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本文以環境心理學作為重要因素貫穿于整篇文章的各個環節,進而更深入的研究其在城市景觀色彩表現當中的體現,為更有效的展現一個良好、特殊的城市景觀打下堅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 ; 城市景觀 ; 色彩設計
1、環境心理學的基本概況
1.1環境心理學的主要內涵
對于環境心理學而言,主要指的是通過將心理學與其建筑綜合性學科進行有效結合進而形成的研究成果,通多對人進行研究之后所展現出來的環境心理需求,來改善周圍的物質環境。環境心理學將環境與人類行為之間所表現的關系作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在這當中主要表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面:一方面能夠通過視覺感進而促使人類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伙同,促進人類生理與行為產生反應;另一方面,人作為整個環境的創造者對周圍的環境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在長時間的共生以及演變過程當中,進而相互影響并相互改變著。因此,我們在對環境景觀進行研究的時候,應當將視角放在環境與人行為之間的關系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賦予其更為全新的定義。
1.2視覺感知理念
視覺感知通常指的是運用視覺感受進而對玩不環境信息進行獲取,這種感知可以通過一種較為清晰而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被人們所理解,然后在將這些信息、經驗與印象進行結合,形成人所獨有的視覺感知,使得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來對景觀當中存在的美感進行評價。
2、色彩與景觀色彩在環境心理學與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2.1色彩在環境心理學與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色彩”主要源于大自然對于人類的眷顧,我們的祖先首先通過色彩來展現自身以及環境所表現出來的特殊含義,在現當代,我們不僅僅能夠發現、觀察、欣賞和創造出各式各樣、絢麗多彩的世界,還可以通過時間的不斷推移和延伸對色彩進行更有效的展現。著名的設計師——南多曾經這樣說過:“在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樣的設計都是運用視覺語言來進行傳達的,它是那樣的直接而又深刻。”在景觀建筑當中,可以運用色彩來創造生動、霍地、具有表現力和視覺感染力的事物。好的色彩運用能夠有效體現著整個景觀區域表現的性格,可以對這一區域景觀所具有的時代特征、發展麥廬進行展現。在人們通過視覺感受之后,帶給人強烈的印象,產生豐富的聯想,觸發內心當中對美的一種渴求。在色彩與其他設計元素相融合的時候,可以共同影響著這一區域的環境形勢,因此,色彩在環境心理以及景觀設計學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2景觀色彩屬性在整個環境心理學與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景觀色彩屬性作為整個景觀設計當中重要的出發點以及基本點。在整個景觀色彩表現當中可以將其分為自然色、般自然色以及人為色彩這幾種形式。自然色主要指的是通過自然環境當中所反映出來的色彩,通常指的是自然界當中的樹木、山巒、水面所表現出來的色彩等;半自然色彩則主要指的是,在不改變物體自身所具有的自然屬性的基本條件之下對相關物質進行加工,通常指的是對原木的構建,金屬以及半人工石材的色彩;人工色彩主要是通過現代的生產技術手段生產的產物,在景觀表現當中主要體現是景觀的花缽,休閑構筑以及各種構建上的色彩等等,通過這些自然色以及半自然色進而體現設計的層次感以及豐富性,從而表現出極為獨特的藝術性。
3、環境心理學在城市景觀色彩設計當中的運用方式
3.1通過環境心理學對景觀色彩美進行分析
3.1.1“宜人性”的特點。景觀色彩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對整個形體的塑造,還應當具有一種良好的“美”感,必須要滿足于人的審美需求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熱愛的心理需求。色彩所能夠構織出來的情感是非常的豐富的,它所帶給人的感受可以直接對人類的心理以及生理產生影響。各式各樣的色彩在這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都會有所不同,例如:紅色會體現一種激情,令人振奮,加快人類的心跳等等。
3.1.2“自然的再現”,環境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情感是人類所固有的一種天性,是進化的遺產,他們稱之為生態當中的潛意識,是人類本性當中最為關鍵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景觀色彩設計當中應當對人類的懷念與向往進行設計,不管是自然材料還是人工材料,都應當與自然相適應。
3.2環境心理學在景觀色彩設計中的運用
環境心理學家曾經指出,當景觀環境所表現的不同空間類型作為某種環境類型被人們感知之后,就會以環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們的腦海當中并形成回憶,盡管不同人對于不同環境當中表現出來的路徑、標志、節點、區域以及邊界等環境要素會形成不同的內容進而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性特點,但是環境意象總是按照人們易于識別的實際需要在頭腦當中形成,并且帶有一定的持久性以及穩定性的特點,哪怕客觀的環境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環境意象表現也不會很容易就產生變化。
而色彩作為景觀環境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綠地、植物、雕塑、水景、建筑小品、照明、鋪地等環境意象的形成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色彩本身則可以作為主景觀構成標志、節點或者是區域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這極大要素的主要或者是輔助部分,進而幫助其形成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環境意象。
結論:
只有更有效的在城市景觀設計當中融入環境心理學,這樣才能夠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為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淺析環境心理學理論在公園設計中的應用——以昆明市翠湖公園為例[J]. 石洋,閆紅偉.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1)
[2]環境行為學在植物景觀營造中的應用初探[J]. 趙鑫,呂文博. 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4)
[3]環境心理學在城市廣場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J]. 任倩嵐,蔣燁.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3)
[4]探析現代城市廣場的發展態勢[J]. 潘燦榮. 南方建筑. 2002(02)
[5]道路綠地與環境因子[J]. 王浩,谷康,趙巖,高曉君.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999(06)
[6]現代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J]. 王建國. 規劃師. 1998(01)
作者簡介:姓名:楊青(1993.5-);性別:女; 籍貫:湖南常德;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歷: 2015級風景園林專業碩士 ;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