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冉 楚楚 祝傳國 王麗 周長國


【摘要】:根據楸樹的生物學特性,從栽植地塊選擇、整地方式、栽植密度、造林季節、造林后管理措施,總結了一套楸樹的栽培技術,供造林農戶參考。
【關鍵詞】: 楸樹; 栽培; 技術
1、栽植地塊選擇
楸樹栽植,宜選高燥向陽地塊,以砂質壤土為好。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適宜pH值6.5—8.8。
2、整地方式
平原荒地、無風蝕沙地、坡度較緩的坡地、撩荒地采用全面整地,深翻深度30 cm。優點是全面清除林地雜灌木、雜草,有助幼林生長,可機械化作業,不利因素投工多,標準高。
3、造林密度
4、造林季節
多年實踐證明,楸樹造林以春季芽萌動為最佳季節,華北地區不提倡冬天造林,冬季造林宜地上干枯或全部死亡,如果秋季造林要保證水分充分,開春一定要灌水,最好造林后平茬。南方地區樹木停止生長至發芽前均可造林。
5、楸樹苗木分級標準(一年生)
6、造林后管理
楸樹造林后幼林期應加強田間管理,多年試驗表明,造林后前三年的管理是造林成功的關鍵,不僅是大田的常規管理,更主要是樹體管理。 這期間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樹體管理、病蟲防治及幼林管護等。
6.1土壤管理
第一年前期不施肥,7月中下旬追施一遍尿素,每畝25-30千克。以后在每年的5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各施一遍尿素,每畝25-30千克。因楸樹每年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有2個速生高峰期,有條件的最好于每年的10月中下旬追施一次生物有機肥或磷酸二銨,提供樹木的全效營養,提高越冬能力,滋養根系,來年有利于增強根系的吸收功能。
根據重要的兩次施肥和具體墑情,每年澆2-3次水即可。及時中耕除草,除草要做到“除小除了”。林地要保持整潔衛生,采用小型機械松土保墑,也可林下間作低矮作農作物或種植綠肥,以達松土保墑的目的。
6.2樹體管理
樹體管理是造林后管理的重要方面,主要是定干、抹芽、修枝、撫育等。一級苗造林后,春季發芽前將木質化程度低,芽子密集的梢部剪除。待芽生長到2-3cm時,選擇一1-2個壯芽,其他全部抹去。二級苗造林后從中部芽子飽滿處截干,待芽生長到2-3cm時,選擇一個壯芽,其他全部抹去。三級苗造林后全部就地平茬。待芽萌發后保一個芽子從新形成主干。第一年接干不理想的,第二年重新按上述接干辦法處理。當新生枝條生長到30-40cm時,對所有側技進行打頂,抑制其生長。如一些單株側枝較粗與主干形成競爭時,可對副枝進行重截處理,以促中心枝生長,形成主干。
6.3病蟲害防治
選擇無病蟲害、根系發達的健壯苗木造林,造林后在我市主要蟲害有楸蠹野螟,可噴灑20%希思郎1500倍液進行防治。
6.4幼林修枝與接干
對造林后生長不正常的單株一次就地平茬,及時除去根部萌條促主枝生長,對樹干下部的枝條可一次性打頂去芽、修枝、幼林期不主張過多修枝,以加強粗生長加快。但對一些不利主枝生長的競爭枝要進行短截、或疏除以利主枝向上生長。修枝強度不可過大,要保持幼樹的冠高比為2:3。中壯樹齡的冠高比為1:2也可1:3。
對于主干低矮,分枝多的單株,可采取平頭及目傷等措施選留健壯枝條萌發,培養新的主干,分年剪除輔養枝,以達接干目的。
幼林期,冠幅、冠長和生長量呈正相關,對直徑的影響冠長大于冠幅。因此幼林期楸樹樹體管理定義為:少抹側枝,保留長冠。去大側枝,修競爭枝。
作者簡介:王忠冉; 女; 漢族; 大學; 林業工程師; 一直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