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然
【摘要】作為基層的小學輔導員如何發揮中隊集體活力,改革創新少先隊教育和活動的方式,成為每一個少先隊工作者的時代課題。筆者借助全國少工委積極開展“動感中隊”創建活動的通知之東風,充分利用本校水墨畫的特色優勢,積極進行了“以畫建隊”的動感主題中隊創建活動,產生以美育人的效果。本文就有關策略,撰文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以美育人;以畫建隊;動感中隊;策略
在落實全國《少先隊改革方案》背景下,作為基層的小學輔導員如何發揮中隊集體活力,改革創新少先隊教育和活動的方式,成為每一個少先隊工作者的時代課題。本人結合學校水墨畫的特色優勢,以畫之美育人之美,以水墨之特建動感中隊,創新少先隊中隊組織建設,將學校水墨畫特色項目融通為少先隊活動,增強了少先隊集體的吸引力、凝聚力,引領廣大少先隊員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激發廣大少先隊員自信自強和創新創造的精神,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小主人意識,展現新時期少先隊中隊風采和當代少先隊員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緊扣動感創新中隊
全國少工委在解讀“動感中隊”時指出,動感中隊要具備“時尚、活力、自主、常態”等鮮明特征。這就要求輔導員要緊扣時代脈搏,把握動感中隊內涵,從理念上、組織上、文化上等方面來創建具有特色陣地意義的動感中隊。
1.用理念引領建設
為了把握動感中隊創建要求,本人在對全國少工委關于創建動感中隊的通知研讀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對兄弟學校創建的動感中隊進行了學習,加強對《通知》精神的深度理解。在這同時,還聘請了本土少先隊工作專家、佛山市少先隊工作學會曾憲松副會長為自己創建動感中隊的顧問,從而在理念高度把握動感中隊“時尚、活力、自主、常態”的要求。于是,我們基于本校水墨國畫的特色優勢,創建了“水墨畫中隊”,以水墨畫為時尚,以繪畫活動為活力,推進中隊自主、常態的建設,將動感中隊建設與學校辦學特色融通,為隊員健康成長創設了“美育”的環境。
2.用組織保證活力
少先隊組織建設是動感中隊創建的基礎。在創建過程中,我們遵循少先隊組織建設規律,采取了常規建隊與友伴組合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了少先隊動感小隊及紅領巾友伴社團的建設。
動感小隊,賦予原來小隊新的意義。如,水鄉書畫小隊、水墨國畫小隊、水鄉風采小隊、濃淡相宜小隊等。各小隊對應學校水墨畫培訓內容,革新自己的小隊名,賦予小隊新的目標與活動重點。
友伴社團,根據隊員的友伴系和興趣愛好來組建活動或者假日紅領巾小社團。如,蕉林社團——家附近有蕉林的幾個隊員,相約學余和假日去畫香蕉樹;小橋社團——喜歡畫村邊溪流上橫架的石橋、木橋等隊員組成團隊;校園之春社團——喜歡拍攝校園風景的隊員抱團活動等。
這樣既有“官方”的建隊又有友伴的組合,給小隊活動注入了活力,從而彰顯動感中隊“自主、常態”的意義,體現自主、平等、友愛、向上的建設目標。
3.用文化彰顯特色
在動感中隊組織建設的同時,我們高度重視中隊文化建設。如,水墨畫中隊,不僅設計有隊徽、中隊旗等中隊標志文化,還通過征集口號方式,組織了中隊文化建設活動。最后選定口號是:愛我家鄉,與美同行。這樣的建設活動,我們同樣要求和在小隊和紅領巾小社團中開展。如,水鄉風采小隊設計有自己的小隊標志旗,將“七彩童年,飛揚風采”作為小隊口號;校園之春社團的“像陽光般的燦爛,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口號等。
我們在用理念、強組織、重文化等策略推進動感中隊建設,取得了成效,受隊員們歡迎和喜愛,從而人人踴躍參與,個個成主人,既體現了動感中隊“時尚、活力”的意義,又落實了“平等、友愛”的目標,使隊員在隊文化強烈的儀式感中受到組織教育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懷。
二、依托特色育美育人
1.美的作品
水墨畫中隊在行動。經過各小隊活動式的寫畫訓練,隊員們的作畫水平和創作熱情高漲。
在以特建隊的過程中,隊員們無不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愛的情懷去看人文,從善的角度去言行。與之相應而生的,是隊員們在各種活動中采擷的花絮作品,是他們用小眼捕捉大愛美好的瞬間,是他們發現美、尋找美、追求美的言行舉止與采風視角。于是,活動提供素材,素材凝聚為主題,主題綻放美好,美好開出炫麗花朵,成為隊員們筆下的動人圖畫。
如臨近年末,中隊倡議大家以小隊或是個人的名義,開展創作“水鄉年畫”的活動。活動得到隊員們的響應,他們紛紛拿起畫筆,在校園樹邊草地,在村頭橋尾,在蕉林田邊,將自己對家鄉和對生活的愛融入畫中,一幅幅作品洋溢著陽光向上的精神,成為家長們年節中炫耀的“禮物”、大人們爭相索要的禮品,大有“洛陽紙貴”之景象。
年后返校,中隊舉行了以“水鄉年畫”為主題的展示活動,引發大家的圍觀和高度好評。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學校的稱贊,“年畫活動”獲得了學校最有創意獎。
2.美的言行
隊員們在用水墨畫來表達自己對美的欲望和追求的過程中,不僅陶冶了情操,還豐富了美的語文。比如說,在“水鄉年畫”創作活動中,隊員們在自己親手繪的年畫中,附上新年的祝福語,表達了自己對新一年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讓活動成為美的語文活動的小河,四處流動著美好的詞匯。
美的語言,催生美的行動:路上遇有垃圾,會有人及時拾起丟垃圾桶;同學之間如有講臟話的,會有人及時指出。文明禮貌在中隊成為時尚,如果你走進我們的中隊,一定會有人向你敬禮并問你好。雖然看似那不經意的一舉手,包含的卻是少先隊員隊禮的崇高。
美的言行,通過水鄉水墨畫凝固在言行上。隊員對美的感悟,通過美麗的圖畫展示,這樣的新風,成為中隊特色。
3.美的文化
由美的作品陶冶美的情懷,指導著隊員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了中隊美的文化:制定主題詞要詞美,活動過程要美,表彰詞語要美,直至作業要美觀、行為要美好等。
如三月學雷鋒主題,我們中隊打破常規說法,命名為“讓紅領巾綻放助人為樂的光彩”等。于是,隊員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觀察生活,去捕捉助人為樂的人和事,去表達自己對美的認知、對善的追尋,去用自己幼稚的筆將人間的大愛與大美描繪出來:幾個隊員扶老人過馬路的畫面,彰顯了新隊新的世界觀——不能因“怕”而不去做;隊員低頭撿校園垃圾的素描,表達了愛護環境從小事做起的觀念;隊員給低年級隊員講解難題的照片,表達了隊員助人為樂從身邊事做起的價值觀。
一幅畫,就是一種觀念的聚焦、一種理念的體現、一種文化的沉淀!水鄉畫的美麗,從形式到內容到品質到精神,已經成為隊員的一種美的追求,一個美的人生夢想。
三、基于國畫組織活動
以活動為載體,是本中隊的建設策略。在以美育人的過程中,基于國畫組織活動,豐富了我們以美育人的載體。
1.以畫“繪”友——水鄉國畫,留下少年底色
以畫“繪”友,《墨彩寫南粵·深情系二地》。我們中隊響應大隊號召,積極準備,參與本校(城西小學)與澳門濠江中學的書畫聯展活動。在此次展出150多件兩校師生書畫作品中,我們“水墨畫中隊”作品充當了“主力”,有不少隊員的作品入選。這樣的書畫聯展活動,不僅是兩地師生書畫作品的一次交流和展示,更搭建了兩地的友誼之橋,發揚和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精神。
在這同時,中隊還經常用隊員的畫為友誼大使,和兄弟中隊開展聯誼活動。如,與書法特色中隊聯合舉辦水鄉書畫展,與學校少先隊活動基地聯誼開展“為災區隊員義賣”活動,用自己的作品給敬老院爺爺奶奶們獻禮等活動。不一樣的方式,傳達隊員愛國家、愛家鄉、敬老人的情懷。
通過這樣的一些活動,使學生更加了解國畫的意義,學生畫的是畫,傳的是情,聯的是誼,留下的是少年底色。
2.用廊達情——國畫長廊,印記成長足跡
在班級外墻,我們裝裱成中隊水墨畫長廊。長廊中按學校要求設置主題,用自己的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同的畫面,點綴著美麗的長廊,彰顯了隊員向往美、追求美的成長足跡,深受隊員和家長的喜歡。一次次不同風格的專題畫面,一張張校園美麗風光的照片,注滿了隊員對家鄉的熱愛和向上向善的意愿。
在這樣的活動中,最為活躍的是社團主題畫展。蕉林社團的作品,將走廊打扮成南方特有的綠色長廊。你走進班級,竟然會產生走進生機勃勃的蕉田的感覺,一股沁人心肺的涼意撲面而來。水橋社團的作品,則會讓你有走進小橋流水、鄉道委婉的鄉村的感覺,風光是那樣的迷人,引人向往。校園之春社團,則將學校美景全收眼底,榕樹風華、木棉偉昂,小草蔥蘢、小花芳菲,一臺一閣、一樓一舍,平凡的景象在隊員眼中,無不是美好與美麗。他們用自己尋美的角度,他們用熱愛的理解,用樸素的畫筆描出校園引人入勝的景觀,用普通的相機照出隊員活動炫麗的風采。
不少經過的人,尤其是家長,會駐足觀摩,指點欣賞,其中的欣慰和對學校的贊賞之情寫在家長笑容之中,見證著隊員的成長。
3.水鄉采風——小隊行動,飛揚少年豪情
春意正濃,樹木嫩葉競長;秋高天遠,豐收景象喜人。紅領巾暑期,正是少年風華正茂時。中隊在輔導員的組織下,由小隊自定內容,經常組織隊員到大福基、四基長塘等地進行寫生活動。
家鄉的景觀,碧水緩緩、小橋靜臥,古香古色,靜美而充滿活力,既為愛美的水鄉的隊員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藝術、理解藝術、掌握藝術及展示自我的平臺,又在尋找美、表現水鄉國畫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熱情,提高創作能力,種下熱愛家鄉、情歸家鄉的種子,飛揚起少年愛家鄉、愛祖國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