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萌 李玉芬

【摘 要】隨著當前網絡技術和物流服務等行業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傳統貿易受到極大沖擊,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國的貿易格局。因此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重大變化就變得更為關鍵。本文結合現實情況,通過文獻查詢、數據搜集等方法為傳統零售行業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中如何保持市場份額提出建議。
【關鍵詞】傳統零售行業;電子商務;消費者;轉型升級
一、電子商務和傳統行業發展現狀
(一)政策上,“互聯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等最新出臺的政策,為電子商務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國家還通過減免稅收、建立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完善物流行業管理規范等方式,從多層面優化電子商務政策環境。
在傳統零售業方面,近年來出現的“新零售”為實體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路,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實體商業創新發展正在成為新的國家戰略,作為實體經濟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推動零售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社會經濟方面,互聯網消費日漸成熟,企業信息化逐漸普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電商企業的運營效率,中國的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從下圖可以看出,2015、2016年電子商務呈現增長態勢,2016年網上零售額超過了50000億元,增長速度超過25%,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
而反觀傳統零售業,互聯網的發展及電子商務的"井噴式"進展使傳統零售行業在近幾年遭受了閉店潮,多數大賣場人流持續下降。同時傳統行業部門的就業現狀也不容樂觀,據統計,幾年來大學生就業的熱門行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硬件等互聯網相關專業,傳統零售業相關行業則變成了"冷門"專業,就業前景較差。由此可見,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變得更加關鍵和緊迫。
二、建議措施
針對上面提到的現象,本文對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實體行業適應當前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改進營銷方式。如今在城市里到處可見的“網紅店”,從自身產品的某個特殊之處出發,巧妙地利用大多數人的從眾心理,借助多媒體平臺打造成如今火熱的"分眾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光顧。因此,其他傳統商店也應改變原有的營銷方式,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提高營銷能力,擴大自身市場份額。同時還應結合自身情況和市場狀況,適當采取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消費者。
(二)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在網購迅速發展的情況下,選擇去實體商店購物的消費者很大程度是上在享受服務、體驗購物樂趣,因此商家應盡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針對不同群體的特殊偏好提供不同的服務模式,努力經營細分目標市場,抓住本領域的消費者。其次傳統商店還應提供更加豐富的購物體驗環節,建立體驗價值,讓用戶在進一步了解商品和服務實行的基礎上,做出購買商品的決定。
(三)完善售后服務。人們通過網絡平臺購買的商品難以保證不需退換,而退換貨物所需流程較為繁瑣。因此傳統零售商可以借助自身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延長產業鏈,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系統化的售后服務。同時也不能脫離當前新興的科學技術,應借助現代物流業提供的便利條件,打通線上線下的溝通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舒心的購物體驗。
(四)個性化定制。消費者的觀念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開始追求品牌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因此傳統零售行業可以抓住這一商機,針對有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推出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最本質的需求,創造一個新的消費增長突破口。同時應提高感知零售終端客戶對產品體驗效果的能力,加強產品的調研工作,進行客戶回訪,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提高產品競爭力。
(五)聲譽定價。“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佼佼者,在現代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潮流中仍然獨樹一幟,他們正是憑借其自身的聲譽吸引著源源不斷的客戶。因此,傳統行業應提高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充分提升自身水平的基礎上,重視從商標到品牌的沉淀,打造自己為大眾所接受的專屬品牌,尋求長久的發展,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三、總結
在現今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線下零售商要想占據主動地位,不應一味采取低價策略迎合市場,而是應該主動順應市場發展態勢,積極尋求轉型之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爭取持久性發展。只要國家和企業自身積極創新發展策略,“新零售”將會取得重大進展。
【參考文獻】
[1]傳統企業電商突圍之路.石錦.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2015.(01)
[2]殷軍,皮建才,陳旭陽.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產業選擇[J].財經科學,2016(03)
[3]傅翠曉,秦敏,黃麗華.企業向平臺型B2B電子商務模式的轉型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08)
[4]李虹.傳統產業集群電子商務轉型的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商論,2015(13)
[5]侯又榕,陳佩虹.專業市場向電子商務轉型的交易時空轉變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