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玲
【摘 要】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于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通過分析加強農村人才開發的必要性及其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以促進農村人才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效性。
【關鍵詞】人才開發;問題;對策
一、加強農村人才開發的必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源泉,促進農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農村人才的開發及應用。加快農村人才開發是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需要。農村人才在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素質低的農民中間,可以發揮著聯系二者的橋梁作用。“三農”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當前的基本建設,還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所以,必須推進培養農村人才的工作,緊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村人才開發是落實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現實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權利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舉措。[1]因此,加快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已成為實現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現實需要。加快農村人才開發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農村人才資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開發是農村經濟越來越薄弱的的根本原因。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調整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取得巨大成就,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2]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更需要提高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水平,支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農村人才開發的問題
在農村,普遍存在著農村人才達不到農村經濟和產業化發展需求的現實問題,這己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緊迫問題。
(一)農村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人才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農村人才結構的不科學,主要表現在年齡、知識在人才隊伍間不平衡。從年齡結構上看,年輕勞動力的質量普遍高于年長勞動力,而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是老化嚴重,;從知識結構上看,據某農村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農村實用人才中,種、養殖能手最多,經濟型、技能型人才較少,其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技能帶頭人才、體育藝術類人才僅占17.3%。[3]由此,在農村人才中有傳統學科人才多、新興學科人才少、普通人才多、高層次人才少的問題。
(二)農村人才整體素質較低
農村人才素質主要體現在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生產技能素質、輸入人才的素質三個方面。[4]首先,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過低。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直接影響到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使其在農村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農村勞動力生產技能素質普遍較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視域下,創造和培育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但目前農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仍然很低。最后,部分輸入人才素質偏低。輸入人才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部分輸入人員素質低的問題,在經營理念、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等方面迫切需要系統的培訓和指導。
(三)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一直以來的打工大潮把青壯年農民都吸引到了城市,其中有一技之長、經濟頭腦的農村人才進城后便安居樂業了,永遠告別了偏僻落后、公共資源短缺的鄉村。同時,組織部門的選聘生—“大學生村官”為數不少,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在農村任職期間都有很出色的工作表現,但是,他們當中卻很少有人愿意留下來長期工作在農村,工作滿兩年之后,幾乎都通過考試等方式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三、加強農村人才開發的對策建議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靈魂是農村人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者也是農村人才,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培養一批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農村人才。
(一)加強組織管理,調整農村人才隊伍結構
組織農民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戰略任務,要調整農村人才隊伍結構實施。一是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自愿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工作,發揮智慧。同時,貫徹黨的政策法規,在就業到期后做好工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二是著重強調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科研開發、技術推廣和經營管理專家的引導作用,多舉辦專業培訓班。三是特別重視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培養,提高教育技術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實農村建設勞動力的素質,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鋪路搭橋。
(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村人才整體素質
科學文化水平各不相同,生產技能的重點在不同領域的差異較大,所以培訓應特別注意教學分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有效提高培訓的有效性。繼續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是全面提高未來農村人口素質的最直接途徑,同時,重點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如何使有一些知識和技能的畢業生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求農村職業教育將這些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重建和完善。此外,根據當地情況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實踐培訓,讓農民享有教育和培訓權利,保證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優秀人才的基礎。[5]
(三)健全激勵機制,減少農村人才流失
我們知道,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某些條件確實比較落后,農村人才的缺口一直很大。留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人才,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使鄉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另一方面,可通過制定農村人才管理制度,在干部選拔、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農村人才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人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另外,高度重視引進農村人才,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工作,進一步健全農村就業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黃國勇.淺談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J].當代經濟,2014(15).
[2]趙長保.培養實用人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J].農村工作通訊,2008(24).
[3]劉傳初.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才建設戰略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4]薛永武.人才開發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5]劉克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探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