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青
【摘 要】隨我國經濟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涉及的會計信息化管理也倍加受關注。本文就會計信息化發展影響到的關于理論、實務方面的工作,推動會計工作更有效地服務于企業經濟,分析研究管理決策更科學更完善。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理論;實務;企業決策
通常意義上所指的會計信息化是建立在中國國民經濟、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之上,由初始的會計電算化過渡到如今的會計信息化的普遍使用,非單純的概念的轉化,主要是針對相關會計行業做出更新改革與順其大局趨勢發展的應對。新信息時代后,關于會計核算是利用了多種類別的現代信息技術,另外,也影響到了會計的理論體系與認證方法,在實際運用時無法避免受到傳統會計理論體系的影響,結合會計理論實務方面進行分析。
一、關于會計信息化基本概念
首先了解會計信息化、會計理念區別大不相同,那么,如何精準的概述會計核算的含義,部分學者已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觀點。概括的講,沒有會計信息系統的產生就沒有會計信息化的存在。
實際操作中,會計信息化是指該系統針對會計信息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運用融合方法,日常工作中,會計信息化的定義,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計算機、互聯網三項合作進行有效工作的開展,所以建立建全一個開放的會計信息體系,最終實現會計信息為社會資源共享;并提供強有力的信息資源。信息化管理對于會計事務無論從理論、實務上都具有全面推動作用。改變傳統模式,構建新時期會計核算模式,高效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其使用率,加快國內經濟發展。信息化管理為目前國內經濟信息、企業信息化管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會計領域中對會計信息化概念理解也不太相同。將會計信息化標定為全新的含義。實現會計信息化,是提高現代企業的管理水平的必備條件之一,滿足現代化管理的會計信息系統要求,也是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最終目的。
二、理論體系的影響
會計理論的組成是由某些客觀意義存在的會計理論要素組合成的。會計目標為出發點,會計基本假設為前提;內容涉及:會計基本假設、理論應用兩部分。
(一)對會計目標的影響
會計最終的目標是利用職權范圍實現實務發展的方向完成,即會計事務最根本目的。目標的實現指在某一特定社會條件下,會計工作應達到企業的要求與標準;首行將會計職能具體化,因直接受外部環境影響,使目標也隨之發生改變,迫使其會計職能也應緊跟步伐發展。信息化發達的21世紀,會計的目標始終是為了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即向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提供高價值、有效的會計信息。會計事務未來的發展的方向是:會計信息更加自動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運用高科技智能方法使決策更精確。此模式的應用未改變原目標,這樣反而更有利于最終實現傳統會計的目標。
(二)其他方面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影響
主體假設影響、持續經營假設影響、分期假設影響為會計基本假設影響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是最具明顯的。概括的來講會計分期意指企業將所經營事務范圍劃分為若干個短時期,再根據核算賬目和會計報表,最終呈現給企業決策者精準的財務現狀、經營成果。所以說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補充,直接縮短企業、實體間的空間距離。網絡技術的使用可以直接讓企業財務管理層了解近期財務現狀、經營績效變成了可能??蓪⒅芷诜譃槊恐堋⒚總€月為一個節點,分期控制的節點不能隨意更改或縮短時間等。企業的分期假設要有一定的周期性、連續性,如劃分過小時,難以呈現企業各業務的現狀,不利于資產評估經營和后續的發展,失去了原來的核算價值。實施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要求,我國相應出臺了相關的宏觀調控,有效增進了企業運營的經濟效益。
(三)信息質量方面的影響
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企業決策者的最終決策方向,且與后者有密不可分的關鏈,依據信息質量的特點--可靠性、關鏈性和及時性等,會計信息的前續準備工作務必要落實準確性與實用性,方可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會計信息系統屬管理的控制層,真正充分表現了會計核算的原則,有助于提高其信息的質量。
(四)會計計量方面的影響
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初期,各企業對會計涉及的要素進行計量,通常借鑒以往的成本計量確定企業的金額。常見的是以成本計量為主要的計量方法,其次是市場價值重置等計量方法,勻做為補充的計量模式;因會計信息表現的就是直觀的成本直接反映出現時價值。不同的會計事務領域,價值計量的形式也有所不同,目前而言,運用的是以成本為核心的報表系統、公允價值為依據的成本管理體系,達到適應會計信息操作人員的需求,并發揮作用。
三、分析對會計實務影響的分析
(一)關于核算方法
分析傳統會計核算系統較復雜,多數企業只認定了核算方法,只重視計量方法卻忽略了計量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會計工作人員在抄寫憑證報表數據時,過多浪費了人力。使用會計電算化后,都可通過計算機解決手工無法解決的問題,完善會計核算工作,發揮其職能作用。
(二)關于會計分析方法
各個企業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是會計分析,它實屬會計核算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會計核算資料是分析的有效憑據,合理利用方法,經濟指標進行分析和對比,查清企業將進行或已經進行的各項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等,給予正確評估,找出實際和預算存在的差距,并對以往的業績加之肯定。找到差距,不斷吸引和總結經驗教訓,制定出一個合理、科學的措施。因考慮到受網絡技術的影響,會計信息系統會把采集到的數據加工整合,運用存儲數據庫中的信息,結合相應的內容提供出所需的會計分析報表。另外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建立一個屬于自己個性的會計信息數據庫。
面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沙浞掷糜嬎銠C對會計信息全面分析,及時查詢企業在生存和經營中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并調整和控制好企業的經濟活動,避免資源的浪費。培養工作人員定期制定信息儲存、維護的常規習慣,另外,還要制定處理信息的方法與模版,借助會計信息系統處理,與用戶隨時互動。
(三)會計檢查方法
所指的會計檢查:相關會計人員自查自糾其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并加以審查。會計檢查即是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的監督,是會計核算通常分析的補充。隨我國經濟技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及普遍應用,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對會計信息辦公自動化,簡化流程,方便管理。企業決策者通過網絡對企業現場科學管理,并發現問題,施實有效措施解決。避免計算機流程程序突發情況的發生,避免違法犯罪分子通過修改電腦程序,防止發生侵吞企業財務的事件。
(四)內部控制的影響
企業利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對內部控制進行集成、轉化和提升,實現手工環境下難以實制的控制功能。傳統的內控主要針對交易事項本身,電算化系統的引入無形擴大了內部控制的范圍與重點,如授信的控制、訪問權限的控制、服務器設備管理的控制,信息系統變管理的控制等等,同時內部控制的形式也發了改變,有了電算化系統的介入,原手工操作的編制科目平衡表、憑證匯總表、總賬與明細賬的核對等都已被取消,將單純的人工控制轉化為人工與程序相結合的控制。
四、總結
綜合以上所闡述的關于充分利用會計信息化管理對本行業進行改革創新后的情況,改變之前舊的傳統會計核算方法和舊的儲存數據的形式,大幅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的管理和質量,有效推動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可持續性、穩定性的發展,有利于改革企業的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李文英.信息化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2012,05:68-69.
[2]董俸含.談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論及實務的影響[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3:86-87.
[3]趙月.分析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影響作用[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