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夢菡
摘 要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電視播音節目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全面提高電視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質量對于促進電視播音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電視播音主持的質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制約,主持人的副語言也是影響節目效果的重要因素,應當對其創作功能和規律進行認真的研究。
關鍵詞 電視節目 播音主持 副語言 功能與規律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傳統的電視播音主持不得不進行必要的創新,以提高節目自身的質量。副語言是播音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持的眼神、表情、動作等相關的因素都是副語言的表現形式。這些因素能夠從整體上打造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宣傳效果,使播音主持與觀眾的期待相切合,從而提高電視播音主持的水平。
1副語言的概況
眾所周知,電視播音主持是面向觀眾的開放性節目,主持人需要在電視鏡頭前展現成熟的信息報道的流程。在此過程中,播音主持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副語言也會對節目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主持人的動作可以用來強調轉折、突出重點,將一些情感態度表達出來,并且適當調節播音主持時的氣氛,以免過分僵化的畫面會導致觀眾的興趣下降。主持人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也是能夠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恰當的表情和眼神變化能夠引導觀眾對播音內容感同身受,從而吸引更多觀眾。主持人的服裝和妝容也往往會成為觀眾認識播音節目的第一渠道,好的服裝、妝容不僅與節目的格調相搭配,體現著節目的風格,也能給觀眾留下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通過以上種種副語言,播音主持人可以在播報內容的同時,帶動觀眾的情緒,將信息以生動靈活的方式展現出來。副語言的正確使用能夠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誠意。副語言配合語言的使用,更能夠清晰準確地傳遞節目信息。由此可見,電視播音主持既然是面向觀眾的節目形式,就必須重視副語言的正確處理,充分發揮副語言的積極作用,促進播音節目質量的提高。
2副語言的創作功能
結合實際分析,副語言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為擁有良好的創作功能。具體來說,播音主持中副語言有如下功能:
(1)補充信息。有時,僅僅憑借枯燥乏味的口頭表述很難將播音內容的情感信息體現出來,一些隱含的信息也容易被忽視。而副語言的使用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能夠充分調動主持人的主觀能動性,將各種容易缺失的信息表達出來。聲音播報本身就強調直觀性和生動性,但是受限于新聞報道的種種條件,主持人的聲音曲調等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副語言可以在播音主持中體現出人性化的因素。例如,在播報如地震、洪水等重大災害的時候,主持人往往用比較凝重緩慢的音調,同時配以憂傷沉郁的眼神,就能讓觀眾感受到主持人和節目對此類事件感到遺憾和悲傷,從而帶動觀眾產生同樣的情緒。但同時,還需要注意適度使用副語言,因為一些新聞播報必須保證內容的客觀真實,不能因為主持人的副語言而誤導觀眾形成錯誤的理解。
(2)強調信息。電視播音主持節目在進行的過程中,往往有一些核心的關鍵詞,副語言的使用能夠對這類信息起到強調作用,從而讓觀眾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對于一些非常正式的播報內容,例如國事訪問、國家級會議等等往往都有主題,如果在提到核心信息的時候主持人能夠加重語氣或者點頭示意,就能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新聞的核心內容,便于觀眾的理解記憶。對于一些生活化氣息比較弱的新聞,或者地理位置上較遠的新聞,也可以通過副語言強化重點內容,使觀眾產生收聽新聞的意愿,并且產生更好的傳播宣傳效果。而強調的具體方式可以是語氣的加重、主持人的點頭動作或者眼神示意,也可以是多次重復信息,以凸顯關鍵信息的重要性。
(3)調節氣氛。電視播音主持節目十分重視觀眾的反饋,不管現場有沒有觀眾,主持人都應該懂得適當調節氣氛,吸引電視屏幕前的觀眾。而副語言的使用是在節目現場調節氣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新聞播音本來就是創造性的工作,需要主持人發揮自己的理解,通過表情、眼神等副語言表達態度和情感。通過這些副語言,主持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播音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去呈現播音內容,這樣才能使觀眾產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另一方面,為了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用副語言調節氣氛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個播音畫面完全沒有副語言,就像是靜止的圖畫,觀眾很容易產生厭倦感。而活躍的氣氛能夠形成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比如眼神互動,從而提高觀眾的參與感。另外,如果播音現場出現失誤或意外,副語言也是拯救節目的重要手段。
3副語言的創作規律
總的來說,播音副語言有一定的創作規律,只有符合這些規律,才能滿足觀眾群體對播音主持節目的期待,提高電視播音的市場競爭力。大的規律就是使觀眾身臨其境,就具體的創作規律來說,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1)表情語言。在播音主持中,因為鏡頭特寫的緣故,主持人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能夠被鏡頭捕捉到,并且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而表情符號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系統,在播音中表情的變化往往體現著主持人思想態度的變化。因此,表情語言是播音副語言創作規律中的重要部分。為了保證播音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主持人應該適當采用表情語言增加播音的動態性。但為了保證播音內容的公正性,主持人又必須控制好表情語言的使用,將最真實的新聞內容傳遞給觀眾,讓觀眾自行去對新聞內容進行價值判斷。
(2)手勢語言。手勢語言也能表達特定的情感態度,而播音主持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對社會大眾產生的影響也比較大,因此不能隨意使用手勢。主持人的手勢語言應該大方得體、簡單明了,符合新聞內容的特點。同時必須使用規范化的手勢,以免引起觀眾的誤會。
(3)體態語言。主持人的體態語言體現著個人的修養,也代表著節目的形象。一般來說播音主持人的體態分為坐姿、站姿、走姿。不管哪一種姿態,都應該經過嚴格的培訓,呈現出自然大方的氣質,并且注意保持與其他副語言的統一協調。
參考文獻
[1] 張岳.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07):147-148.
[2] 董雪梅.淺談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J].西部廣播電視,2015(01):105-106.
[3] 金重建.論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9):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