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凌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為基本,它是寫作的基礎,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現代文閱讀便是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題型,在現代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準確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使學生快速進入文本,迅速把握文章整體結構、主題思想和段落大意是快速突破現代文閱讀的重要方法。那么,在現代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讓關鍵詞成為解答現代文閱讀的切入點,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文章主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關鍵詞;現代文閱讀;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包含著眾多的重要內容,其中重點之一便是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為基本,它是寫作的基礎,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其中,閱讀能力又能幫助中學生獲取其他科目的知識,因此它是學好各門功課的重要基礎。所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完善,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事關中學語文教學以及其他各科目教學,乃至整個中學階段的教育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命題。以某市2011~2016年中考語文試題為例(如圖1),120分滿分中閱讀題部分所占分值達到36分左右,是除60分的作文之外所占比重最大的題型,分值之大理應受到重視。
而學生在做現代文閱讀題中的失分率也較高,如何在初中(特別是初三)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準確抓住題意、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并深入領會其含義的能力,這是本文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命題。
一、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
“滿堂灌”或“滿堂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屢見不鮮。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訓練過程中往往也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1]。教師將一篇文章的中心、段落大意、 寫作特色等灌輸給學生,就算清楚地上完了一課,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的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對于現代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灌輸學生理解了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卻無法在其他文章中舉一反三。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已經預設好的答案,學習的主動性完全缺失,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和解題能力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隨之下降。
2.教學方式的單一、僵化
以往傳統教學方法是按教師課前準備好的教案進行課堂教學,學生邊聽邊記筆記,在進行現代文教學時,教師會對文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將預設的答案講解給學生,學生進行理解記憶。隨后,科技信息和多媒體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課堂教學帶去了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PPT、視頻、音頻技術等)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技術手段雖更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主動參與學習,但在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事實中發現,教師往往在課堂中過渡使用多媒體教學,現代化的顯示效果減少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入分析,也減弱了學生在課前、課后的學習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足
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基本出自課外,主要考查學生對課內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在解答現代文課文時需要學生借助試題中所選的文學作品進行深度分析,這就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考察。這就對學生閱讀經驗的積累、 閱讀方法的選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學生由于受限于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時間精力,閱讀量相對不足,導致閱讀能力缺乏。
二、關鍵詞在現代文文本中的主要表現樣式
1.統領全文的核心詞語
這類詞語往往淺顯易懂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例如,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祝福”,這一詞語在小說中多次出現,在文章中作為一個時間線索,充分點明了祥林嫂人生中的幾次悲劇發生的時間,在小說中通過這個詞語把祥林嫂一生的悲劇成功串聯起來,形成了非常清晰、明確的發展脈絡。可以說,小說起于祝福,經于祝福,終于祝福,可見“祝福”這一關鍵詞對情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
這類詞語就是所謂的“文眼”,能清楚地表現作者的情感,如喜悅、悲憤等。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開篇中就這樣描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其中“不寧靜”就直接體現了作者此時此刻的心境,根據這樣的心境,閱讀著可以完全設身處地地進入作者所處的情景中,從而幫助閱讀者理解文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3.凸顯人物性格的詞語
在現代文中,凸顯人物性格的詞語是我們把握文本中主人公任務性格特征的主要突破口。這類詞語分為幾類,有的是直接呈現于文本中,有的則需要讀者根據文本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人物事跡的敘述進行提煉。例如,《水滸傳》中李逵的急躁、耿直;林沖身上的忍辱負重、肝膽相照;《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潑辣能干等關鍵詞都可以通過文章的任務描寫而進行深度概括。
4.運用修辭和表現手法的詞語
關注這類運用了修辭和表現手法的非常態表達的詞語,可以幫助讀者深入挖掘其象征意義,從而突破文章所要表述的真實意圖,有利于理解文意。例如,運用比喻手法可以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運用擬人手法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夸張手法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某一情景;運用排比手法可以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等等。
三、如何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找準關鍵詞
首先,從文章的標題確定全文的關鍵詞。一篇文章的標題往往開宗明義點明了全文的寫作主題、交代全文的寫作背景,甚至暗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首先關注來源于標題中的關鍵詞[2]。根據題目中關鍵詞分析句型結構、文字內涵。讀懂文章標題是成功理解全文的開端,而標題中的關鍵詞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其次,從現代文中的每個部分或每個自然段的首句或尾句出發,理解該部分或自然段的主旨大意來確定文中的中心思想,所以要找準中心句中的關鍵詞。在現代文中,每個部分或自然段末尾一般情況下都會存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表達議論或是抒情,是把握文章情感主旨的關鍵詞,我們可以從這些語句中確定與文章主旨相關的關鍵詞,當然,文章中主旨句也并非出現在開頭與末尾,教師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最后,全文結尾段基本上是文意的關鍵句和關鍵詞所在。教師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重點根據全文的尾端進行分析,明確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樣對解題的幫助非常大。例如,在現代文閱讀中往往會出現一道解釋文中重要句子或詞語含義的固定題型,而這些句子或詞語會用畫點或下劃線的方式標注出來。那么教師在指導學生做題時,可以先找出標注中的關鍵詞,然后再從標注處出發尋找上下文的關鍵詞,直至最后解題;再如,現代文閱讀中往往也會出現讓考生歸納總結文章主題大意或者作者思想感情的提醒,這就可以指導學生在文末的關鍵詞句中領會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作答,這樣題目就能迎刃而解。
此外,在現代文文本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一定的解題技巧。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解答現代文閱讀時做到隨手抓關鍵詞、隨手做筆記[3]。例如:初讀課文時,在文章中可采取圈點勾畫的方式幫助學生迅速抓住文章的關鍵詞。用“——”標出生字難詞,用“( )”注音釋義,用“~~~” 劃出好詞佳句,用“?”注明疑問,用“△”標明重點等方法都是解題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四、結語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較多語文學習優秀的學生,大都得益于他們廣博的課外閱讀和勤勉的學習精神。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應試中,解題的技巧也是幫助學生取得成績的一種有效方法。特別是在現代文閱讀的解題過程中,抓住文章的主要關鍵詞,明確文章的主旨大意都是解題中不可或缺的解題技巧。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在無形中培養他們的解題與思維能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如果能在現代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關鍵詞的主要表征,掌握抓準關鍵詞的有效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現代文閱讀的習題中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這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饒亞淺,析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現代閱讀,2012(22):19-21.
[2]李娜,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心得[J]學周刊, 2013(12):31.
[3]張繼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技咨詢,2010(1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