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昌 盧永康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國有林場為了順應國家林業發展趨勢,要在完善種植質量的同時,建立健全系統化的營林技術結構,實現管理工作的全面創新和發展。本文以廣西國有林場營林技術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為切入點,集中討論了營林技術中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創新優化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技術;管理;問題;對策
1廣西國有林場營林技術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目前,為了提升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要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逐漸向集約型以及節約型趨勢發展,整合管理模式的運行體系以及處理框架,從廣西國有林場營林管理工作的具體發展情況出發,有效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要實現技術的創新,也要對管理創新予以重視。并且,廣西國有林場管理部門要結合林業生產體系予以科學化管理,將管理創新作為重點,建構更加有助于創新發展的環境條件。也就是說,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建構良好的資金管理策略,完善的產權制度,才能有效實現營林工作的基本發展目標,推動廣西國有林場營林技術和管理創新的進程。并且,能從根本上落實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和諧化關系。
2營林技術中管理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營林技術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結合廣西地區實際發展需求建立相應的發展規劃,但是,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和注意。
2.1營林技術管理創新體系不完整
對于營林技術項目而言,要想真正實現發展目標,就要從管理理念的創新層面分析,整合改革管理的基本體制,然而,實際操作卻并不盡如人意,制度和技術創新脫離的問題時有發生,不能踐行全過程經營管理,也是會導致企業經營結構脫節問題的出現。正是由于創新環節和體系的不完整,就使得企業管理工作缺乏活力,一直處于反復循環的環境中。
2.2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模式單一
在創新模式體系中,原創型模式、模仿型模式以及融合型模式是較為常見的三種基礎性創新模式,但是,在林業管理工作開展后,往往只是按照單一化結構運行,不僅造成技術創新效率滯后,也使得研發項目和中試等環節脫軌,由于技術結構較為單一,就無法建構完整且成熟的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模式,造成整體管理水平嚴重滯后。
2.3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激勵機制缺失
在國有林場營林技術管理體系中,激勵機制和創新模型密不可分,借助激勵機制能有效提高相關技術部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管理創新的目標。但是,由于相關部門更加關注表面利益,就使得主動創新的幾率較小。營林技術管理部門的工作體系較為復雜,從區林業局到市林業局,再到具體的營林部門,若是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創新激勵機制,就會出現逐層管理節奏放緩的問題,管理工作效率較低,且工作情況更加松散[1]。
2.4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意識缺失
在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機制中,營林管理工作十分關鍵,若是不能對具體工作有清晰且明確認知的話,往往會存在重復常規化工作,模式長期固定不變的問題,由于創新管理工作效率不能符合發展需求,就會使得國有林場營林技術管理創新工作失去實際價值。
3營林技術中管理創新的路徑分析
在營林技術中落實管理創新機制,要從多個層面建構完善體系,利用實用性分析方法確保營林技術中管理創新的完整性程度符合標準,保證管理路徑和管理策略都能貼合營林技術的需求。
3.1 優化管理理念
在營林技術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整合營林技術管控體系,保證管理理念的革新程度貼合實際,為后續營林管理職能的優化奠定堅實基礎,從根本上提高林業管理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林業管理模式程度較為復雜,不僅職能存在不明確的問題,管理工作也存在獨立性較差的情況。正是基于此,營林技術管理體系要想實現創新發展,就要升級管理體系的完整程度。并且,要從營林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和管理理念入手,不能只是關注地區營林管理的經濟利益,也要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予以重視。
3.2 完善資金創新效果
在營林技術創新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整合資金處理和管控水平,建立健全科學化的投資機制和運行體系,確保營林管理成效符合標準。在分配資金體系里,合理性的分配和調撥資金能為資金的統籌管理提供保障。在資金管理結構中,要建立健全合理性的資金分配體系,維護項目資金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以及創新化管理策略,為后續調整計劃以及運維策略奠定堅實基礎。
3.2.1要保證資金鏈條的完整性。在林場營林技術結構建立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細節建立精準化管理模型,維護創新結果,保證資金供給機制和完善程度能和投資項目的實際需求相符,保證資金能發揮其實際價值,并且能為營林技術創新提供源源動力。資金管理工作也要滿足投資理念和效益水平,完善資金分配體系,保證資金應用在實處,發揮每一筆資金的基本價值和優勢,提升資金實際效率,也能從根本上整合營林技術資金管理創新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2]。
3.2.2要保證資金結構和管理結構相匹配,在資金應用體系建立后,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林場項目資金管理的科學性水平,要整合資金處理措施和營林技術結構之間的關系,保證合理投資的同時,也能對資金需求予以調整和規劃,確保資金使用率的完善程度貼合實際。借助資金優化提高管理體系的實效性,也能保證理財產品服務和策劃管理框架之間的穩定性,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全面升級。
3.2.3要結合營林管理調整機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框架,保證資金使用率能貼合林場管理需求。例如,一部分地區建立了互聯網技術平臺,將相關工作轉變為理財產品,在整合具體信息后,能建構系統化的理財體系,確保技術先進性以及投資的合理性。
3.2.43.2要整合電子信息管理平臺,目前,為了全面提升我國森林營林技術管理水平,建構森林資源管理工程項目勢在必行,不僅需要整合險情處理策略,也要對安全防護事故處理工作予以處理。結合自然資源管理項目的基本要求,完善地域人為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情況。尤為要注意的是,在自然地理以及氣候變化等基礎性項目管理體系中,要整合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避免損失。也就是說,將電子技術融入到營林技術管理工作體系中,在監督重點部門和區域范圍內,要從根本上減少對營林科學化產生影響的不良因素。除此之外,營林技術分析中融合計算機技術,整合資源森林歸檔管理項目,不僅能實現整個項目優化和發展的目標,也能在端正工作人員基本素質態度的同時,提高營林技術管理性能和基本水平,營林工作要秉持工作基本原則,建構創新化監督化管控措施,保證生態效益最優化。
3.2.5整合電子監控管理水平,在營林技術管理工作中,人為監控管理的安全性小,且工作量較大,會對后續工作效率的升級造成影響,基于此,地區森林資源就會存在監控不到位的問題,所以,要整合監控效果,合理使用現代化技術模型,維護技術發展。在實現電子監控機制后,能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物力資源等展開深度整合,只有預防災害的發生,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災害對于林場區域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3]。
3.2.6要建立林場營林技術管理資源檔案,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營林技術管理創新的基本質量,就要整合森林資源管理檔案,維護管理途徑的創新發展,確保信息化時代內管理項目能踐行電子化、信息化以及數字化,保證營林管理資源檔案能發揮其實際價值。改變傳統單一化的管理要求,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能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按照檔案的具體規定有效落實動態化管理機制。除此之外,在建立營林技術管理創新檔案的過程中,也要對資源動態化利用機制予以分析,完善發展框架結構的同時,保障營林技術管理創興的科學性、靈活性以及完整性。
結語:
營林技術對于林業管理體系而言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需要林業管理部門結合社會發展背景,有效整合林業再生產機制,確保林業發展中營林技術能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確保營林技術中管理工作的創新化發展能為經濟優化提供保障,從根本上順應管理體系的相關要求,促進林業營林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長林.對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工作探究[J].科學與財富,2016,8(05):86-86.
[2] 張憲杰,周雪清,戴紹德等.對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工作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20):143-143.
[3] 劉祥釗.對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工作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