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
【摘 要】自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一批迥然異乎傳統宗教的團體應運而生,逐漸演變為危害人類社會的邪教。在國外被稱為“破壞性教派”、“膜拜團體”等等。目前,在歐美這種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家,此類狂熱團體總數達1300多個。在我國,此類情況更為復雜。我國下層民間社會長期以來就有借宗教旗號進行秘密結社活動的傳統。在明清時期,各種教門泛濫,嚴重威脅了封建政府的統治。民國時期會道門數量龐大,影響至今尚未徹底消除。改革開放以后,冒用宗教、氣功等邪教組織發展迅速;受到境外宗教的影響,出現了理論混合型邪教。這些邪教組織以斂財和擴大影響為目的,從農村泛濫至城市,受蒙蔽的群眾逾百萬人。邪教組織的犯罪行為從理論上講,是蔑視人的價值和權利,踐踏人類社會公認的基本價值和理念,破壞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文化基礎和正常運轉秩序。從法律上說,是有組織的、蓄意的進行違法行為,構成危害公共安全或人身安全的行為。從根本上對公眾的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關鍵詞】邪教;危害;問題
在我國,邪教是一個幾千年以來的歷史問題,有其存在的思想文化溫床。隨著新政權的建立,曾經對此類犯罪以反革命性質的犯罪進行嚴厲打擊。在進入20世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邪教不良思潮重返舞臺,“法輪功”、“被立王”、“主神教”等邪教組織扭曲正宗宗教教義,傳播末世論,自封救世主,使信徒放棄生產、自傷自殘,煽動利用信徒對社會的敵視和仇恨,非法聚集圍攻政府機關,使其對抗社會,表現出強烈的政治野心,妄圖建立“神國”,自立政權。鏟除這一反科學、反社會、反人類的公害成為我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焦點。
一、邪教的定義
“邪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但其本質特征是假借宗教名義進行的秘密結社組織。在我國,邪教現象在漢朝就已經存在,而該詞最早出現的官方文件是在清朝,在某些特定階段大行其道,被稱為“邪道”、“妖道”、“事魔妖黨”或“左道異端”等等。在解放初期的法律文件中,可以看到“會”、“道”、“門”以及“巫婆神漢”等概念詞,一直延續至1979年刑法條文中,其概念側重的是反革命反政權的非法組織、民間秘密結社、各類會道門組織以及各種殘余封建迷信勢力。我國97《刑法》對邪教組織的定義是: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二、我國邪教組織犯罪的特點及危害
一是主觀意圖反社會、反政權性。邪教組織制造、吹噓“世界末日論”、“宿命論”,自封為“神”、“唯一救世主”的身份大搞教主崇拜,對信徒實行嚴格的精神控制和組織控制,讓信徒對邪教組織產生恐懼和依賴心理、放棄生產勞動、拋棄正常家庭生活。頑固堅持反動政治立場,發表反動言論,惡意抨擊現行政府,組織不同規模的非法聚集活動,圍攻各地黨政機關新聞單位,竊取政府機構文件,旨在顛覆現有政權,建立自我統治,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局面。以法輪功組織為例,自其2004年底勾結境外媒體發表《九評共產黨》系列文章后,徹底蛻變為與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民主政權為敵的敵對組織。
二是組織形式的高度組織性。大多數邪教組織都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其體系多呈金字塔型,且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教主”即犯罪頭目自稱是最高首腦和權威,通常有負責指揮和總控制的總部,下設多層級的站點,每個層級有相應的負責人員,以便吸納、控制新信徒,以財色利誘、摸底勸說、裝神弄鬼、非法拘禁等方式發展其非法組織。對企圖脫離的信徒進行恐嚇和打擊報復、實行精神和身體殘害,以維持其組織規模。如法輪功總部設置了“宣傳機構”、“專項機構”、“外圍機構”等五大機構,每個機構下設若干小組,例如去年在國內異常囂張的實際神邪教組織,其頭目制定了《神選民必須遵守的十條行政》,要求信徒要絕對服從教主,嚴格執行教主的“指令”即各項犯罪活動。其組織內部管理采取了“問責制”和“中心責任制”等管理手段,如果某地區組織負責人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后,預選接班人自動晉升接替工作,保證其犯罪活動繼續實施。
三是犯罪涉及地域面廣和行為方式的多樣性。邪教組織在境內的活動區域一是從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和城鄉結合部開始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農村部分邊區大肆活動的“呼喊派”、“門徒會”等邪教組織均是如此。地區向城市滲透發展,還在境外建立根據地,境內外的邪教組織相互進行聯結,如“法輪功”的操作模式。加上成體系的策劃、指揮、操縱,不同地域的骨干成員跨省串聯,如“主神教”的活動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門徒會”的活動涉及東北地區8省。
邪教犯罪的行為方式具有交織性和多樣性。多種違法犯罪行為在邪教人員破壞法律實施時同時觸犯多種罪名,或者是由此罪轉化為另一種更為嚴重的罪行。如果該邪教組織自行開辦經濟實體,以商養教,印制該教的書籍、宣傳產品,這一系列的行為就涉及到非法經營罪、非法出版罪;在邪教頭目指使、欺騙甚至脅迫其成員去實施自身傷害、自殺的行為時,還可能轉化為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比如法輪功癡迷者為了“升天”、“走向圓滿”而在天安門廣場集體自焚的事件。由于邪教組織參加者眾多,涉及地域面積甚廣,此類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難以想象和無可估量的。
四是犯罪行為的反復性和隱蔽性。由于成員被邪教組織實施了高度的精神控制,對邪教教義狂熱追捧和深度癡迷者不在少數。邪教組織頭目、骨干成員利用信徒的癡迷,進行各種各樣的破壞國家法律實施的行為。參加過進京“護法”的兩勞釋放、刑滿釋放的邪教組織犯罪人員在回歸社會后,絕大多數仍信仰癡迷于邪教組織,重新實施邪教類犯罪的幾率非常高,由于國家明文規定的取締和長期以來公安機關的嚴厲打擊,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基本全線轉入地下,其犯罪活動也越來越隱秘。秘密串聯的方式多種多樣,在聯絡中使用暗語、代碼等。發展信徒則采取親友相傳、熟人介紹的方式。目前,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邪教組織建立起了多種暗中聯絡的渠道,有的通過互聯網站設置密碼進行聯絡;有的仍通過在現實生活中以走親訪友的形式串聯;有的采取聯動方式,利用發達的通訊手段如短信息、微信、QQ群、BBS貼吧等串聯后,相約在相近的時間節點,各自成員或者小組所在的的地點、以約定的某種方式實施違法犯罪行。
綜上所述,邪教組織的犯罪行為危害極大,是現代社會的一顆必須鏟除的毒瘤。應對邪教犯罪從多種學科方法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將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關注、學術思考與實際對策相結合,找出邪教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切實可行的預防和懲治對策,從根本上鏟除邪教滋生、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參考文獻】
[1]張訓謀.論邪教對世界邪教問題的一點思考[M].北京.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
[2]孔美丹.我國邪教組織犯罪規制完善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4.
[3]莫小杭.論我國邪教組織犯罪[D].大連海事大學,2013.
[4]牟家驥.我國新時期邪教問題研究[D].山東警察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