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猛
【摘 要】新時代增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出發點是增強執政能力,滿足群眾訴求,認清局勢。以思想建設、增強干部隊伍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建設學習型政黨作為主要思路。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的承接與升華,也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深化,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思路,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建設的新境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十九大;新時代;作風建設
黨的作風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構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面對新的時代背景、新的作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適時提出了增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新論斷和新思想。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增強黨的作風建設的現實出發點
現今,我國已躋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建設既面臨著諸多新機遇,但同時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建要素也遭到新的考驗。這就要求我黨著力加強作風建設。
(一)增強黨的執政能力
黨的作風關系一個政黨的生死存亡。在全面從嚴的大背景下,黨內存在不和諧的因素,作風中的腐敗問題較為泛濫,如不及時糾正,將危及全黨。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1]因此黨中央站在戰略高度,率先垂范,不斷加快工作作風建設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作風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 [2]。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抓住了作風建設,便抓住了黨的建設的喉嚨。
(二)滿足群眾的訴求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 [3]而黨的作風建設的焦點就是要緊靠人民,心系人民,因此必須將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進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夢”是為所有人提供施展的平臺,讓愿意通過奮斗、付出勞動的人都能生活得幸福安康,都享有均等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需要每一位共產黨員頭腦清醒,去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全面小康,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廣大群眾的需求變化,重視黨的作風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三)認清復雜的形勢
新時代習近平黨的作風建設思想是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世情、國情、黨情復雜變化的深刻反思和現實回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迅速發展,但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腐敗現象屢見不鮮等問題依舊突出。這些問題給黨的作風建設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如果處理不好將嚴重威脅到黨的執政地位。現今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給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世界各種思潮相互交融滲透,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影響,部分黨員干部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些挑戰與危險促使黨進一步增強黨的作風建設。
二、增強強黨的作風建設的主要思路
黨的作風建設需抓準著力點,把握作風建設的內涵,從加強思想建設、增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密切黨群關系、建立學習型政黨四個方面入手。
(一)思想建設是首位
思想建設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首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覺把思想和行動從不達時宜的觀念中解放出來” [4]。在繼承傳統至上有所立異,使思想和行動更切合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5]黨的作風建設首先需注重思想建設,要敢于沖破思想束縛,勇于開拓,堅持改革開放不止步、不停息,這便為黨的作風建提供了思想根基和保證。
(二)增強干部隊伍建設是關鍵
嚴以律己是領導干部的工作生活準則。黨的作風建設關鍵在于領導干部。2012年習近平在廣東調研時指出:“一個地方的事業,興衰在干部作風。” [6]的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關鍵在于各級干部以優良作風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 [7]也就是要改進作風,注重各級干領導干部的作風。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需既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8],也形成“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9]優良的政治生態,形成良好的作風局面。
(三)密切聯系群眾是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的立場上多次強調黨的群眾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深知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10]面對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任務,黨中央也堅持維護群眾的利益,時刻心系群眾。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克服困難,發展壯大。
三、增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價值意蘊
增強黨的作風建設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作風建黨思想和優良傳統的承接與延伸,也是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背景下強調全黨集中統一和令行禁止的內在要求,開辟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新時代。
(一)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承接與延伸
馬克思恩格斯以為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列寧十分注重執政黨的建設,同樣也十分注重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他堅持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通過黨內思想斗爭的方法改善黨內風氣。他還認為黨必須代表著人民的利益,要將改善人民生活作為各級黨組織開展實踐的目標。同時,他強調黨內監督的正面作用,要利用黨內監督的方法密切黨群關系,提高執政能力,切實改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作風建設思想是遵照唯物史觀和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論成果,它以人民性為本質屬性,強調加強堅強黨性,堅持以率領人民走向富裕、帶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宏偉目標,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繼承,也是其在新時代的延伸。
(二)對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實踐的總結和升華
毛澤東通過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著作和講話,明確的為全黨提出“黨的作風”這一概念,樹立起“三大作風”和“兩大作風”。隨后又通過一系列整風活動使全黨在革命、建設時期保持了高度清醒,取得了重大勝利。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以來,多次強調在黨員領導干部的生活、工作中要堅持實踐,求真務實,使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江澤民用關于“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有力回答,將反腐敗斗爭貫徹到底,并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整改了黨內的歪風邪氣。胡錦濤堅持科學發展與作風建設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承接前人的基礎上立異,以“三嚴三實”改進黨的作風,為新時代黨的發展奠定根基。
(三)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深化
習近平新時代從嚴治黨的理論是治國理政的基礎,而作風建設則是基礎中的基礎。作為當下黨的最新指導思想和實現民族復興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實現自我完善的思想體系。習近平黨的作風建設理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時代黨建的任務和使命,以全新的視野、全局的高度對黨執政規律的新闡述,有助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
新時代增強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理論,不僅立足于新的時代背景,而且對新時代作風建設的任務作出了科學闡釋;不僅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得以厚實,而且延伸了馬列主義政黨建設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建設的新境界。
注釋: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1-22.
[2]習近平.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15-07-01.
[3][8][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5.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紀實[N].人民日報,2014-01-09.
[6]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07.
[7]習近平在甘肅調研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2-05.
[9]《申鑒·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