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旭
【摘 要】供給側改革屬于我國經濟建設中一項關鍵性的改革任務,它對目前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如今的現代化環境下,管理會計體系已經逐漸把工作任務的重點向增值轉移。而供給側改革便可以為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同時,管理會計也成為了供給側改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實踐內容。本文便就基于供給側改革理論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展開分析,并提出促進管理會計創新發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經濟管理;會計創新
目前中國的市場機制還沒有發展到非常完善的階段,市場機制尚不能夠自由化發展,受政府的管制和干預比較多。所以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一昧的刺激總需求并不能完全解決產能過剩或是供給不足的問題。并且需求側管理也已經過具體實踐,證明了它在短暫的時間內確實能夠收獲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實行以來必然會產生種種問題,不具備長久性。所以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我國才會提出要推行供給側改革理念。經過這幾年供給側改革的實行,可以得出這樣的論點,經濟改革的推進實際上都需要管理會計方面提供管理與信息的雙重支持。
一、供給側改革在管理會計方面的具體影響
供給側結構的改革措施推行以來,在管理會計方面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內部結構的調整,還能夠令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起到更關鍵的作用。影響的主要層面如下:
(一)對管理會計“價值增值”層面的影響
管理會計在新的創新改革背景下,已經對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優化。重點提出要在實踐的過程中采取企業消費的手段不斷改進自身的服務層面以及職能定位,要不斷的發展企業的創新技術,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以生產出創新的科技產品作為最終的目的。此外,管理會計要改進職能的定位,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給國家的供給側改革積極推行提供最好的技術支持和理念實行,要順勢淘汰掉一些對管理會計“價值增值”不具有自己作用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價值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促進管理會計能夠達到“價值增值”發展目標[1]。目前,互聯網技術帶來了很多新領域的發展,同時也為管理會計創造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為管理會計實現“價值增值”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故此說明“價值增值”是否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對于企業的良好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二)對管理會計“管理控制系統”層面的影響
實際上供給側改革推行的諸多內容,能夠導致社會的各個領域產生新興的商業模式,并且這些新型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商業模式并不具備太多的相似處,相反其中的差距比較大。所以這時便需要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的根據供給側改革的實施程度對企業的價值理念進行相對應的調整。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應該牢牢的抓緊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機遇,促進新形式或新產品的出現。例如,可以將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添加進傳統的價值理念中,將創新形式與新政策的實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此外,在供給側改革大力實行的情況下,國家減稅政策出臺之后,對管理會計制度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促使其在企業的發展中能夠得到更科學合理的運用。
(三)對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層面的影晌
在供給側改革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實時的對管理會計中的“信息支持系統”進行改善與轉變,這種優化管理能夠促使管理會計能夠在決策的過程中更有效率,更具有發言權,增強了會計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與信息支持系統是具有相關性的,所以信息支持系統要與控制系統進行有機的配合,促進產業的管理鏈逐漸轉變為網絡模式下的價值管理,同時應該多開發一些和互聯網技術相關的智能工具或者應用產品。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在整體的管理會計系統中發揮著比較關鍵的作用,所以若能調整好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那么對于整體的管理會計發展和創新都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2]。
(四)對于整體企業文化及形象的影響
一個企業的整體文化和整體的對外形象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企業的文化是企業的整體員工工作狀態和精神狀態的最佳反映,企業的形象面向大眾,能夠最大程度的展現一個企業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價值觀念。同時,由于企業的文化能夠影響員工的心理狀態,從而影響員工的工作行為,對于管理制度的發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在供給側改革的推行下,企業文化逐漸轉變為一種動態的文化價值觀與模式,因此,管理會計應該著重突出管理的動態化,淘汰傳統的管理模式,不斷的實踐運用新興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同時應該在管理的過程中多進行一些靈活的思考,注重整體文化對管理會計造成的影響[3]。
二、供給側改革有關管理會計的創新發展措施
(一)提升管理會計的價值意義
首先,供給側改革推行的背景下,企業應該科學合理的利用管理會計,著重提升管理會計的價值,提升其價值意義。一些結構方面的因素以及制度管理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影響企業經濟收益的主要因素。政府應該加強對市場的管控,對一些壟斷性的企業采取約束措施,促進這一領域市場的公平化發展,從而減少收入之間的差距。尤其是企業如果想要長遠發展,必須要將制度與結構有機的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互幫互帶”的管理模式[4]。供給側改革的實行將我國的經濟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管理會計應該時刻把握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實際發展階段,制定出相應的方案和措施,從而達到提高企業價值收益的最終目的。
(二)增強對會計管理成本的控制,減少企業生產成本的支出
企業應該結合政府出臺的減稅政策把社保供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的范圍內,從而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支出。企業應該牢牢的把握管理會計的整體性作用,必須要杜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為,要把管理會計的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此外,企業應該不斷的學習國外一些成功的發展理念或者經營模式,把新興的創新管理形式添加進原有的企業管理體制中。由此看來,供給側改革的推行可以有效地對市場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提高國內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三)完善管理會計制度中的信息體制
管理會計制度中的信息體制在現階段看來是不完善的,在政府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企業為了達到信息的最大價值化,應該不斷地完善管理會計的眾多信息管理渠道,完善會計信息的職能定位。同時應該在強化信息體制形式的同時,多提供一些人文服務內容。對管理會計的信息體制進行創新和完善,從而有效的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5]。
三、結論
綜上所述,供給側改革的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與“互聯網+”技術或者其他新興技術進行合理有效地結合,加快開拓創新的腳步。同時在供給側改革的管理會計創新方面,應該格外注重反饋評價機制在管理會計機制中的重要作用。管理會計的創新機制就是反作用于供給端形成產業鏈,所以應該注重對“負反饋”效應的防范和應對。同時,在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的背景下,還應該積極的對內部管理會計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實際上若想做好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管理會計創新,眾多的管理會計工作者必須要具備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 2016(7):128-133.
[2]張鴻儒.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管理會計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 2017(2).
[3]張宇璨.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財會學習, 2017(10):131-131.
[4]賈康,蘇京春.探析“供給側”經濟學派所經歷的兩輪 “否定之否定”:對“供給側”學派的評價、學理啟示及立足于中國的研討展望[J].財政研究,2014(8):2-16.
[5]黃世忠.移動互聯網時代財務與會計的變革與創新[J].財務與會計,201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