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各行業的大度提升,宣傳是企業的領頭羊,作為傳統媒體的報紙、雜志、電視和廣播在融媒體的沖擊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融媒體時代環境下,播音主持專業也應作出相應的改革以順應時代潮流。
關鍵詞:融媒體;播音主持;創新發展
引言
互聯網的發展給了各種媒體相互融合的平臺,網絡、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早已不再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時,網絡的發展也給媒體語言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方面,網絡語言充斥媒體空間,這些網絡語言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和價值取向,豐富了播音主持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網絡語言魚龍混雜,這也給播音主持規范語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加之播音主持工作的特殊性,規范播音主持的語言成為我們傳播正能量、倡導良好生活習慣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首要任務。
一、融媒體時代的含義
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各種傳統媒體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融媒體就是充分利用這些媒介載體,在人力,內容和宣傳,營銷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內容兼容,宣傳途徑多樣化,利益共通的新型媒體。融媒體將發展作為前提,以優勢互補作為融合手段,將傳統媒體與融媒體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將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轉化為多種媒體的共同競爭力,從而實現優勢最大化。融媒體整合報紙,雜志,廣播與互聯網技術,互為依憑,進而使其價值、功能、影響力得以全面提升。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已經有些乏力。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學生和相關的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更高的職業技能才能適應這一時代的要求。
二、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
在探討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融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新特征,正因為信息傳播發生了變化,播音主持才出現了新變化,呈現出新的景象。融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發布者、傳播者和接收者都有了變化。在傳統媒體時期,信息傳播的發布者和傳播者都是報紙,廣播和電視,接收者為受眾,且受眾多為被動接收,在選擇性上和反饋性上都較差。但是在融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發布者范圍擴大,任何一個受眾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也不局限于媒體,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的傳播變得更為便捷,整個互聯網及各類在互聯網上使用的軟件都可以成為傳播者。接收者雖然還是受眾,但是這里的受眾范圍無限擴大,包括媒體本身都被認為是融媒體環境下的受眾,都成為了信息傳播的接收者。同時,受眾在選擇性和反饋性上有了很大加強,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接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對信息進行評論和反饋,這與傳統媒體是有著較大的不同的。
(一)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創新發展的現狀和實際意義
融媒體時代也是自媒體時代,多種媒體平臺的出現,意味著更多不專業的人進入播音主持行業,播音主持可能變得不再嚴謹規范。播音主持要利用新時代的特點和技術,對主持人才和節目內容、模式等進行改良和創新,使節目能更加適應融媒體環境,觀眾對播音主持的高要求才會得到滿足,節目的質量也會得到觀眾的認可。對播音主持進行創新,融媒體環境不再是挑戰,將會是重新步入觀眾視線、留住更多受眾的機會,這也是對播音主持進行創新發展的實際意義。播音主持綜合了播音和主持兩種藝術形式,使人們能更加便捷地得到信息,因此說播音主持是傳統媒體中重要的信息傳播通道。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這種傳播渠道優勢被削弱,畢竟很多移動設備在信息傳播上有更好的優勢,所以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創新發展勢在必行。但因為播音主持是經歷了傳統媒體時代的節目形式,在新環境下,無論是主持人員本身還是節目策劃等方面都很難適應新環境,且在信息傳播上存在滯后性,而接受了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受眾,很難再對質量差的播音主持節目滿意。這是播音主持在融媒體環境下的現狀,行業相關人員必須基于現狀,找到有效的發展措施。
三、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的創新發展
策略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更需要適應新環境和新特征,努力創新發展,才能更好把握機遇,贏得受眾青睞。
(一)在自身業務能力上創新發展
融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這也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在信息處理上擁有更高的業務能力。尤其是在新聞類播音主持上更是如此。對于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直播內容增多,現場連線環節增多,這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能夠盡快熟悉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盡快了解新聞現場的環境氛圍,盡快捕捉聲音圖像與相關人群,在最短的事件內做好直播的準備工作。在播報新聞時,要盡量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新聞事件,用口語化的形式來做好現場介紹,同時針對受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來進行重點說明。例如:在重大突發事件中,要對現場景象、事件經過、各方反應等盡快向受眾播報出來,滿足受眾對于新聞信息及時性的需求。
(二)甄別網絡語言內容,正確運用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并非一無是處,它們中有很多用靈活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了年輕人的生活態度,是我們這個時代別樣的標簽。但是,網絡語言與播音主持所運用的語言畢竟背景不同,播音主持使用網絡語言時要注意甄別詞性、區分使用的語境,以求正確使用網絡語言。例如播音主持人使用前面例舉的“鼠標”“粉絲”等中性名詞無傷大雅,但是使用“屌絲”“不明覺厲”等詞語時,就需要考慮使用環境和受眾的接受力了??傊?,甄別網絡語言內容,正確運用網絡語言,是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規范的內在要求,應當引起重視。
(三)聽眾群體空前龐大
信息技術與傳統大眾傳媒整合前,聽眾由于受限于傳媒方式的單一,數量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標準。后來,視聽結合的電視的更新換代,又大大減少了聽眾的數量。信息技術,創造了新的媒體。人們無論在哪里,只要帶上手機和耳機,就可以享受播音主持帶來的“聽覺盛筵”。所有的人只要想聽,馬上就可以成為播音主持的顧客。聽眾群體數量空前龐大,且數量還在繼續上升。在這個聽眾數量急劇膨脹的背景下,只要水平高,播音主持收聽量突破百萬就不是神話。
(四)利用融媒體形式和技術進行創新
一些融媒體技術可以加入到播音主持工作中,這是融媒體環境帶給播音主持的機遇,行業從業人員要好好把握,利用其做好創新工作。融媒體網絡平臺使播音主持節目在實現在線直播的同時,加強了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便于及時得到觀眾最新的建議。節目播出中,觀眾可以通過彈幕發表評論或提出問題,節目主持人當場就可以收到相關信息,然后及時做出回答或解釋。另外很多節目在播出時,會有抽獎環節,設置一定條件后,吸引觀眾積極參與到抽獎環節,以此來加深和觀眾的互動。這種互動過程可以通過融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完成。主持人在將自己的主持風格融入到節目中時,與觀眾進行不斷互動時,其本身就成了節目的一部分,主持的節目整體才顯得更加完整和協調。
(五)播音主持人節目的多樣化
融媒體產生前,我國大部分播音主持人主持節目中規中矩。融媒體的出現,播音主持人主持的節目,為了迎合聽眾,推陳出新,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從語言種類上來說,節目各種各樣。為了緊跟時代的潮流,播音主持人還在節目中,使用了很多流行性網絡化語言。從節目的種類上來說,以前的播音節目就是固定的幾類:音樂廣播、體育廣播和新聞廣播等?,F在的節目類型多種多樣,大致有情感、戀愛、創業、體育、軍事、脫口秀、交通廣播和新聞等。
(六)播音主持制作的節目不受時間限制
融媒體產生前,人們想聽廣播,必須在固定的時間,打開收音機。融媒體產生后,這種時間限制被取消了。播音主持人制作的節目可以永久保存在FM軟件中。廣大聽眾什么時候有時間,什么時候便可以打開聽。聽眾的數量不僅限于播音主持人播放節目的時間。突破了時間的限制,播音主持人的作品便如同插上了翅膀,在網絡中自由地尋找聽眾。
結語
融媒體是時代前進的實證之一,對于這種媒體表現形式和經營形式的改變,我們沒必要大驚小怪。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可能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無法阻擋社會前進的步伐,卻要選擇在時代前進過程中引領我們的標桿、旗手。融媒體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不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責任,他們的語言規范需要當事人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朱莉.融媒時代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2015(16):37
[2]黃英.融媒時代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07):79
[3]毛陽南.融媒體時代播音與主持專業實踐教學路徑創新[J].今傳媒,2016(1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