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共享經濟作為我國獨創的一種經濟模式在各行各業蓬勃發展起來。共享經濟具有顯著的兩面性,一方面共享經濟缺失對異化勞動產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另一方面共享經濟的背后仍然存在著資本運作的影子。共享經濟作為一種被寄予厚望的能夠實現勞動異化復歸的新經濟模式,其未來的的發展方向仍值得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異化勞動 共享經濟 遏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共享經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國內市場的出行共享平臺如小黃車、滴滴等,住宿共享平臺如自由家、小豬短租等迅速發展起來。從表面上看,共享經濟迅速發展的直接原因是其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從更深層次上看,共享經濟提供了社會財富的利用效率,以分享的方式遏制了異化勞動。
一、共享經濟遏制異化勞動的表現
(一)共享經濟遏制了勞動者的勞動與他的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的概念。異化勞動產生資本,資本在與勞動的對抗的過程中加劇異化勞動的程度。馬克思認為以往的經濟學所表述的并非勞動的規律,而是異化勞動的規律。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異己的東西,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其同勞動對立的。勞動者本應占有的勞動產品卻成為異己的東西。
遏制勞動者的勞動與他的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根本方法是讓勞動者占有他的勞動產品。然而,這種理想狀態只能存在于物質資料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即使在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分配的依舊是人們必須的生活資料。而共享經濟體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分配”方法,這種分配方法是在不取得勞動產品所有權的前提下,占有勞動產品的部分使用權。這里我們以共享汽車為例,租賃汽車公TOGO在深圳推出“15元租賃奔馳”業務。深圳市民只需要向租車公司支付15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一輛價值15萬元的奔馳smart汽車1小時的使用權。深圳市2016年度在崗職工月工資為7480元,保守估計購買該型號的奔馳汽車至少需要花費20個月的絕對工資。雖然生產汽車的工人不能完全占有他生產的汽車,但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享受他的勞動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異化程度。
(二)共享經濟遏制了勞動者與他的勞動之間的異化
異化勞動狀態下,勞動不是勞動者自身的需要,只是維持生存的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這種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馬克思稱做“自我異化”。近些來這種勞動者與他的勞動之間的異化現象在我國制造業中的尤為嚴重。工人在富士康的生產線上每天工資14個小時以上,日復一日單調機械的重復著相同的動作,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情感,人完全像一臺有生命的機器,按照已經編好的程序下運轉。根據勞動部門提供的相關數據,富士康給其員工提供的工資、福利高于同行業標準,但這種制度化催生下的異化完全摧毀了工人的精神。富士康的工人不但勞動成果歸屬于別人,在勞動過程中否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共享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在迅速上升,參與共享經濟人數也在持續攀升,這種新的經濟模式正在為人們提供一種新的勞動方式。我們以“滴滴網約車”為例,網約車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全天侯、職業化的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路線、車況甚至興趣選擇自己的勞動。這種勞動形式較傳統的勞動給予了勞動者更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不但能夠直觀的體驗自己的成果,而且在一定范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自己的勞動。雖然在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下,人們還無法做到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但是共享經濟給予了異化的復歸一種全新的嘗試。
(三)共享經濟遏制了勞動者的勞動與他的類本質之間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人必然是社會的存在物,也就是類存在物,因為人類的生產必然是一種相互合作的社會生產。生產勞動是實現人的本質的物質基礎,而勞動的產品則是人的“類本質”的結果。但是“異化勞動從人那里剝奪了他的生產的對象,從而也剝奪了他的類的生活。”這種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異化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建筑工人的建筑了富麗堂皇的住宅卻只能住在簡陋的窩棚,富士康生產線上的工人買不起蘋果手機,制衣女工穿不起她們親手縫制的耐克運動鞋。這些工人都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者,卻不能享受他們的勞動產品,無法參與到后續的社會關系中去。
我們遏制勞動者與類本質的異化的最好方式是讓人們能夠參與生產之后的社會關系。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物質條件制約著這種異化的復歸。在實現生產力高度發達之前,資本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資本要求利潤的最大化就必然存在剩余價值的追求,也就無法實現分配平等。共享經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有選擇的參與社會關系的方式。例如最近流行的日租別墅,絕大多數勞動者一生都無法買得起別墅,而擁有別墅的人也未必一直住在別墅里,買不起別墅的人可以通過日租的方式體驗入住別墅的生活。雖然租住者不可能一直享受這種生活,但較之前完全沒有可能走向可能,從完全沒有參與社會關系而可以有選擇的參與社會關系,算得上對“類本質”異化的一種減速。
(四)共享經濟遏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異化
勞動者與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勞動活動及自己類本質異化出去的直接結果是人同人的相異化。當人與自己本身相對立的時候,其他人也與他相對立。共享經濟遏制人與人相對立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異化勞動的復歸。共享經濟通過人,且為了人占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實現人作為社會的人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復歸;另一方面,共享經濟的基本理念是共同合作、你我同享、互幫互助。共享經濟通過共享讓大家交往增多,變革傳統的商業模式僅僅是雙方通過金錢購買商品和服務等來完成交易,使得共享物品成為個體之間交互與信任的紐帶,這種信任式等交往,有助于使人和人的關系變得和諧。
二、現階段共享經濟的存在的風險
(一)資本運作的新形式
從共享單車的押金問題看籌集資本新形式。共享經濟模式是以獲取一定報酬為目的,向客戶暫時出租單車的使用權及個人服務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由共享到共享經濟的轉變。如今曝光出來,單車押金難退,這說明共享單車平臺采用各種方式挪用了本屬于消費者的資本,相關監管未落實到位。共享經濟除卻其具體的社會、經濟功能外,其更為本質的目的是如何快速融資,通過資本去排擠競爭,獲取巨額利潤,而最終吃虧的還是工人。同時籌集的資本被用于投資其贏利行業而不是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
共享經濟的最終目的依然是盈利,資本運作是其推手,以共享單車為例,其盈利模式基本分為三種:第一,“分時租賃+押金”模式,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模式;第二,廣告盈利模式。可在共享單車APP上進行廣告代理,從而盈利;第三,大數據盈利模式,通過注冊掌握用戶相關信息,利用這些數據信息作出合理的商業決策從而實現盈利。這些模式不斷改善以適應于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以此擠壓傳統行業,造成壟斷的風險。
(二)思想倫理風險
就目前共享經濟的發展來看,共享的是資源而不是押金。發布的Apache創始人Brain Behlendorf說過:“開源是利他主義(Altruism)的或是共產主義(Commu-nism)的,私有制是利己主義或資本主義(Capitalism)的,開源的商業模式也是利己主義的。”開源既含共產主義因素也含資本主義因素。而共享經濟并不等同于共產主義。
泛濫共享經濟理念導致倫理道德風險,由于人們消費觀念的滯后(征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加上部分國民素質有待提高,蓬勃發展的共享經濟當前還面臨著一系列的障礙:如共享單車被破壞、被上鎖或者被搬回自己家里私用等行為大量存在,如網約車滴滴出行中也存在比較高的違約率等。各家共享單車企業無節制的發展引發產權競爭擠占道路等公共資源難免造成“公地悲劇”。這更需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構建與共享經濟相適應的消費倫理,為共享經濟發展掃除倫理障礙。
三、共享經濟的未來
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從共享圖書,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再到共享教育,共享醫療等,其發展之快速、創新之活躍、應用之廣泛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新的社會經濟運作模式,在其應用到餓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并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深刻的變革,在通過實現使用權分享的同時,實現合作互惠消費的生活方式,給供求雙方帶來雙贏的福利,推動了互利倫理的發展在激活大量閑置資源存量的同時,減低了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減小了對自然的損耗。共享經濟如何與市場協調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國家配置資源的作用來實施共享經濟,在此過程中,政府應正確履行經濟建設職能,捍衛共享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周奎宇,研究生在讀,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