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摘要】精明城市收縮成為城市發展問題中新的研究思路,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其展開了理論及實踐探討。精明收縮在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率,減少盲目擴張上發揮重要作用,是城市利用的熱點話題。本文從精明收縮的概念入手,綜述精明收縮的研究進展,總結精明收縮的類型和存在問題最后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收縮城市;精明收縮;可持續發展;新常態
一、引言
我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正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城市發展也從外延增長、粗放發展轉向精明收縮。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追求經濟增長的現象普遍存在,從一線城市到偏遠城市,都在通過空間外延謀求發展。容易被人忽略的是,也有城市已經開始收縮,這種由擴展變為收縮的過程,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必然出現的階段。城市收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日益顯現,受到了學者們的普遍關注。
二、精明收縮類型及問題
精明收縮最早指城市隨著去工業化歷程,人口減少與經濟的逐步衰退,由德國學者為了解決東部地區經濟落后、人口流出等問題所提出的策略。精明收縮研究的是已經衰退或者不可避免衰退的城市,采用適度化、漸進的發展模式積極面對去工業化、大量人口流失、老齡化、高失業率和資源枯竭、規模減小、人口減少的狀態,旨在提高城市效率與活力,實現資源合理退出以及資源重新配置。宏觀尺度上,從全國范圍來看,城市發展程度不同,因此面臨的問題具有差異性。根據其自身發展主要分成三種類別:
(一)政策導向收縮。城市過度集聚導致空間房費、住房、交通、污染等城市問題,此必須主動采取措施來控制城市規模的無限增長。政策導向性收縮是一種主動型收縮,面對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人口、資源、環境、產業的問題,順應城市路徑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政策導向型收縮通過制定發展規劃,以積極主動的發展策略從長遠角度出發,對不合理需要整改的方向進行嚴格把控,減少城市資源空間浪費,實現可持續發展。政策導向的精明收縮以北京、上海為代表,這類城市經濟實力強、人口流入量大,主要為應對大城市病自上而下實施的政策導向收縮,通過政策導向收縮實現城市高品質發展。
(二)資源型收縮。由于我國的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是以GDP為導向,以環境為代價進行經濟發展就成為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必要手段。但是這種不科學的發展造成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導致工業企業不能夠繼續發展。資源有限性、稀缺性以及生態發展理念都使得老工業城市面臨新的產業轉型挑戰。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這些城市經濟結構因工業的衰落而重新調整,現存在大量人口流、產業蕭條、城市公共空間閑置、城市利用效率低的問題。這些城市只能通過消耗資源來謀求發展,這種單一的工業結構無法支撐東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三)生態類收縮。隨著科技的發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危機等環境資源問題已經成為當代舉世矚目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生態類收縮為應對生態文明新經濟要求以及受生態資源約束主動進行規模、空間和形態上的收縮,是應對環境挑戰做出的積極措施。生態類收縮以張家口為例,張家口是“首都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有機組成,針對這種區位特點張家口地區具有了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的特點,特別是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時,需要考慮北京的因素,因此面對風沙危害、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時要格外注意。
三、精明收縮對我國城市建設的啟示
(一)正視城市發展階段
明晰當前城市發展的狀況、發展的階段,正視人口以及城市面積的容量。一些城市指定的規劃里,期望于城市區域擴展,人口增長,由此帶來城市區域利用效率低,空間浪費的問題需要糾正。及時調整城市發展的思路有助于解決很多城市將要面臨的發展困境,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合理制定規劃,提高集約程度
北京和上海兩地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規劃。例如北京提出: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確定人口規模、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實現各項城市發展目標之間協調統一。上海提出:堅持“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底線。各城市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要制定正確規劃,促進城市精明收縮。
(三)重視產業騰退空間利用
因產業結構升級等原因騰退出來的空間,在城市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產業空間的利用關系到政府、企業、居民等很多方面的利益,協調好各方利益,提高其利用效率就變得尤為重要。主要從工作運轉、人口調控、土地和空間利用三個方面健全機制、完善政策。尤其在加快騰退土地和空間的利用上,更應做好統籌銜接的工作。就當前產業騰退空間實踐來看,利用空閑土地發展文化創意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加大綠化面積都是有效方案。
四、結語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人口增長速度放緩,在這種背景下,運用精明收縮的理念調整城市發展的模式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雖然精明收縮常常被運用于分析農村發展的問題,但是其收縮發展的理論內涵是可以被借鑒的,這一理論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可以優化城市的空間布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城市間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差異使得發展也存在不同的情況,這就需要揚長避短,結合自身優勢借助精明收縮這一理論,主動調整城市可能出現的衰退局面,從而使城市發展重新煥發活力,增強城市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民,游獵,陳晨.論農村人居空間的“精明收縮”導向和規劃策略[J].城市規劃,2015,3907:9-18+24.
[2]吳康,龍瀛,楊宇.京津冀與長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縮:格局、類型與影響因素識別[J].現代城市研究,2015,09:26-35.
[3]吳康,孫東琪.城市收縮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經濟地理,2017,3711:59-67.
[4]李莎,葉信岳.城市收縮研究綜述及對中國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56-60.
[5]趙家輝,李誠固,馬佐澎,胡述聚.城市精明收縮與我國老工業基地轉型[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01:135-13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