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小娟
[摘要]:近年來,我國林業的迅速發展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森林的覆蓋面積大幅度增加,這對我國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水土流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林業建設中,病蟲害的防治方面還是屬于薄弱環節,病蟲害的頻繁發生,對于林業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病蟲害的防治成了當前首要問題。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技術分析
[引言]:
隨著我國現在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地區的綠化工作也在大力的開展,森林的覆蓋面積又在逐漸的增多。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最為嚴重的就是出現的病蟲害,其直接阻礙了生態綠化的發展。針對這種問題,工作人員必須要加強相關研究,做好林業病蟲害的生態防護工作。
1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不及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推廣力度不足、推廣不及時等現象,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難以有效的實施。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1)缺乏專業推廣人員及時推廣森林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我國林業技術推廣人員存在欠缺等;2)農戶素質普遍較低,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農戶對新技術的把握不足導致對森林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的認知有待提高??傊?,森林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不足、不及時的問題使得森林病蟲害的破壞逐年加劇。
1.2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手段應用不合理
雖然我國現在十分重視農藥、化肥的濫用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生物防治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是在常規管理和實施中,很少有森林管理者能夠對生物防治技術進行合理的利用?,F階段我國大部分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還停留在化學防治也就是噴灑農藥、抗蟲劑、殺蟲劑上。但是這些化學防治方法的使用導致了森林病蟲害抗性增加,導致病蟲害的侵染能力、破壞力的提高,更是對環境造成了難以消除的影響。在這種防治方法下,林業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加難以維持,僅僅靠這種在病蟲害發生時噴灑農藥的方法,難以在發病前期加以預防,就導致了病蟲害防治效果非常一般。
1.3林業病蟲害種類增多并且難以防治
首先,我國造林面積不斷擴大,病蟲害種類也逐漸增多,林業病蟲害的防治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防治工作越來越難。很多地方缺乏病蟲害生態防治的技術、資金和人才,不能滿足防治工作的現實需求,也不適應林業資源增殖的需要。其次,治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低、防治技術不過關,沒有摸清林業病蟲害的生長規律,所以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方式。并且對新出現的病蟲害缺乏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措施,嚴重影響我國林業的發展并給林業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類型
2.1營林技術
營林技術主要是通過選取抗病蟲害的品種并合理有效地布局,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宜林則林,種植不同品種的抗蟲樹種,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進行選擇,營造混交林,促進森林系統的生態平衡,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然后對樹木稀疏的地區進行封山育林,禁止亂砍濫伐,禁止開采利用,采取封山育林的工作,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接下來是撫育、補育、改造一系列工程,針對林木生長環境的不同,采取撫育、補育、改造這一系列不同的措施,保護林木資源。
2.2實施以生態調控為基礎的森林健康工程
“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健康的森林中發揮著維持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積極”作用;只有當森林處于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下,抗病蟲能力下降時,“有害生物”才會過度繁殖和活動,打破生態系統平衡,超出森林自我調節能力和人類容忍的經濟損失水平,成為真正的有害生物。因此,實施以生態調控為基礎的森林健康工程,是預防有害生物發生的關鍵性技術。通過對森林的近自然經營,改造低效低產林,營造混交林等生態調控措施,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合理調節森林植物—有害生物—天敵關系,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對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和自身恢復能力,進而實現森林病蟲害自控。 在林業有害生物多發地區,要封山育林,栽植抗病蟲樹種,加快森林生態功能修復,增加天敵種群數量,促進森林健康,降低病蟲害暴發幾率,減輕病蟲為害損失。
2.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進行防治,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真菌。這種病蟲害防治方法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針對性比較強,對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影響比較小。例如,在微生物防治中一種很有效的真菌--白僵菌,這種真菌可以有效防治馬尾松毛蟲,降低害蟲的繁殖數量,但是對其他生物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此之外,細菌防治也是很普遍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細菌使害蟲發生病變。
2.4激素防治技術
激素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利用害蟲外激素中的性外激素,干擾害蟲的正常交配繁殖或者誘殺,從而減少害蟲數量,達到防治目的。干擾正常交配是指通過釋放大量激素,干擾雌雄蟲之間的吸引,使其很難正常繁殖。誘殺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安裝誘捕器,通過激素吸引雌性或雄性的害蟲,降低繁殖速度和數量。
2.5物理防治技術
在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中,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振頻式殺蟲燈誘殺等物理技術防治有害生物。以光肩星天牛為例,其物理防治法主要有:6—8月,捕捉成蟲、或用錘敲擊產卵痕,砸死卵和初孵幼蟲;對于青楊天牛,其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在發生區,結合冬季修剪,采取人工剪除蟲癭法來降低越冬蟲口密度防治。在頻振式殺蟲燈的防治方法中,主要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來引誘害蟲,與此同時,借助高壓電網的作用,將害蟲電擊暈并進入接蟲袋子中,接下來通過化學或生物方法將害蟲殺死。該種方法可有效防治油松毛蟲、落葉松毛蟲、大栗鰓金龜等害蟲。物理防治技術能夠有效的防止林業有害生物對森林的破壞,且具有較高的生態意義,值得推廣發展。
結束語
隨著我國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林業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病蟲害的發生是當前對樹木質量影響最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安全的預防和治理病蟲害是首要問題。因此,林業管理者必需充分靈活運用生態防治技術,不斷引進最新生態技術研究成果,避免嚴重病蟲災害的發生,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富連.甘肅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林業科學,2016(9):147-149.
[2]常飛,王詩敏.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6(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