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偉 姜琦 張宏宇
摘要:組織力是組織生命力的具體體現。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強弱直接關系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和號召力。文章以創建高校黨建工作品牌為研究視域,通過建強陣地、創新載體、配強力量為路徑,并結合長春中醫藥大學實際,對新時代下創建黨建工作品牌,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路徑方法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黨建工作 品牌 組織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這個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為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明確了方向和任務。自2016年以來,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圍繞實現“兩大重組”、打造“四大工程”、主抓“三支隊伍”工作思路,推動黨組織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同步提升,推動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同步強化,推動黨建載體和組織陣地項目化、精細化,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帶領引領廣大黨員和群眾在全面加強內涵建設、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中充分發揮政治核心、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開創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建強陣地,實現“兩大重組”,在重置構造中彰顯凝聚力
提升組織力,關鍵是立足于組織結構的轉型和調整,完善和重構自身的組織體系,實現組織覆蓋與價值嵌入的統一,這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組織陣地。
基層黨組織的組織陣地,既要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不斷磨礪、不斷提升,也要用創新重組方式的實際成效來檢驗、來評判。學校黨委打破原有基層黨組織機構設置,激發黨組織活力,推動黨的一切工作落到基層、實到支部。
(一)成立“杏林青馬工程”基地黨委。探索組建不同功能和類型的黨委、黨支部。學校黨委敢抓敢為,全國首創,成立了青馬工程基地,成為二級教學單位,專門負責工程的管理和建設。建立“杏林青馬工程”基地黨委,以相同相近專業的教工支部+學生支部“聯動共建共創”為載體,成立了師生聯合黨支部,青馬學員和青馬學會教師參加雙重組織生活,通過交流談心、專業導航、科研引領等方式架起教師黨員與學生黨員之間溝通橋梁。
(二)成立“新時代傳習所”青年傳習組。學校黨委創新方式,在推進實施“杏林青馬工程”基礎上,進一步深挖、深化、整合、提升,將青年教師、青馬導師、青年學生組織在一起,設立30個青年傳習組,每組約30人,合計900人,命名為“JDX900”模式,發揮學校中醫藥專家多、學者多的優勢,結合學校“四大工程”,采取對內傳和對外傳相結合的方式階段性地組織杏林青馬師生走進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等地開展傳黨的新思想新理論、傳黨的國家大政方針、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等活動,實現“五傳五助”的目標。傳習組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注重話語體系轉換,引領帶動更多的高校大膽創新,積極作為,示范、引推動“新時代傳習所”在高校良性健康持續發展,推動十九大精神和黨的新思想新理論在基地落地生根。
二、創新載體,打造“四大工程”,在品牌打造中彰顯聚合力
提升組織力,重點是將黨建工作有效融入并推動高校基層中心工作,加強黨建頂層設計,豐富黨建創新載體,切實增強黨建工作實效性問題,這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重要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學校黨委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實踐,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加大改革力度,突出發揮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不斷推進服務載體向多元化發展,通過抓項目的形式來推動黨建工作的開展,整合資源,合力推進。2016年第二次黨代會以來,學校黨委實施了黨建工作“四大工程”,形成了“四輪驅動”模式,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
(一)開展黨建工作“三服務三提升”工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錘煉黨員黨性。通過黨建工作走進師生,服務學校內涵發展,走進社區,服務人民群眾健康和文化提升,走進醫藥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提升全校各級黨組織抓黨建促發展的能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觀念和思想水平。2017年,學校黨委安排了9大類58項具體任務,制定了時間表,任務書,明確了責任人。這些工作,既有黨委頂層設計的規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各基層黨委根據專業特點,開展特色活動,帶領廣大黨員和教師參與到各種服務中。
(二)開展了“杏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豐富了思想引領力核心內容,打造了“青馬工程”升級版。在教師層面,成立了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學會,目前全校有327名青年教師自愿報名參加,占青年教師總數的80%以上。在學生層面,成立了“青馬工程”學員班,每年選拔100名左右優秀學生作為學員。我們還成立了“杏林青馬工程基地”黨委,全面加強對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形成了師生共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共同成長的良好局面。學生“青馬工程”學員班有針對性地實施了“五行計劃”,即“金計劃—理論導航計劃”“土計劃—文化滋養計劃”“火計劃—實踐淬煉計劃”“水計劃—導師引領計劃”“木計劃—自我提升計劃”的五大模塊工作,選配32名政治過硬、經驗豐富的正處級以上干部作為青馬導師,讓導師與學員同學習、同實踐、同成長。青馬學會成立以來,開展了“書記校長下午茶”、文化沙龍、青年發展論壇、讀書交流會等學會活動57場,隨著吉林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在我校成立,未來學校還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打造“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4.0版”。
(三)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工程”,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工程注重培養教師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著力實施“五個一”文化教育體系,四個系列文化講壇。與吉林省關工委聯合組建成立了由10位文化名人組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報告團,邀請中央芭蕾舞團、吉林省京劇院等知名文化團體來校演出,屠呦呦、任繼學等中醫藥學專家的故事,也由師生自編自演,出現在舞臺上。
(四)實施“五五廉潔教育工程”,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從教和廉潔行醫環境。工程面向全校35歲至55歲從事教學、科研、醫療一線崗位工作的專業人員,通過搭建“五個教育平臺”、參加“五個教育活動”、享受“五個優先待遇”等廉潔教育措施,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從教和廉潔行醫環境,培養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強、嚴格要求自我的優秀中醫藥人才。
三、配強力量,主抓“三支隊伍”,在錘煉鍛造中提高保障力
提升組織力,前提是立足主體作用的發揮,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員和黨組織骨干隊伍建設,這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主體支撐。
學校黨委針對青年骨干、青年教師、青年學生不同群體,實行了青干成長計劃、青知成名計劃、青苗成長計劃系列項目,以人為本,從三個層面鍛造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黨建后備人才,充沛工作力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青干成長計劃——培養黨務后備人才。實施“青干成長計劃”,助推青年干部成長。一是出臺《優秀年輕干部培養管理辦法》、《優秀年輕干部校內外掛職鍛煉暫行辦法》、《中層干部素質提升計劃》。二是制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定期舉辦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中層干部培訓班、青年骨干培訓班,保證全校處科級干部在3年的時間內輪訓一遍。三是加強干部交流任職和掛職鍛煉。積極選派處科級干部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和省委黨校參加學習培訓,選派年輕干部到省內外兄弟院校、對口協作政府和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加強校內機關部門之間、機關和基層單位之間的掛職交流,全年組織學員專題學習12次,制作文集6冊,發出校內外報道20余篇,選派10名青馬學會教師擔任校長助理,選派10名干部在校內掛職任職,交叉鍛煉,選派3名干部到校外掛職鍛煉,全年赴扶貧點開展“四同教育”36人次,著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干部隊伍。
(二)青知成名計劃——培養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實施“青知成名計劃”,助推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提升。一是創新黨管人才機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黨管人才實施意見》,加大杰出人才、學科領軍人才、緊缺博士和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二是培育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就是要把符合條件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選拔為教師黨支部書記,把有條件的教師黨支部書記培養成學科專業帶頭人,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雙提高。三是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建立常態化培養機制。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強化教學研修和教育思想大討論,積極選派教師赴國內外開展交流學習,成立創新青年科技工作者團隊,對重大科研項目進行攻關,培養儲備一批教學科研水平拔尖的后備干部和人才。
(三)青苗成才計劃——培養信仰堅定接班人。實施“青苗成才項目”,構建了“金字塔”式培養體系,堅持用精英帶全體,因材施教。一是培育搭尖,樹先鋒。堅持每年從大一新生中選拔120名優秀學生,作為校級青馬班學員,由學校黨委親自抓,開展為期兩年的精英式培養。二是壯實塔身,強筋骨。由各學院黨委主抓,成立6個總計2000余人的二級“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會”。三是夯實塔基,抬整體。強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努力增強全體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實效,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信仰堅定的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N].人民網,2017-10-27.
[3]胡昌升.突出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N].人民網,2017-12-01.
[4]徐丙祥,喬克.基層黨組織如何提升組織力[J].人民論壇,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