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圓

各家企業的用人標準不一,員工素質也各有高低,如何提高員工們的職業素養,做到崗位適配,從而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專業人才,也是對各家企業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驗。
恩格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為,都各有各的道德。”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既定的職業規范和道德秩序,在崗人員需要根據職業要求并在企業的關懷與幫助下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技能水平,學會自律自覺,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樣才有可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才能追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一位公民都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要講究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這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職業道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品質,這是因為工作時間會占據人生中的一大部分時間,在這些時間內,又會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接觸、交往或合作,職業素養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個人的職業成長經歷,也會關系到所在企業的利益。職業素質高可以助力于個人的職業晉升,反之,則會成為個人職業發展前景中的阻力。
敬業二字,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也代表了對工作應有的敬畏和感恩心理。良好的個人品質是其真正做到敬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也是其擔當起一份職業責任的內在修為。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職業品德具備與否是每個步入工作崗位的人必須自我反省的,也是值得每家企業在聘用人才之前必須細心觀察并在工作之中時常考驗的。因為如果判斷失誤而用人不當,損失的不僅僅是企業當下的利益,還會影響到企業的時間和人力成本,甚至是一旦被抹黑就很難洗白的企業信用和聲譽。這是道德層面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也必須兼顧員工職業技能素養的提升。
通過百度搜索可以獲悉,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身體狀況等都是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一般說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每個就業者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企業也應該在管理中反復強調這個觀點,激發員工自主學習的動力,創造機會讓員工學習和磨煉技能,從而在內部員工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相信已經進入企業的員工都是希望跟隨企業一起進步的,畢竟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己收入水平的高低,所以大多數有上進心的員工都會通過不間斷地學習來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但有時候除了自己主動學習,還需要企業助其一臂之力,在合適的時間為其提供合適的培訓機會,在實踐中多多鍛煉、鼓勵自己的員工,使其在理論水平以及實踐水準上均能獲得持續的提升與進步。當然,這也可以體現企業對員工個人發展的重視,達到不錯的育留人才的效果。
在發展神速的互聯網行業,大公司之間的人才爭奪戰一直是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而對于互相“挖人”的現象,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很不喜歡‘挖人’這一說。企業不應該去費力‘挖人’,而應該費力費心地去培養自己的年輕人——最好的人才一定是自己發現、培養和訓練出來的。”
在阿里巴巴,不同層級人才的培養由人員與組織發展部門和各業務部門穿插進行,員工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應的培訓項目與之對應。對于普通員工,阿里巴巴遵循這樣的培養理念:成長與發展是員工自己的事,但公司會為他們提供平臺;成長與發展的機會是平等的,但需要員工自己去爭取;上課不等于成長,成長是員工不斷超越期望,要把今天的最好表現當作明天的最低要求。而對每一位新入職的員工,都要求在總部參加入職培訓和團隊建設課程,重點學習并理解企業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從中細品阿里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非銷售類和銷售類員工,還要分別參加不同的培訓課程,專業性的培訓則由各業務部門自行開展。非新員工則由其直接上司對其進行日常輔導。在人才梯隊的培養上,阿里巴巴堅持一個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個好的培訓師,能做到教學相長,先是抓上司再抓員工,先培養出優秀的領導者,再讓領導者培養自己的下屬。這種有層級的管理和培養方式不僅可以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平臺,也能夠營造出一種員工和企業共同進步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員工在企業搭建的學習平臺上學習并提高了專業技能,必然會用實際行動反哺企業,為企業創造加倍的效益,實現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再比如另一個電商巨頭京東,京東集團對于內部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重視程度可謂是出了名的高。為了助力院校向電商行業輸送具有崗位實操技能的院校畢業生,京東專門設立了校企合作的官方培訓部門——京東大學電商學院。圍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能力培養為中心”,結合前沿電商運作模式及熱點業務群體、整合互動線上線下資源,與各大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這樣一來,院校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學校利用企業提供設備,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節約了教育與企業成本,實現了資源共享、互惠互利、雙方共贏。
而且,為了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電商人才,不斷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京東的培養體系十分注重與時俱進。從2015年年底開始,京東大學基于組織及戰略發展的動態需求及相應的對各層級管理人才領導力發展的需求,依據勝任線、潛力線及繼任線逐步搭建了管理人才體系化、階梯性的培養系統;2017年,京東大學設計并啟動了以融入京東特色商業智慧,系統性地打造了“懂經營,精管理”的以“商業管理精英”為培養目標的JDMBA項目,將目標學員定位于培養集團各體系一層機構負責人及其繼任者,同時包含京東集團業務體系范圍內戰略合作伙伴的高層管理者,實現對外賦能,共同成長;2018年,京東大學的領導力體系將基于業務及組織挑戰,將固化的管理核心能力,形成積木化產品,定制化滿足各事業部管理者定制化培養需求。同時將利用多樣化手段,通過內部學習平臺——京英,生產混合式學習內容,探索前沿學習形式,針對管理者特質進行學習內容推送,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實現學習型組織。
以上兩個企業事例足以說明,企業要想發展得好,必須要注重通過各種方式培養人才,提高員工們的職業素養、發掘他們的價值。每家企業都應針對自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現狀量身制定出自己的人才培養計劃,在日常管理中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競爭力的用人觀念,注重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相結合,通過創造學習條件給予員工更多展示和提升自我的機會,不斷地激勵、挖掘員工身上的潛能,將其轉換成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不竭的動力。
總而言之,選好人、會用人、用對人是發揮出人才優勢的前提,只有做到這幾點,企業才能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保持長足的競爭力,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