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革新,人們對于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針對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以風景園林規劃為例,做了簡單的論述。在風景園林規劃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開展園林道路規劃設計與公園建筑物規劃設計。利用生態措施以及工程措施等,實現人工和自然相互結合,能夠解決城市內澇以及水體黑臭等問題,具有調節微氣候,提升水生態品質的作用。總體來說,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論;風景園林規劃;應用
【引言】: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如火如荼,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當前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環境問題也越發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城市環境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在風景園林規劃的過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能夠建設新型城市,同時也能夠推動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海綿城市理論概述
海綿城市為新型雨水管理理念,能夠有效防止城市內澇或者雨洪現象的發生。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將城市變成“海綿”,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在建設海綿城市時,要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理論,實現雨水徑流排放、雨水管渠、城市雨水等相互配合,以達到建設目標。風景園林規劃建設中,需要進行道路規劃與雨水系統規劃等,為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提供保障條件。二者具有共同的設計目標,即低影響開發、高資源利用率。若能夠合理利用景觀空間,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暴雨徑流,對減少面源污染,有著積極的作用。
2、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2.1實現LID思維運行系統效用的有效發揮
LID城市雨水排放理念最初是由美國環境學家提出,當下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排水工作的開展進程中。LID思維運行系統的應用,主要是借助城市的綠色屋頂、雨水花園、蓄水池以及滲水路面的有效建立,實現城市的多余積水的有效排放、存儲、循環以及再次利用。將海綿城市理念中的LID理念全面應用于城市風景園林建設工作的開展進程中,可以有效地實現城市防洪工作的開展,以及解決城市風景園林的水源供應問題的同時,有效凈化和循環應用水資源,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的用水壓力和我國的水資源匱乏現象。
2.2園林道路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開展園林道路規劃,主要包括景觀綠化和人行道雨水排放等。對于城市道路景觀綠化,在道路兩旁設置凹陷綠地。將路面雨水,給引入到城市綠化帶中,形成綠色存儲系統,降低雨水入滲,做好凈化處理。使用滲透便道,能夠提升道路雨水滲透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若路面污染較為嚴重,需要做好處理,或者棄流。設計要點:①道路滲透溝。在不同的位置與功能場地,設置滲透溝,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結合綠地過濾情況,來設計滲透溝。對于硬質廣場路面,盡量做到每隔20m左右,便設置滲透溝。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地面找坡與鋪裝做好綜合設計。對于停車場,可在植草磚停車區,設計瀝青車道,讓雨水下滲,結合棄流與土壤滲濾情況,來設置穿孔管集水。②滲透性鋪裝。此類型鋪裝具備入滲與滯留能力,讓雨水下滲回歸到土壤中,以此解決地下水回灌問題。通過進行處理,能夠將年徑流總量控制在85%左右,提高綠化帶土壤的保水能力,減少綠化用水量。
2.3雨水系統設計
以某公園為例,此公園具有“海綿體”的作用,主要構成包括綠色屋頂、雨水花園、鋪裝透水裝置等設置,構建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統,利用循環過濾凈化與濕地凈化等設施。此海綿體總蓄水量能夠達到130萬m3,工程設施的外在形式,主要是以景觀路面、下沉花園等展現,實現了節水養水,營造了亮麗的景觀帶。整個園區總計設置雨洪集水池1個,總容積為7200m3,滲透收集管網長度超過60km。此雨水系統建成與應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節省自來水用水量超過300萬m3。此系統運行中,采取了生物處理凈化技術,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能力,來凈化雨水中存在的污染物,結合運用人工濕地凈化系統,例如生物滯留池,實現污水處理。
2.4園林水景規劃
水景是風景園林規劃中的重點內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夠發揮水的吸收、降溫、保濕等諸多功能。但傳統的水景規劃,人們為了便于及時換水作業,同時也便于科學管理,所以往往將水景獨立封閉起來。特別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規劃設計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閉起來,使得水塘成為“一塘死水”,難以充分發揮它的交換功能,也不利于它與自然界的物質置換。這樣的水景規劃,在南方多雨的季節下,可以充分發揮它的蓄水能力,實現對雨水的凈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區,該水景設計的功能就無處發揮。因此,在風景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應該優化水景設計。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利用地形地勢上的天然優勢,來引導雨水自動蓄積。比如將風景園林景觀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區域,確定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條件來修筑蓄水池、蓄積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規劃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則需要規避水池的全封閉性,而應該在水池的適當位置預留一定的開放區域,以實現水池與自然界的物質交換,也便于雨水滲透。
2.5園林綠地的規劃
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應該著重處理園林綠地的規劃。園林綠地的規劃,要注重自然規律和人工作業的充分融合,在實際的綠地規劃中,要減少對自然地形的破壞和修整,充分基于地形地勢的自然條件,合理配置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的綠植。同時,基于對不同綠植根部的深入研究,來精準進行蓄水池位置的選擇。
結語
海綿城市理論是個全新的理論,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在風景園林規劃中,應該基于海綿城市的科學理論,充分發揮風景園林景觀的自我調節能力,從道路、水池、建筑物、綠植等全方面來規劃設計,充分發揮它們的滲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園林景觀的生態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陳碩,王佳琪.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6,36(3).
[2]張韜.淺析景觀生態學——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