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畜牧業發展中,草原是基石,畜牧業的發展狀況和草原的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然而,在新疆畜牧業的大力發展下,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出現了不協調現象。因此,在草原退化和生態環境失衡的情況下,研究草原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成為熱點。本文就新疆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希望對這方面對新疆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疆草原畜牧;新疆生態環境;保護
在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中,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巨大的影響。然而,新疆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不協調因素,新疆畜牧業的大力發展使草原不堪其重,生態環境被破壞,現如今這種現狀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大大的背離[1]。要想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協調性不足的情況,還需在經濟發展時,著重強化對新疆環境保護問題重視的意識[2]。一般情況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新疆畜牧業的發展是呈現正相關的關系,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鑒于此,總結、分析新疆畜牧業發展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成為了目前相當急迫的課題。
1、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我國大多數牧區所處位置比較偏僻,總體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牧區牧民的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要落后許多,他們主要的生活來源就是畜牧業。因此,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就是保障牧區牧民的基本生活[3]。退化的草原不僅會造成我國主要的沙塵源地,也會形成主要的荒漠化發生地。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標志其實就是畜牧業的實際發達度。加強對新疆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有效預防新疆草原退化,最重要的一點是,草原的存在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減少沙塵源地和荒漠化發生地,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對于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4]。影響新疆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草原,草原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促進畜牧業的發展,一方面增加蓄產品的的產量,另一方面鞏固牧區的經濟發展基礎,這不僅可以保障國家的食品安全,也可以擴大牧區牧民的就業機會,增加牧區牧民的收入,提高牧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充分發揮草原生態環境對畜牧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提升畜牧業的經濟效益,推動畜牧業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整體進步。
2、新疆畜牧與草原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2.1超載放牧,致使草地退化
眾所周知,草原的承載水平具有一定的限度,若是在草原上過度放牧,草原的生態平衡、再生水平會遭受巨大的制約。然而,在草原地區,畜牧業是當地牧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牧民為了加大經濟收入,就會出現過度放牧的現象,導致草原的再生能力嚴重喪失,加速了草場的退化。這種牧區普遍存在的超載過牧現象,使草原的優良牧草沒有辦法正常發育,嚴重影響了草原牧草的生長。畜牧業過度發展,而人們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缺乏重視,草原環境投資建設力度不大,加劇了草場面積退化[5]。另外加上氣候暖干化更加加劇了草地退化、沙化及干旱化的趨勢;同時也為鼠害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草原這一生物群體中,鼠害在掘洞啃草,對草地的土壤和植被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很大程度上使草地退化、沙化等災害情況進一步加劇[6]。隨著草場面積退化的出現,草群結構也出現了變化,雜草增多,牧草減少,嚴重破壞了草原系統生物的多樣性。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導致牧草需求量的加大,過度放牧與草地退化惡性循環,導致畜牧業與草原生態保護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長此以往必將得不償失。
2.2草場利用不合理
新疆大部分草場采用的是靠天養畜,利用的是傳統粗放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對草原自然環境有極強的依賴性,草地利用的季節性是草場退化嚴重的主要原因,草地資源的季節性直接影響畜牧業的生產提高。比如在牧草返青時期,一些牧場會對草場展開多次利用,給幼苗的生長帶來影響。試想一下,若是根部營養供給欠缺,隨之就會發生空虛,制約著光合作用,影響著天然播種,最終危害牧草的再生長,致使牧草的數量的降低,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畜牧業的發展[7]。與此同時,草地健康在受到地段氣候,放牧時間,利用程度等原因的影響下,也加劇的草地與畜牧業的發展矛盾和區域性超載放牧的問題,種種原因影響區域草地的健康發展。
3、新疆畜牧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議
草原生態環境在促進我國畜牧業及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要重視草原生態的保護工作,促進新疆畜牧業與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為此,本文給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3.1提高草原生態保護力度
一是提高草原防火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牧民草原防火意識;各級政府需要最大程度上強化對牧區牧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對草原的生態保護及重要性進行普及。二是耐心宣傳、講解,草原上非法占用草原以及一些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牧民們重視的問題,處理草原糾紛,幫助牧民們可以對草原生態、畜牧業發展間的關系得以正確理解。三是在草原的保護、管理等環節的過程中,需要依法堅持,確保可持續利用草原資源[8]。
3.2借助科技創新,使傳統新疆畜牧業得以轉型升級
眾所周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儼然已經進入了一個科技時代,借助科技來發展生態草業,終將被作為未來牧草業的發展趨勢。一是要依據新疆牧區特點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的新模式,依靠科技提升新疆畜牧業的生產效率,推動新疆畜牧業的發展;二是對于草地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要進行科學配置,建立人工草地,對天然草地進行保護、恢復和適度利用;三是牧民在發展新疆畜牧業的同時,要注重與草原生態保護的調控,提升牧區調配草料的能力,減輕草地壓力[9]。
4、結語
結合以上論述,我國在發展新疆畜牧業的同時,面臨的過度放牧及草地利用不合理等問題使草原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草原不僅能對畜牧業的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同時也能調節自然災害,維護生物多樣性。所以,需要人們進一步強調草原生態環境的建設,使畜牧、草原環境得以協調發展。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我們都必須維護好、發展好草原生態系統,以此才能發揮草原生態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好共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芳. 畜牧業發展與環境問題[J]. 農業經濟問題,1999,4:20-24.
[2]郭立力,李文鋼.保護畜牧環境 發展持續畜牧業[J].天津畜牧獸醫,1998,15(2):9-11.
[3]嚴以新,高吉喜,呂世海,任浩.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提升草原生態服務功能.中國發展, 2014,14(6):7-11.
[4]方精云.我國草原牧區呼喚新的草業發展模式.科學通報,2016, 61(2): 137-138.
[5]寶樂日.阿拉善“人-駝-草”鏈條關系探析——人類學生態系統論的視角[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06):125-129.
[6]呼格吉勒圖.關于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探討與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17,(3):20.
[7]達哇東周.關于草原畜牧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探討與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9):59.
[8]房興堂,趙雪峰,薛忠等.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J].畜禽業,2000,3:8-12.
[9]邢廷銑.畜牧業生產對生態壞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云南環境科學,20011:8-9.
基金項目:牧草種質資源保護項目(2130135)資助
作者簡介:關超,男,研究生,現主要從事牧草種子檢驗及野生牧草種質資源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