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凱 王樂



摘要:目的:探究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方法:選擇我院手術室收治的132例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66例,對照組患者主要是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觀察組患者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模式。結果:從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看,觀察組在消毒麻醉、器械準備、儀器設備管理方面的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從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看,觀察組滿意率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率80.30%;從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看,觀察組1.52%顯著低于對照組發生率15.15%,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手術室中應用細節護理,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水平,可見,細節護理方式值得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
關鍵詞:手術室 細節護理 作用
手術是醫院的重要工作,但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面臨諸多安全隱患問題,直接對手術室工作質量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影響。所以,作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人員,有必要采取有效護理策略而開展護理工作。細節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護理人員針對手術中的各個環節以及遇到的狀況,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式,以此來進行有效的護理工作,以此來避免環節出現問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不斷促進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因此,就醫院手術室工作實踐看,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手術室護理工作流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以下主要是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針對其護理資料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來提升護理的資料。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根據本次研究,主要是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服務,男40例,女26例,年齡17-65歲,平均(43.62±3.92)歲;觀察組患者接受細節護理服務,男37例,女29例,年齡19-67歲,平均(42.71±3.28)歲。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年齡、姓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二)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首先,手術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如清潔以及消毒,并且進行手術用品的準備,體位的有效擺放,同時也要充分配合醫師的操作等。其次,手術之后,護理人員將患者的血液做好處理,并將患者送回病房。觀察組患者接受細節護理時,除對照組護理方式,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1.術前細節護理。首先,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有必要與患者加強溝通,以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如過敏史、手術信息的核對等。同時,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加強心理溝通,以鼓勵和激勵患者,使其能夠保持積極的情緒,既能促進患者身體康復,又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其次,護理人員提前準備手術所需物品,如麻醉藥品、手術用具等。最后,護理人員應有計劃的引導患者熟悉手術室環境、明確注意事項等。
2.術中細節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應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首先,護理工作者從全方位視角著手,全權開展安全檢查工作,其檢查內容主要有:一是保持手術室室內環境的溫馨舒適;二是檢查手術室的用品、用具齊全,為手術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其次,在手術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議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此,不僅能夠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患者放松緊張情緒,促進手術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提高護理質量。再次,實施麻醉之前,護理人員輔助患者擺放舒適的體位,避免身體損傷和身體暴露。麻醉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必要的信息核對,包括手術部位等,以規避差錯問題。第四,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過程中做好記錄,積極與手術醫師進行配合,積極傳遞手術器械,并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第五,如若開展大型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加以預設,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后,手術結束,清點手術用品,做好各種手術器械使用情況的記錄工作。
3.術后細節護理。在患者手術之后,護理人員應有效開展護理工作。首先,在患者麻醉復蘇階段,護理人員應加強護理,及時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查看其是否產生各種合并癥,或者有不適反應。其次,如果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護理人員應陪在患者的床邊,積極與之加強心理溝通,對患者給予心靈安慰。
(三)觀察指標
1.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評定項目有消毒麻醉(30分)、器械準備(30分)、儀器設備管理(4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佳。2.護理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觀察指標設定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其并發癥主要有:導管阻塞、靜脈炎、輸液反應、脫管幾項指標。
(四)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以及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
根據下表可知,觀察組患者在進行麻醉與消毒、器械準備、儀器設備管理方面的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兩組之間的差異相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
(二)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由表2所示,從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情況看,觀察組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30%,P<0.05,有統計學意義。
(三)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比較
從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看,主要有導管阻塞、靜脈炎、輸液反應、脫管,由表3可知,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52%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5.15%,P<0.05,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語
現今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護理行業也在不斷發展,并且人們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這樣也導致醫院的護理能力必須要提升,這樣才會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目前,從醫院手術室的實踐看,手術室護理工作量大,對技術要求較高,且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性。所以,對于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而言,護理工作者應積極采取有效策略,減少或規避手術室護理安全風險隱患,從而提高手術護理工作質量。從臨床手術的護理實踐看,細節護理是新的護理模式,能夠使護理人員從人性化視角著手,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而開展護理工作。基于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也能逐漸完善漏洞,減少或規避護理問題就。細節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針對患者在手術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全面的處理,以此來保證護理的質量。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接受細節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麻醉與消毒、器械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細節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手術室細節護理工作實施中,護理人員有必要全面貫徹和落實細節護理。首先,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針對患者的病情以及手術需要準備的東西,進行全面的準備;其次,在手術之中,護理人員與醫師加強配合,與醫師進行溝通,了解具體的治療方式以及資料措施,以此來進行有效的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最后,在手術之后,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進行必要的溝通,以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康復狀況,若是患者出現問題,必須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也要不斷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此來排解患者心中的壓力,以此來不斷患者的恢復,不斷促進護理工作深入持續的開展。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樹立良好的護理形象,并積極參與培訓和提高自身的素質,為提高手術室細節護理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綜上,手術室細節護理能夠充分提升護理的質量,在護理安全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護理的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在臨床醫學護理實踐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胡銀君,李蕊萍,林守珠.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30).
[2]劉俊.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運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9).
(作者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