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居民“貧困-疾病”陷阱的形成分析

2018-08-08 03:50:38徐小言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8期
關鍵詞:農村

徐小言

(華東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上海 200333)

一、引言

因健康和疾病問題導致農村居民家庭陷入貧困的現象,是影響當代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一種涉及內外社會因素交互結合的常見社會現象①張蘊萍:《中國農村貧困形成機理的內外因素探析》,《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8期。。而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摸底調查顯示: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占到42%,已經成為首要致貧原因。可見,因病致貧的現狀,不僅僅是家庭生活困境的一種表現,在農村地區的貧困形成過程中,因病致貧已然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其所形成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村地區物質經濟、社會文明發展緩慢,社會家庭結構殘缺,人際交往,價值觀念的落后與畸形等,不能不說與長期而廣泛的因病致貧之間存在直接的相關性。從我國政府強調精準扶貧的角度來看,如何解決施政過程中的政策內卷化與契合度不夠的現狀是達成政策目標的一個重要問題②陳成文、李春根:《論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貧困人口需求的契合度》,《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因此有必要對因病致貧這一農村常見貧困形式的形成機理進行分析和梳理,以期對實際問題的實證分析提出一定的理論視角支撐。

對于因病致貧的研究,多數研究是將疾病描述為多樣性的“負擔”,并分別對應農村居民的不同“貧困”類型而進行描述的,負擔的類別成為了這兩者之間作用關系的連接性概念,并衍生出了較多的表現形式與研究視角。在疾病對農村家庭生活所形成的負擔中,經濟性負擔是研究最多的一種類別。經濟性負擔一般包括疾病的直接經濟負擔、間接經濟負擔以及心理負擔等途徑實現,直接經濟負擔主要是就診發生的醫療費用及間接費用,間接經濟負擔主要指損失的工作時間的機會成本,包括患者和照料者。③洪秋妹:《健康沖擊對農戶貧困影響的分析》2010年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Mclntyre和Thiede的研究指出疾病還會產生的一種隱藏的經濟性負擔,即“非法收費”。在國內在,這種現象多被稱作“賄賂”“送紅包”④Mclntyre.D.et.al. What are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households of illness and of Paying for health care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exts?.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6.62:858-865.。呂本友認為“紅包”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醫療服務市場上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內部和外部交易成本。*呂本友:《醫療服務市場的規范管理研究——信息不對稱現象分析》,《管理評論》2005年第4期。而“紅包”“回扣”進一步增加了病人經濟負擔,尤其是那些自費購買醫療服務的,從而造成不公平的醫療服務現象。*項莉、陳增國:《我國衛生領域非正常支付》,《中國醫院管理》2004年第12期。疾病對一個家庭的影響,除了會造成金融資本的減少,同時還會對家庭成員造成的心理負擔。Lowyck在其研究中指出,農村家庭成員對病患長期的護理和照顧會導致家屬會情緒低落、抑郁的精神問題,從而對家庭生活產生負面影響。*Lowyek B et al.A study of thefamily burden of 150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Eur Psychiatry 2004,19(7):395-401.

身處貧困狀態中的人們由于缺乏權利難以擺脫貧困狀態,而貧困又使他們更難以獲得這些權利。這兩個互為因果作用的方面,使貧困具有“循環放大”的持續性,它類似于一個陷阱,使處于該陷阱中的人們越陷越深,從而長期處于一種低水平的均衡狀態,這就是“貧困陷阱”。經濟學領域對“貧困陷阱”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馬爾薩斯在其《人口論》中關于“人口陷阱”的描述。發展經濟學中的“貧困陷阱”是指由于經濟中存在惡性循環,使發展中國家陷于貧困落后且難以擺脫的情況。延伸到現實生活中,貧困陷阱是指處于貧困狀態的個人、家庭、群體、區域等主體或單元由于貧困不斷再生產貧困,長期處于貧困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貧困陷阱通常與貧困循環相伴而生。*王亮亮、楊意蕾:《貧困陷阱與貧困循環研究——以貴州麻山地區代化鎮為例》,《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年第2期。目前,學者對“貧困陷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關于“貧困陷阱”的形成。宏觀層面探討的是差異性增長和持續性貧困的形成是基于初始的資本稟賦、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這些研究結論最后都歸結于資本、儲蓄以及投資所指向的主流研究,主要強調的是資本積累、貧困減少以及福利改善對于地區發展落后的影響;微觀層面主要是分析個體陷入持久性貧困的現象和原因,重點考察市場失靈、風險沖擊等特定經濟環境下農村居民生產、消費及資本投資等方面的決策行為,并進一步分析這些決策是如何影響農業生產效率、農村居民經濟活動以及子女人力資本的獲等后果。第二是 “貧困陷阱”的類型更加豐富。傳統的貧困陷阱理論認為,物質資本的匱乏和投資不足是貧困陷阱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隨著貧困陷阱理論的不斷擴展,人們逐漸也把人口增長、物質資本、自然資源、地理環境、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疾病災害等因素作為貧困陷阱的主要關注點,研究內容更加豐富全面。第三,經濟學家針對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貧困陷阱做了大量實證檢驗分析。

由以上綜述可見,就研究現狀來看,疾病與健康只是造成“貧困陷阱”中的諸多因素之一,基本沒有單獨把疾病與貧困進行綜合組成“貧困-疾病”二元陷阱的研究;對于貧困與疾病關系的研究,目前諸多學者也僅停留在“因病致貧”的研究上,沒有深化到陷阱層次進行研究的;而對于研究方法來講,學者更多地是證明某種因素造成了貧困陷阱,至于如何一步步地使個人或群體走入并深陷其中,沒有過多地解釋和說明。所以本文從動態和階段性的視角來分析“貧困-疾病”陷阱的形成,從而認知到在不同階段,疾病和貧困對于農村居民的具體傷害及其發展過程,把握農村居民在“貧困-疾病”陷阱發生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特征及內容。既是在“貧困陷阱”層面的創新,也是在貧困與疾病關系上存在的理論與實際問題的進一步深化。

二、 “貧困-疾病”陷阱的設想提出:基于貧困惡性循環理論

1953年,美國發展經濟學家羅格納.納克斯在《不發達國家的資本形成》一書中系統地描述了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認為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一個特征就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貧困;而經濟增長停滯、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貧困的原因是資本缺乏、資本形成不足;而資本形成不足的根源又在于低收入。*殷潔、張京祥:《貧困循環理論與三峽庫區經濟發展態勢》,《經濟地理》2008年第4期。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在需求方面,低收入導致低水平消費和購買能力,使投資引誘過小,資本形成不足;其次,在供給方面,低收入導致儲蓄水平低,儲蓄能力小,以至于資本稀缺,資本形成不足。于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就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即低收入使一國貧困,無法創造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儲蓄,沒有儲蓄就沒有投資和資本形成,其結果又導致該國的低收入和持久貧困。這就是“貧困惡性循環”理論。

圖1 “貧困惡性循環”理論的認知路徑

納克斯的理論的核心是,資本的缺乏是產生貧困循環的根本原因,但資本不足的具體表現形式,卻是通過因資本缺乏的投資性不足所導致的社會生產動力缺乏,進而導致勞動者收入低下,無法進行高水平的消費,最終使得一國或地區對于資本投資缺乏吸引力,最終使得一時性的低收入狀態,演化成為了長期性的貧困狀態。可見,資本缺乏在貧困惡性循環理論的具體表現形式中,其實是建立在經濟風險沖擊基礎上,一個非常明確的“貧困不斷循環放大”的過程(如圖1所示)。

以“循環放大”的視角來對貧困惡性循環理論所展示的內容進行借鑒,我們可以發現目前農村居民所面臨的“貧困-疾病”陷阱對其造成損失的嚴重性趨勢,尤其在結合生計資本不斷損失形成的過程中,與之存在相類似的情形。結合貧困惡性循環理論,我們大致將“貧困-疾病”陷阱演繹所造成的貧困,歸納這種類似的情形包括幾個方面:第一,疾病的全程貫穿性,通過之前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因病致貧”的案例中,貧困者自身的疾病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根治,即因病致貧不僅僅是一個因果性的關系,還是一種伴生性的關系,疾病不僅僅導致了貧困,同時也導致了農村居民疾病狀況的長期存在。第二,致貧的放大性,我們發現因病致貧的問題,存在著范圍和程度的兩方面放大性。一方面,因病致貧不僅發生在其自身,同時也會影響其家庭親屬,甚至是與之存在經濟來往關系的熟人社會中的其他成員;另一方面,因病致貧的貧困產生形式,從經驗的角度來看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深的,因病致貧的“貧”,會從當下的貧困演變成未來的貧困,從物質的貧困演變成精神的貧困,最終對受到沖擊的農村居民家庭的生活質量與發展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村居民面臨的“貧困-疾病”陷阱所導致的嚴重貧困,與“貧困惡性循環”理論所描述的貧困現狀,存在著演繹層面的表達路徑存在著較大的共同點。農村居民所面臨的“貧困-疾病”陷阱影響的表現形式,同樣存在著“循環放大”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將“貧困-疾病”陷阱具有的循環放大特征進行確立,并以此作為解析農村居民健康風險與疾病所造成損失狀態逐步嚴重的理論基礎。

三、農村居民“貧困-疾病”陷阱的形成

依據“貧困惡性循環”理論的認知路徑,結合農村居民在“貧困-疾病”中不同階段生計資本的變化,根據相關調研經驗,本文將”貧困-疾病”陷阱的構成自“疾病發生”開始,分為以下七個階段:(1)金融資本減少階段,(2)物質資本匱乏階段,(3)人力資本全面受損階段,(4)再生產能力全面受損階段,(5)進入長期貧困階段(6)因貧致病階段(7)低水平均衡階段。本文將以這七個不同階段的具體內容進行展示,并分析各階段之間銜接發展形成關系的具體內容。

(一)金融資本減少階段

金融資本是人們用于實現生計目標的金融資源,它是既能帶來消費也能促進生產的流動資金或債券。這里所說的資金既包括家庭中的儲蓄也包括等值物,是人們選擇不同生計策略的基本條件。當農村居民真的受到疾病風險的沖擊時,最先受到被使用的,也是最先受到影響的,即是農村居民所擁有的金融資本的一部分,主要是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開支與勞動所得的減少。總體而言,造成這種情況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醫療支出的增加與直接勞動收入的減少。

首先是醫療支出的增加。毫無疑問,醫療支出的增加是疾病產生的最為直接的金融資本減少的表現形式,但僅此一項支出,便成為了農村居民病患沉重負擔的開始。進一步而言,除了診療費、住院費的狹義醫療費用支出之外,具體就醫時還包括交通費用、營養費、家屬的住宿費、康復費、保健品費等一系列與治療行為相關的廣義性費用。由于我國地區之間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衡,這就使得為了尋找合適的醫療資源而支付的遷移成本更大,雖目前沒有具體的數據能夠對這一部分的費用進行統計,但從直觀的角度,我們也可以認識到這一部分的支出也同樣會對農村居民金融資本的消耗產生不小的影響。

其次是直接勞動收入的減少。按照收入減少的程度進行區分,病患所造成直接勞動收入的減少,大約會有以下三個層次的表現。第一,如果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成員因病患而短期喪失了勞動的能力,那么至少在患病時期,患者并不能從事生產勞動,這屬于最為輕微的家庭直接收入的減少。第二,如果患者所患病癥屬于慢性病或者情形較為嚴重的急癥,且難以短時期內得以康復的情形下,那么其長期的家庭收入減少將成為現實。第三,在病患造成部分或完全自理能力喪失的更為嚴重的情形下,患者喪失勞動能力不僅使得自身對于家庭經濟的貢獻歸零,同時也會因家庭成員對于患者的日常照顧而減少其對于家庭經濟的貢獻能力,病患在最嚴重的情形下,對于家庭直接收入的減少是全面性的。

(二)物質資本匱乏階段

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是指農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資設備以及基礎設施,通常指住房、道路設施以及農用生產工具等。誠然,醫療支出的增加和直接勞動收入的減少,雖然影響了農村居民家庭生活的質量,但這并不能認為農村居民已經陷入了貧困的狀態。但如果這種因病癥所影響的經濟負面效應情形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當農村居民采取消耗物質資本的方式來應對健康風險所帶來的沖擊時,本文認為”貧困-疾病”陷阱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進入了第二個環節,即物質資本匱乏階段。具體而言,物質資本匱乏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農村居民長期家庭儲蓄的消耗,熟人借貸途徑的斷絕,以及生產工具的變賣,物質資本匱乏狀態的產生,表明健康風險已經使得該家庭的社會現狀,已經進入了危及基本生活甚至生存的貧困狀態。

首先是長期家庭儲蓄的消耗。農村居民家庭所進行的家庭長期儲蓄的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業生產成果,具體包括農作物、牲畜,以及部分簡單的手工制品;另一部分是用于定向支出和使用的長期儲蓄款項,例如子女教育、婚姻、蓋房等,這部分表現為貨幣化的儲蓄形式農村居民在面對健康風險所采取的資本性應對策略時,長期儲蓄相對于日常開支的部分,其使用就具有明顯的滯后性與被動性。首先,長期儲蓄的動用會改變農村居民家庭對于長期儲蓄的預設,使得未來的某些收益和消費計劃受到較大的影響。其次,長期儲蓄的使用,可能會部分影響到農村居民家庭未來物質再生產的能力,使得未來家庭長期收入的降低成為現實。最后,盡管長期儲蓄的使用將對農村居民家庭未來生活產生明顯的消極影響,但畢竟儲蓄的使用并不會致使家庭成員的生活產生不可逆的困境,因此對長期儲蓄的使用,依然是農村居民通常會優先采用的應對手段。但是,長期儲蓄的動用是否能夠幫助其徹底擺脫健康風險所造成的沖擊,農村居民的預期并不樂觀,同時也做好了進一步應對策略使用的準備,這就涉及到了熟人借貸,或變賣固定財產和生產工具的行為。

其次是熟人借貸關系的斷絕。相對于變賣固定財產和生產工具以應對健康風險的策略而言,在經驗層面,多數農村居民仍希望通過熟人借貸的方式,作為在長期儲蓄使用告急或殆盡之后應對健康風險的手段。隨著農村居民借貸對象的不斷增加和借款數額的不斷提高,并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償還的可能性時,這種因個體困境致使共同體內的相當一部分人遭受經濟損失的行為,會使得借款人可能遭受整個共同體成員在全面社會交往上的漠視和排斥。具體而言,這種漠視和排斥并不僅僅在于借款農村居民再也無法輕松獲得基于熟人關系的資金支持之外,同時也會斷絕或疏離與借款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交往,致使其正常的社會歸屬需求同樣受到嚴重的影響。農村居民因熟人社會借貸產生信用問題所遭受社會資本損失的影響,一方面具有如上所述的非理性和連帶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農村關系的封閉性,農村居民想要在其他領域拓寬自身的社會資本渠道也是更為困難的。

最后是生產工具的變賣。對于專門以農業作為家庭收入來源的農村居民來說,變賣生產工具的行為無疑于在斷送農業再生產的基本能力。盡管以農民工的身份進入城市,通過打工以獲取生活來源的手段并不會因此而斷絕,但農村居民因為疾病而不得已變賣家庭中尚具有一定價值的生產工具,一定是處于金融資本非常缺乏的情形之下進行的。生產工具變賣的狀況產生,意味著物質與社會資本的全面性匱乏已經產生,并進一步侵蝕農村居民家庭的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通常進入該階段的農村居民,基本都已處于家庭貧困的狀態,其基本的生活和生存保障都受到了較為顯著的影響。然而,“貧困-疾病”陷阱的演變并不因此而終止,事實上,除了對當下已有金融資本,物質資本進行攫取之外,健康風險會對農村居民家庭未來發展的潛在資本進行進一步的破壞,從而使得貧困不僅僅表現為當下的現實,同樣表現為未來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就表現在健康風險對于家庭成員,尤其是下一代人力資本發展的限制。

(三)人力資本全面受損階段

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人體之中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能力和體力(健康狀況)等質量因素只和。在物質資本匱乏階段之后,“貧困-疾病”陷阱的發展對于多數農村居民的人力資本沖擊,均具有“永久性損傷”的特征,我們將這種因“貧困-疾病”陷阱所造成人力資本不可逆損失的狀態,稱為人力資本全面受損階段,在物質社會資本匱乏階段之后,該階段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放棄治療所帶來的勞動能力永久性受損(簡稱勞動能力永久受損),以及堅持治療或基于生計而被迫進行輟學打工所造成的教育投資終止(簡稱教育投資終止),這兩種情形。

首先是勞動力永久性受損。是因健康風險沖擊而陷入困境農村居民家庭,在其未來生產和生活中陷入貧困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且未能有明顯治愈預期的情況下,農村居民病患本人及其家庭對于未來疾病治療方案的規劃,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個人與家庭未來人力資本的發展方向。在這其中,考慮到物質資本匱乏的現狀,對于一些在短期內,或者在非特殊條件下不會威脅農村居民患者自身生命的疾病,相當一部分的患者會做出放棄治療的選擇。做出這種放棄治療選擇的主觀意圖,多數也在于不希望疾病所產生的貧困問題,進一步在家庭其他成員的身上得以擴大,并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因病斷絕家庭收入的情況下,無論病患做出怎樣的選擇,都無法完全制止家庭其他成員,尤其是年輕子女被迫代替其成為家庭收入來源勞動力的可能性,從”貧困-疾病”陷阱的角度來看,患者人力資本的主動性損失,并不能制止“代際人力資本”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的實際表現,就是教育投資的終止。

教育投資終止是指:病患農村居民家庭子女,在后義務教育階段停止進一步進行學歷教育與技能教育的行為。教育投資終止狀況的產生,可能是由于節省學習培訓所需要的開支,或者因長期儲蓄中的學習經費因病提早透支而無法進行學習活動。但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居民終止子女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在于開支的節省,因為只要其屬國民教育序列的公辦學校,其獎學、助學的政策在很大程度與可能性上,能夠保障學生個人在該校學習期間的基本生活問題與學費問題。終止教育的首要目的,還是在于家庭勞動力的替代,而替代的方式,絕大多數表現為進城務工。選擇讓子女進城務工,至少在短期內能得到如下的收益。第一,子女進城務工減少了家庭在農村生活的基本開支,這同時包括學習的費用支出;第二,進城務工對家庭的補貼將成農村家庭生活的補充,從而提升家庭的基本生活質量;第三,如若堅持疾病的治療,那么補貼本身也能成為醫療費用的來源。農村居民子女教育投資中指的情況一旦產生,長遠來看一定會產生以下兩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對于原本就相對缺乏各類資本的農村居民家庭成員而言,終止教育投資必然使得農村居民子女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跨越式發展上喪失了最值得依仗的渠道。終止教育投資意味著子女的生活、生產、生存方式,從橫向比較的角度而言不會比之父輩有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導致終止教育投資的原因不僅限于健康風險所造成的沖擊,從農村居民代際延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選擇終止教育投資,甚至某種意義上鼓勵終止教育投資的行為,會讓農村原本存在的“反智風氣”及“短視思想”等消極社會性因素在代際之間得以傳遞。

(四)生產力全面受損階段

在經歷了物質全面匱乏,以及人力資本全面受損階段之后,受到健康風險沖擊的農村居民家庭,其生產能力的全面受損將成為一種必然,所謂生產能力的全面性受損,是指農村居民家庭成員在經歷長期疾病消耗的過程中,缺乏在客觀上獲得有償性勞動收入的手段、能力及其途徑的可能性,以及逐漸缺乏在主觀上試圖改善家庭困難狀況的愿望和動力。我們大致可以將這種狀況分為三大類別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是農業生產工具的缺乏,這種生產能力的受損,表現為農村居民在對具有部分生產性的長期儲蓄消耗,以及變賣生產工具等行為之后,生產工具無法匹配實際生產需求的情況。

其次是技能和學歷的不足,無論是以技術為基礎,或是以學歷為基礎的工作崗位,對于目前已處于因病致貧的農村居民家庭而言,尤其是已經因貧輟學的家庭而言,單純依靠其家庭自身的現狀基礎,都沒有相應能夠保障其子女獲取基本工作門檻的物質資本、時間、甚至是決策的勇氣。教育與培訓對于欠發達的農村地區而言,能夠堅持已屬不易,而對于已經受到較長時間的健康風險沖擊的農村居民家庭而言,已然成為了不可承受之重。

最后是喪失主觀改善生活質量的動力,這對于一個農村居民家庭而言,意味著即使現實中他者或社會組織對其提供相應的機會和條件以改善家庭貧困的現狀。一方面,從理性思考的角度來看,由于農村居民家庭長年處于低水平的生存生活狀態,在病情未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已然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穩定狀態,盡管這種穩定并未給農村居民家庭帶來更多積極的效應,但相對于打破這種穩定對于生活變化的不確定性,以及所要支付的個人勞力與額外經濟性代價而言,這些農村居民家庭的成員很有可能會以保守的姿態維持生活的現狀,因為他們在主觀上會認為努力改善行為所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另一方面,從感性認知的角度來看,長期受到疾病沖擊的生活狀態,讓農村居民家庭成員對于問題的認知趨向消極,使其即使面對完全有利于自身生活狀況改善的條件和政策,也很難做出積極的判斷與回應。在這種理性與感性的認知方式下,農村居民家庭無論從客觀物質條件、技術學歷,或者是主觀行為和動力上,均很難再有符合其現實狀況的正常發揮,生產能力的全面受損的階段,在此情形下也徹底成為了一種很難通過外部方式干預并改變的狀態。

(五)長期貧困階段

當“貧困-疾病”陷阱的發展進入生產能力全面受損的階段之時,這就意味著已經達到了“因病致貧”的完成階段,疾病不僅攫取了該家庭的已有的物質、社會資本的積累,同時也破壞了其未來改善現狀的再生產基礎。而當受沖擊的農村居民家庭,表現出喪失主觀改善生活質量動力的狀態時,可以認為將必然導致長期貧困階段的形成。

長期貧困作為貧困疾病惡性循環鏈在進一步“因貧致病”循環開始之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因此,當貧困疾病惡性循環鏈的發展階段進入到長期貧困階段后,農村居民家庭在客觀生計資本和主觀的應對策略上將不再具有新的內容產生,這就使得長期貧困在其具體特征的表現上顯得相對穩定。長期貧困的農村居民家庭,必然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內容。

首先是生活質量極其低下,現有的長期貧困家庭不能達到維系一般正常身體健康所需要的標準,這表現為嚴重偏離健康需求的膳食結構,缺乏衛生處理的衣物、水源、排泄設施等,這使得絕大多數家庭除病患之外的其他成員,也都普遍存在各種“亞健康”的狀態。

其次是消極對待社會交往。所謂的消極對待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行為特征,一方面是不主動接觸,表現為不會刻意地與社會生活圈子中相關的個人和家庭進行正式的接觸,這包括逢年過節的舉家拜訪,以及日常生活中瑣屑之事的互助與較長時間的交談。另一方面是回避主動接觸,即類似的行為由他者進行發起時,長期貧困家庭表現出的態度和行為,更多的是較快地結束一些可能進行的長期交談,或者表示有事在忙而婉拒交談,甚至是采取粗暴冷漠的方式直接拒絕交流。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把消極對待社會交往的成因歸納為以下兩種可能性。首先可能是由于家庭生活水準的下降而產生的自卑心態,進而拒絕與自身生活層次水平差異較大的家庭和個人進行深入的社會交往。其次可能是由于在過往熟人社會邊緣化的經驗,而導致其改變了對于熟人社會人際關系之間的認知,或者產生了一種挫敗感,進而對于一切的社會交往存在戒心或恐懼感而變得不再積極面對社會交往。因此,如何避免健康風險將農村居民家庭逼入長期貧困的絕境,其重要的社會意義也因此得以體現。

(六)因貧致病階段

當到達長期貧困的狀態時,此時“貧困-疾病”陷阱的發展狀態并沒有結束,在此之前它通過疾病的產生和發展對生計資本的狀況形成階段性的侵蝕,并最終形成農村居民家庭因各種生計資本的缺乏而形成貧困的狀態。此時,“貧困-疾病”陷阱又通過貧困導致的生活質量的低下,進一步引發病患家屬健康狀況的惡化,以及進一步加深患者自身的病情嚴重性,這就是所謂的因貧致病。

在因貧致病階段,農村居民不但生活質量直線下降,而且在此階段,農村居民已經缺乏改善生活的手段并且開始對這種生活狀態習以為常,這也就是阿瑪蒂亞森認為的“能力貧困”,即可行性能力不足,這些能力的喪失導致他們無法達到社會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獲得基本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會喪失和能力剝奪而導致的健康水平低下;最后,在因貧致病階段,長期健康風險的沖擊使農民的“熟人社會邊緣化”,更多地表現出從整個社會體系中的脫離狀態。被剝奪的農村居民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失落、壓抑、孤獨等心理病態,而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影響身體機能使原有的疾病進一步加重。

(七)低水平均衡階段

“貧困-疾病”陷阱,通過因病致貧和因貧致病的循環放大的機制,將農村居民從健康與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一步步引向貧困的深淵,這種難以通過農村居民自身調整,甚至是社會干預的方法使其走出的貧困困境,即為農村居民疾病貧困陷阱的最后形態:低水平均衡階段。具體而言,處于低水平均衡階段的農村居民及其家庭成員,在客觀生計資本與主觀行為方式上大致表現出如下的狀態。

低水平均衡階段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征,即在“貧困-疾病”陷阱對農村居民家庭的各種生計資本壓制在穩定的低水平的狀態。這種低水平狀態的形成原因,來自于病患病情的嚴重性,家庭超負荷的生計資本消耗仍然持續,但與此同時,疾病狀況的穩定性使得整個家庭剩余的生計資本都處于一個不容易發生進一步劇烈消極影響的狀態,即低水平的穩定狀態。雖然,這種穩定狀態并不會永久地保持下去,疾病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病患個人會有進一步的影響,并因此帶來進一步生計資本的消耗,但是當進入貧困階段時,病情的加重可能對于整個家庭來說是一件“好事”,尤其當常年累月的病患因病情加重而離世時,沉重的醫療負擔也因此而消失,需要進行病患照顧的家庭勞動力也能夠得以一定程度上的解放,雖然不能因此而判定該農村居民家庭的其他成員會走出長期貧困的狀態,但從整個家庭生活質量狀況的角度而言,“貧困-疾病”陷阱對于家庭的沖擊和損害反而會相對地減少。

其次,習慣于低生活水準并缺乏改善生活的意愿。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處于低水平均衡階段的農村居民家庭,在面對“發展性”社會活動層面的內容中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和行為,尤其是在對直接生活質量方面改善上所表現出的漠視。“得過且過”是一種最為主要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精神狀態的產生,也可以推斷農村居民家庭在面對“貧困-疾病”陷阱的各種影響,不僅在客觀生計資本上,也在主觀的精神和行為層面習慣了這種長期與循環貧困的生活現實。在這種狀況下,很難有效地讓這些農村居民家庭從這種精神貧困的狀態中擺脫出來,“貧困-疾病”陷阱的低水平均衡階段,實際上就是農村居民家庭形成頑固性貧困的階段,對于社會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

四、結論

在結合相關理論,以及調查研究中具體生計資本內容和程度變化的基礎上,我們對“貧困-疾病”陷阱構成和發展的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了描述和分析,進一步明確了疾病在形式上是如何將農村居民及其家庭成員一步一步逼入貧困的絕境中去的。在對“貧困-疾病”陷阱發展各個階段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即雖然農村居民的貧困首先是由疾病的發生造成的,并在具體的發展中形成了:金融資本減少階段-物質資本匱乏階段-人力資本全面受損階段-再生產能力全面受損階段-長期貧困階段-因貧致病階段-低水平均衡階段,這幾個部分,但事實上”貧困-疾病”陷阱自身究竟發展至哪個的階段,并不是以疾病的嚴重性決定的,也不完全是是生計資本的損失自然而然造成的,實際是以農村居民家庭自身的資本利用與措施應對的選擇來決定的,換言之,“貧困-疾病”陷阱發展,雖然在形式上表現為農村居民對應生計資本的缺乏,但實際卻是生計資本及其實際運用方法兩者結合所得到的效果。對此,我們可以從具體的生計資本,以及對應稟賦消耗的行為方式的對應來分析“貧困-疾病”陷阱發展與之對應的關系內容。

從流程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從農村居民的視角運用生計資本的狀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決策應對階段,即農村居民尚且可以通過自身固有的各類資本來對健康風險的沖擊進行應對和抵抗;第二個部分則是無力應對階段,即此時農村居民家庭本身的資本已經進入全面受損階段,無法再通過自力的方式解決健康風險的問題。因此,“面對風險→利用資本→進行決策→資本耗盡→決策終止→陷入困境”這一”貧困-疾病”陷阱的運作基本流程就得以構建(如圖2)

圖2 “貧困-疾病”陷阱階段性演變的系統流程圖

因此,在這一流程的基礎之上,可以說,疾病的嚴重與否,只是”貧困-疾病”陷阱自身發展與存在的“起始條件”,而農村居民自身生計資本的存量狀態,以及相關行為的決斷,卻是決定了農村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的具體速度與程度。對于陷入無力應對階段的家庭而言,疾病的無法治愈以及長期的各類消耗,只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必要條件之一,實際各類資本的逐步缺乏與應對手段的不當,才是最終導致農村居民家庭因健康風險而陷入生活危機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即表現為從以往舊貧困的基礎上不斷衍生出“新貧困”的動態發展狀態。*童星:《貧困的演化、特征與貧困治理創新》,《山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那么,是什么客觀環境性因素容易導致農村居民疾病的產生?造成農村居民諸多應對手段不當的制度性原因是什么?我們不多做討論,本文只是對“貧困陷阱”這一理論框架作用與農村居民具體問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也是在貧困與疾病關系深化認知的基礎上,提供了一種具有相對新穎性的研究視角。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色图另类|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swag国产精品| 国产丝袜啪啪|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草逼视频国产|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av色爱 天堂网|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被操91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综合色亚洲|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狠狠干欧美|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成人午夜天|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精品| 免费国产福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h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成人亚洲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午夜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91视频|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99ri国产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