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璜
[摘要]:耐磨混凝土地坪因具有強度高、硬度大、抗沖擊性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產與制造企業的工業廠房及物流中轉等強磨損地面部位。在以往的施工過程中,耐磨地坪的基層與面層是分階段進行澆筑的,這導致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地坪表面不僅容易出現起砂、不平整的現象,還頻繁產生空鼓、裂縫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及使用效果。本文針對大面積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常出現的問題,從設計、材料、施工以及養護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工程實例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從而對大面積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技術進行總結與探討。
[關鍵詞]:工業廠房;混凝土地面;施工技術
[前言]:目前,國內大多數制造型企業的生產廠房的地坪均采用耐磨混凝土地面,其施工工序主要集中在建筑基礎及鋼架結構完成之后進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技術工藝、建設周期及成本費用等因素的影響,耐磨混凝土地面常出現裂紋空鼓、凹凸不平等質量問題。因此,我們可從前期設計、材料選型、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改善,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技術指標進行控制,使耐磨混凝土地面一次性澆筑完成,并達到良好的美觀效果及使用需求。
1前期設計
根據地域、氣候及工程特點合理設計伸縮縫的間距數值。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的8.1條對此有專門規定:“若建筑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筑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即當混凝土的收縮與膨脹的線性系數為某一定值時,其體積會隨著面積的增加而增大,并產生形變,同時出現裂縫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大。在規范條例中針對不同規格型號的鋼筋混凝土其伸縮縫的最大間距作出了明確限定,設計師可根據工程建設的地域、氣候特點與技術要求相應降低伸縮縫的數值。
2材料選型
普通混凝土,是以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攪拌而成。合理的級配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質量及工程安全。
2.1根據結構特點及工程需求選擇相適應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同時避免采用早期強度過高的水泥品種;
2.2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裂縫現象,在調配過程中需加入適量的添加劑,如粉煤灰、高效減水劑,既可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熱化的幾率,又能減少混凝土調配過程中水泥的用量,節約施工成本;
2.3在混凝土中添加鋼纖維可阻滯基體混凝土產生裂縫,并能夠提高調配出的混凝土抗沖擊、抗彎折等特性。
3施工技術
3.1大面積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序:
測量放線→基層處理→墊層施工→鋼筋綁扎→螺栓固定調整→安裝標高槽鋼→澆搗混凝土→拆卸槽鋼→修補混凝土→壓光機提漿抹光→核查表面平整度→割縫養護→成品保護
3.1.1測量放線,需對基礎承臺、梁及鋼結構柱地腳螺栓進行準確定位,并逐個進行測量復核;
3.1.2基層處理,基層的開裂及下沉會直接影響耐磨混凝土地面的最終澆筑質量,因此,地基需采用灰土分層回填并人機夯實,避免出現不均勻的沉降,在基層表面建筑垃圾進行清理后需用清水沖洗,確保無雜質;
3.1.3鋼筋綁扎,一般而言選擇雙層雙向Φ12@150鋼筋網,可在雙層鋼筋網中底部設置間距為1m×1m厚度50㎜的砂漿墊塊,同時在網中增加Φ12的馬凳,其高度為混凝土厚度與上下保護層厚度的差值;
3.1.4面層處理,耐磨地坪表面需添加特殊固化劑,并在面層噴撒金剛砂等金屬耐磨骨料,其中固化劑用量約為0.3~0.4Kg/m?,耐磨骨料用量約為3.5~6Kg/m?。在使用抹光機提漿時可先噴撒約總量三分之二的金屬耐磨骨料,當材料硬化至一定程度后再將剩余骨料進行均勻撒布。
3.1.5割縫處理,大面積耐磨地坪分割縫隙可根據軸線網的間距進行切割,縫隙間距應大于5m×5m,且深度不得小于整體澆筑深度的三分之一,陰陽角位置需45°斜向處理,鄰近墻體位置分割縫應多于墻體表面200~300㎜,以確保混凝土應力完全釋放。
3.2大面積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控制要點:
3.2.1表面平整精度,通過可調螺栓控制平整度及水平標高,可調螺栓的螺桿與混凝土澆搗方向平行布置,將末端調節成鉤狀置于墊層中,并預先用混凝土固定或與面層及底層的鋼筋焊牢,地面標高應在螺桿頂端1㎝之上。螺桿之間距離由振搗方式確定,若使用插入式的振蕩器,其間距控制在1~1.5㎝;使用梁式振平機則在0.8~1.0㎝。在安裝槽鋼前需使用水準儀進行抄平放線。
3.2.2在澆筑混凝土時需連續澆筑,在大面積澆筑時應分段跳倉進行,在振搗混凝土時,先用插入式振動棒負責搗實,再用平板振動器繼續振搗,直至混凝土表面密實且無氣泡并均勻泛出漿液,振搗完畢后,用水準儀跟蹤檢查表面平整度,對偏差部位需及時填挖調整。
3.2.3混凝土初凝后采用葉片式壓光機對其表面進行抹光(當按壓混凝土表面無明顯水光并逐漸泛白時,此為提漿抹光的最佳時間),人工抹光2~3遍后再用機械進一步抹壓,尤其是邊角處打磨不到的區域。
3.2.4 在完成面層施工后,應使用薄膜將其覆蓋并進行灑水養護7~14天,在第3~4天左右進行面層伸縮縫的施工,縫深應控制在板厚的三分之一左右,切割厚度約為4~7㎜,并將縫內混凝土鑿除、清理干凈并及時填灌密封油膏。
結語
本文針對大面積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常出現的問題,從前期設計、材料及技術工藝等方面入手,對施工技術及控制要點進行分析與改善,并通過實際工程的驗證,保證了耐磨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解決了空鼓、裂縫等通病,采用跳倉式的澆筑方式并創造性的添加了耐磨地坪固化劑,較大幅度的提升了地面的強度和光澤度,達到了良好的美觀效果,同時節約了施工成本費用、縮短施工周期,明顯減少了工業廠房混凝土地面后期修復的頻率與次數,并大大節省了維護及保養成本費用。
[參考文獻]:
[1]胡房勝.超大面積工業廠房整澆混凝土地面施工技術[J].科技展望,2016,(20)
[2]李育生,王美麗.無縫混凝土地面與廠房基礎一體化施工[J].山西建筑,2015,(05)
[3]施耘,姜建峰.鋼板后澆帶在混凝土超長結構中的應用[J].建筑工人,2014,(35)
[4]孫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0,(04)
[5]羅剛.超大面積混凝土地面結構無縫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D].重慶:重慶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