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要】隨著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提高了對生活質量特別是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互聯網的發展,也影響著人們獲取新聞、瀏覽新聞的方式。人們不再僅僅瀏覽枯燥的文字信息,而更愿意花時間瀏覽、欣賞圖片信息。本文簡要介紹了新聞攝影的主要特點,然后探析了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中的圖片編輯技巧。
【關鍵詞】新聞攝影 藝術攝影 圖片編輯 技巧
一 引言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攝影在反映新聞事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最近幾年的新聞報道為參照,我們會發現新聞事件往往會結合新聞圖片進行報道,這樣可以使新聞事件的呈現更加準確、明了、清晰。當然,新聞圖片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圖片,它要保證真實性,還要讓新聞受眾了解到新聞事件的全部內容。因此,在新聞攝影中,新聞圖片編輯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不同行業的圖片編輯技巧也會有所不同。下面將對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領域圖片的編輯技巧作簡要探析。
二 新聞攝影的主要特點
狹義上看,新聞攝影就是通過新聞圖片等形式報道新聞事件。從報道形式上看,新聞攝影又分為圖片新聞、新聞特寫報道以及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從新聞攝影的特征上看,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真實性
新聞報道最重要的就是真實,作為報道的一部分,新聞攝影也不能例外。真實性是保證新聞基本價值的核心要素。新聞攝影不能摻雜攝影記者的個人主觀色彩,要符合新聞事件特點。所以,在新聞圖片的編輯中,要保證新聞圖片的真實性。爭取保留一手原始圖片的核心信息,真實反映新聞事件。
(二)及時性
新聞報道就在一個“新”字。因此,那些已經過去時間的新聞對于普通受眾而言,意義不大。因此,新聞報道要確保時效性。與之對應,新聞攝影也要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及時將新聞圖片回傳新聞編輯工作室,并進行新聞報道。
(三)藝術性
作為吸引新聞受眾的重要因素,新聞報道的藝術性能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刻性。專業地講,新聞攝影在光、色彩、布局、線條等的處理方面進行良好的處理,可以增強新聞攝影的藝術性與感染力,保證新聞報道的思想性。
(四)形象性
通常來講,讀者一般通過生動形象的新聞報道,可以設身處地感受新聞人物的內心情感,產生情感共鳴。通過形象生動的新聞攝影報道,給予新聞受眾視覺上的沖擊與感官上的享受。例如,在對各種自然災害的報道中,對受災群眾的困難生活進行新聞攝影,可以讓人們真實感知受災群眾的困難生活,給受眾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共鳴與同情心理。
三 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中的圖片編輯技巧
(一)做好版面設計與規劃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攝影圖片通常會占據較大的篇幅,因此要注意新聞攝影的版面設計。第一,要根據受眾的需求及新聞事件本身的信息,對比圖片質量、構圖等信息,選擇有生動表現力的攝影圖片,然后根據文字內容進行排版設計;第二,要注意圖片之間的關聯性,對連續性的新聞事件,要注意將新聞照片分類;第三,要從整體的審美出發,微調、處理、增刪攝影圖片,合理調整圖片位置,完成版面設計。
(二)盡量排除主觀色彩
受到新聞攝影記者的專業理解、個人喜好、拍攝角度、內容理解等方面的差異,各個攝影記者拍出來的圖片會有一些差異。一些照片盡管用了攝影記者很多時間,但因為不符合新聞圖片選取的原則,不符合新聞內容的主題,不能作為新聞配圖。這就給攝影記者的拍照提出了降低主觀色彩的要求。同時,在新聞圖片選取過程中,要增強專業性,多聽不同的聲音,減少個人色彩,綜合處理,將高質量、合適的新聞圖片選擇出來。
(三)要做到自然表現
基于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新聞攝影應該盡量減少一些儀式化的內容,盡可能真實、自然地反映新聞事件。在圖片編輯中,要選擇那些信息量豐富的新聞圖片,自然表現,使新聞報道更加生活、更加有藝術性。通過這種形式去吸引新聞受眾。
(四)要選擇高質量圖片
在新聞資訊豐富的今天,受眾的選擇權很大。低質量圖片,會降低新聞報道的質量,直接讓受眾反感。為了最大限度避免類似情況,特別是在表現歷史事件的新聞事件時,選擇照片一定要注意選擇高質量圖片,并做好圖片處理,最大限度提高新聞攝影圖片的展示效果。
(五)要精選圖片,控制數量
新聞報道,在精而不在多。新聞報道的整體協調性與圖片數量的控制關系緊密。過于多的新聞圖片,會使新聞受眾感覺無聊乏味;過于少的新聞圖片,又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新聞事件。因此,要讓每個新聞攝影圖片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圖片順序也應該有一定的考究,充分發揮每張圖片的作用,運用多種攝影手法,突破時空、版面的局限,靈活多樣展示圖片,滿足受眾的瀏覽需要。
四 結語
總之,在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中,要做到真實性與及時性、藝術性與形象性的有機結合。通過一定的圖片編輯技巧,滲透新聞內涵,保證新聞質量與持久性,提升新聞報道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海洋.淺析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中的圖片編輯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188.
[2]李尤.新形勢下攝影藝術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具體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