮事例,等等手段,讓學生對歷史學習充滿激情、充滿信心。
關鍵詞:高中歷史;興趣激發;教學策略
在“歷史無用論”等偏見的影響下,中學歷史課的地位也大大受到影響,“歷史教育危機”問題已存在好多年,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對之深感痛心,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嘗試,以圖找到能改變歷史課被輕視的法子,但個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在這里把自己在實踐中得到的一點點心得介紹給大家,只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激情教學,營造氛圍
想要在課堂上順利開展教學活動,作為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創造良好的氛圍,活躍學生的思維,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就必須全情投入。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一些體會:如果在哪節課上,我們始終以同一種(平和的)語調或帶著某種情緒上課,這節課肯定是哈欠聲不斷,不一會兒,班上的同學就“倒下一大片”了。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己就必須保證在每節課上都充滿激情,不管碰到什么煩惱,都得暫時無條件地把它拋開,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我們激昂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及豐富多彩的身體語言,使學生深受感染,進入學習角色,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很容易就營造出來了,也意味著這一節課已成功了一半。
二、架設知識“橋梁”,引生入勝
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歷史,提高教學質量,光有激情的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借助知識“橋梁”,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
高中歷史課的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認識教材上的結論,還要使之理解、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歷史問題,從而認識社會。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充當專家學者的傳聲筒,簡單地將知識“復印”到學生的腦中就行了,而是要充當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幫助學生架設通向教材的結論的橋梁,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培養歷史思維。例如:關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原因”這一內容,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跟學生強調:“這是由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所決定的,是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使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的結果”,而不能擺事實講道理,我敢保證,十學生倒有九個在上完課后仍不知所以然,他們只能枯燥地將之記在腦海中,這樣的效果并不好。在課堂上,我采取的方式是先向學生展示了三段相關的材料:其一是經濟危機發生前美國社會財富分配懸殊的情況,其二是危機前美國的各行業生產規模快速擴大及工人工資增長相對緩慢的材料,其三是危機爆發前美國股票價格不正常地暴漲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討論并發表看法,教師從中加以指導、點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在無政府干預下會盲目擴大生產。同時也因其貪婪的本性,使工人實際收入增加根本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造成社會貧富分化懸殊,社會總體需求相對狹小,加上當時人們把投機證券視為發家致富的捷徑,使股票價格飛漲,掩藏了供需矛盾,使危機更具破壞性。從而,學生對教材中關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原因”的闡述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課堂上,多利用一些知識媒介,不僅能使枯燥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讓學生產生求知欲,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上的結論,甚至還能發現新問題,得出新穎的結論,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欲說還休”,引導學生規范用詞
教師在課堂上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讓學生談自己對某個歷史問題的認識時,因不能使用恰當地詞語或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憋紅了臉。這時教師須慢慢引導他們,使之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當然這里不需直接告訴他們用什么詞語,只須以間接的方式幫他們捅破“那層紙”就行了。例如:在學習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這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找出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國家擴張的代表事例,然后故意問他們:“法西斯國家的這些擴張都……?”,“成功了!”學生就會習慣性地脫口而出,但很快他們又會感到把“成功”這一詞語用于法西斯國家的擴張顯然是不合適的。我接著鼓勵他們思考:應怎樣表達才是準確的。學生自然會借鑒書本,實在不行,教師再給予暗示,這樣他們很快就學會了用“法西斯擴張的陰謀得逞”、“反法西斯斗爭晢時處于劣勢”等正確的語句來表述,而且能牢牢記在腦海中。類似的方式有很多,通過這樣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規范的、恰當的文字來表述對歷史的認識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四、平時多積累,課堂有“料”講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學,跟什么都能沾上邊。教師在課堂上如只是一味地講純理論的東西,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聽了也會感到沒趣。我在課堂上,偶爾會“天馬行空”:在講述美利堅民族的形成時,會順帶告訴學生種族與民族的區別與聯系,讓學生“長”了一點見識;在講解“綏靖政策”的影響時,我給學生念了美國波士頓猶太屠殺紀念碑前馬丁牧師的一段銘文:“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起來為我說話了”,他們聽后沉默無言;……課堂上多向學生介紹一些有助于他們了解歷史的“課外話題”常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著迷,這既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視野,無形中也增加了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平常應多注意各種知識的積累,各種科學知識要懂一些,時事要關注……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們都要有所了解,這樣我們講解歷史所需的佐證才能隨手拈來,在課堂上我們才能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