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肖永雙
摘 要:針對“智庫熱”的現狀及影響,探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從智庫的基本知識,當前信息環境的變化,用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變化等方面分析。從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原則角度提出整合多維多源知識資源進行統一倉儲、統一服務、異構知識資源混合排序、相互關聯、知識表示與可視化、個性化檢索、服務驗證與維護等服務創新新舉措。
關鍵詞:智庫建設 高校圖書館 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a)-0199-02現代智庫,主要是指以客觀、專業、獨立的方式,提出公共決策并就有關政策進行論證、評估,幫助決策者在制定和推行政策過程中提出戰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建議的研究咨詢機構。其作用集中在提出政策建議和政策咨詢上[1]。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庫” 地位,為“智庫”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013年4月,習總書記作了“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批示,將智庫的建設和發展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全國各地掀起了“現代智庫”建設的新熱潮,憑借更接近于知識端的優勢,較為全面的專業領域覆蓋面,人才密集和對外交流廣泛等優勢建設起來的高校智庫,在思想創造與理論構建方面的大有所為已成為中國智庫體系的一個主體[2]。
“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形態的出現,給信息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文獻信息樞紐的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整合、學校經費的保障和相對穩定的人員隊伍,在參與特色高校智庫建設和服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3],這對高校圖書館來說既是全新的挑戰,又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1 現代智庫建設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原則
現代智庫提供參考咨詢服務的原則可以理解為專業、客觀、獨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只有在原則的指導下,服務在學習、研究、知識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第一,全面性原則。不同層次的用戶,所需求的知識內容是不一樣的,不用學習階段對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服務的前提是盡可能的使知識儲備更加全面。第二,關聯性原則。首先學科交融綜合化發展,一個知識點可能涉及到好幾門學科,同一知識點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關聯,其次數據挖掘、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借閱,檢索記錄等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用戶與信息之間關聯性。第三,可視化原則。知識可視化的任務是將復雜的知識簡化,將零散的信息變得易于理解、記憶或激發學習熱情。第四,個性化原則。因用戶的檢索習慣與學習方法各不相同,因而高校圖書館須提供多樣化的瀏覽檢索入口,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第五,動態性原則。信息的及時動態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服務的時效性和使用價值,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同。
2 現代智庫建設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研究包括理論和技術實踐研究。理論主要是指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的思想流程構建問題,技術實踐是指在理論指導下,通過網絡平臺、超鏈接、可視化等技術來處理和展現各種信息。在此,我們僅探討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的思想流程。如圖1所示。
2.1 整合多維多源知識資源進行統一倉儲、統一服務
第一步整合多維多源知識資源進行統一倉儲,與上述中的全面性原則相對應。學科的融合發展使得用戶對信息源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包括科技文獻、政策法規、統計數據、成果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源多種多樣,包括科技文獻、實驗數據、移動互聯等。但由于這些數據源的不同分布、數據的結構、存儲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等也各不相同,使得信息資源處于高度分散和混亂無序的狀態。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需建立一個標準化的信息集群資源中心,包括統一的邏輯目錄體系和元數據標準體系[4],將不同形式、載體分散于國內外不同的機構、網站甚至個人手中,獲取十分困難的資源進行匯集,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隨時隨地獲取學科知識服務平臺與環境創造可能。
2.2 異構知識資源混合排序、相互關聯
第二步異構知識資源混合排序、相互關聯,與上述中的關聯性原則相對應。異構知識資源混合排序、相互關聯是在整合多維多源知識資源進行統一倉儲,統一服務的前提下進行的。相互關聯是指是按照不同的關系類別或者應用某種技術在不同知識之間建立特定的聯系。大數據時代需要對大量非結構化、參差不齊的數據信息資源通過敘詞表、本體、關聯數據等在內的知識組織工具對圖書館的現有信息資源和各種開放資源進行深度關聯整合、深度序化、語義組織和挖掘分析、碎片化加工、實體化標注、語義化關聯等處理使其標準化、規范化,從而實現由信息組織向知識組織的轉變[5]。此步驟可借助軟件來處理知識資源之間的相互關聯,例如“異構混合學習技術”能夠發現混合存在于大數據中的多個關聯性。如基因,蛋白質,疾病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醫學名詞之間的不同拼寫方法間的相互關聯,還可根據作者的借閱、檢索信息等資源分析出作者與信息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為信息服務提供參考與導向。
2.3 知識表示與可視化
第三步知識表示與可視化[6],與上述中的可視化原則相對應。知識表示與可視化是建立在資源統一倉儲、知識相互關聯基礎上的。知識表示是為了便于人們理解、識別知識,將其與知識客體中的知識因子進行關聯。知識表示方法包括邏輯表示法、框架表示、語義網表示法等等。知識表示的目的是形成一種計算機可以接受的,用于描述知識的數據結構;知識可視化是指借助構建圖形或圖像(包括等級圖、概念圖、因果圖、維恩圖等)來傳達事實信息,以便于人們對知識的記憶、應用或重構。知識可視化過程中無論是知識可視化設計還是應用,視覺表征都是這個過程中的關鍵部分。因此,知識可視化也可理解為借助視覺表征這種形式來實現知識傳播與創新的目的。
2.4 個性化檢索
第四步個性化檢索,與上圖中的個性化原則相對應。個性化檢索是建立在前述步驟基礎上的。為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檢索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服務界面應設有主題內容、專家、項目研究、問題咨詢基本檢索入口。主題內容入口,應該等同于自由詞檢索或簡單檢索,包括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研究進展等。學科專家入口,前提是從專家這一主題入手構建學科專家網。這樣,用戶能夠通過該檢索入口可以深入了解某位專家,并查詢到該專家所在知識領域的內容,從而獲得對這位專家的學科研究成果的整體認識。項目研究入口,將學科內所有項目研究建立聯系并形成項目集群。該集群包括各學科專家學者曾經完成的或正在從事的國家級的省級的立項研究成果和進展。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立項研究項目對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的促進作用和貢獻。用戶可自由選擇自己有所了解的或感興趣的任何一個檢索入口,逐步深入,既能了解到被檢主題內容的深度,又能了解到該被檢主題與其它主題的相互聯系與影響。問題咨詢入口,應包括信息咨詢和交流互動,由館員或學科專家或其余在線用戶給予解答。以上我們提到了四種檢索入口,也是用戶在實際檢索過程中最常使用的幾種檢索路徑,為滿足用戶全面了解某一知識領域的信息,各檢索入口間應建立鏈接。
2.5 服務驗證與維護
第五步服務驗證與維護,這與創新原則中的動態性原則相對應。服務驗證與維護是對前四個步驟的檢驗評估,以查漏補缺、及時更正。首先,服務是建立在信息基礎上的,因此信息源必須可靠且具備更新能力;其次,服務方式是隨時代科技進步,用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因而服務本身也應該是動態更新的,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融入新的內容。服務驗證與維護是一項較為煩瑣的工作,除了需要網絡,技術、資金等支持外還需要學科專家、專業館員、廣大用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共同參與,從不同視角出發,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過程中學科專家、專業館員、廣大用戶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分工大致是這樣的:學科專家需要不斷發現學科知識的新動向;專業館員將新內容準確無誤地填充到圖書館現有的服務資源中來,并與原有資源建立起正確的關聯;廣大用戶需要將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真實體會及時反饋給圖書館,由圖書館館員和學科專家共同探討解決,及時更正。
3 結語
教育部在科研項目中設立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研究”、“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評價體系研究”、“地方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實現路徑研究”等一批相關課題,旨在以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強高校智庫理論創新與戰略研究。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需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積極轉變思路,依托高端資源、借助社會力量、加強系統共建、挖掘自身潛力,多措并舉,與現代技術、信息環境接軌,創新信息服務,提升圖書館建設水平和建設能力,給學生、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科研環境,促進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提檔升級。
參考文獻
[1] 錢再見.新型智庫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徑研究—以公共權力為視角[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6(1):52-61.
[2] 張欣.智治之維—智庫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6.
[3] 張冬梅,喬紅麗,肖永雙.高校圖書館在智庫建設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6,25(10):59-61,75.
[4] 徐榮華.基于元數據倉儲的資源整合應用[J].圖書館雜志,2012(4):67-73.
[5] 孟小峰,杜治娟.大數據融合研究:問題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2):231-246.
[6] 馬創新,陳小荷.文本的可視化知識表示[J].情報科學,2017(3):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