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嬌
摘要:海綿城市是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按照低影響開發理念提出的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雨洪管理及景觀提升方法。海綿城市可以使城市生態系統自然、良性、可持續性循環。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城市園林綠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連接、貫穿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始終,而園林綠化的改建提升在整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海綿城市技術;應用
一、海綿城市理論
海綿城市理論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自然環境突變時發揮良好的“彈性”,對自然雨水進行合理的收集利用來應對環境變化以及自然災害,具備更加宜居、節能、環保和安全的優勢。在保證城市排水安全性的基礎上以自然方法和人工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對城市中的水資源進行科學運用,從而實現保護環境的效果。近年來海綿城市理論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城市化建設理念,海綿城市理論通過對用水、存水、水循環以及污水處理系統的全方面優化,有效幫助解決城市的環境問題,從而實現城市化建設的健康化。有效提高了人們生活空間的綠化率,為居民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實現了人、城市以及自然生態之間的和諧發展。海綿城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城市建設中的問題:一是通過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包括自然河流、護坡、林地等海綿體實施保護來保證城市涵養水源和水文循環功能的良性運行;二是對原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恢復;三是通過開發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積極構建新的海綿體,構建的同時還要嚴格控制城市開發的強度,做到城市建設不透水面積有縮減,從而把由于城市開發給既有的生態水環境帶來的破壞降到最低。
二、城市園林規劃中海綿城市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園林道路規劃設計
建立在海綿城市理論基礎上的園林道路規劃設計需要把保護生態作為最根本的原則,同時結合實際的地形地貌展開規劃設計工作。在規劃設計時為了降低路面面積可以采用環狀路網,以曲線或折線代替傳統的直線路形,其間以綠化帶作為間隔,并盡量使綠化帶的面積達到排水需求。道路兩側整齊種植的行道樹可以用連續、分散的高密度綠植來取代。在選擇路面材料時也要盡力與海綿城市理論保持一致,以選擇質量性能都符合設計要求的可滲透性材料最佳,且應當具備改善雨水水質、消納雨水徑流量的功能。在海綿城市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風景園林規劃會用到大量的嵌草路面、草皮磚、多孔混凝土以及疏松粒料等透水性好的生態鋪裝材料,其中嵌草路面和草皮磚能夠在路面留有占到路面面積兩成到五成的孔隙,在空隙中能夠以草皮植被填充,因此常被用于公園步道或次干道。疏松粒料主要是指木屑或卵石、碎石等,由于透水性優越常被用于樹池或公園游步道旁的裝飾,但因其附著性不足,難以管理,因此常備應用于較小面積的設計當中。而多孔混凝土或者多孔瀝青具有很好的滲水性,因此被用于道路施工。
(二)園林水景規劃設計
水景的加入能夠為園林整體規劃注入靈動感,通過在園林綠地中的河道、溪流以及人工湖等,可以更好地存儲雨水,而正確處理雨水存儲和園林水景設計之間的關系是實現園林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核心。曾經設計師們常以池壁或池底硬化的方法來封閉水池,雖然這種方法便于水體個管理和更新,但卻阻礙了與外環境的交流,這樣的蓄水池只能在雨水充沛的時節才能發揮效力,其他季節則只能靠自來水滿足園林的用水之需,對水資源造成很大浪費。因此,在風景園林的水景規劃設計時,設計者需要綜合實際的地形條件,有意識地選取洼地,使雨水能夠自然地順地勢而下在低洼處匯集從而形成水面。
(三)園林綠地規劃設計
建立在海綿城市基礎上設計的園林綠地不宜對自然的地形情況進行過多改動,設計者可根據自然的地勢走向以及其它的基本信息對地形進行巧妙的設計。在凹陷處可設計為蓄水池或排水隱區以及通道。比如在公園林地的規劃當中會有大面積的綠地存在,設計人員可以根據樹木的根系分布情況合理規劃設計集水坑并圍繞這一區域進行灌木、喬木等植被的合理配置。另外,地下排水管網以及排水口的位置需要有準確的把握,并對凹地的流水通道進行合理布置。這樣不但能夠滿足排水的基本需求,還可以實現綠地的起伏變化,增加景觀設計的趣味。
(四)公園建筑物規劃設計
公園建筑物在風景園林規劃中也可以發揮“海綿”的特性。在雨季,建筑物內部的暗渠可以將建筑各處接的雨水引入環形的濾水槽中進行雨水的收集工作,進而實現利用雨水灌溉植被的目的。濾水槽內壁需采用礫石或卵石進行鋪設,雨水經過濾水槽后可直接進入到蓄水池當中。此外,用建筑物的屋頂對雨水進行回收利用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體現。屋頂花壇能夠對雨水進行滲透凈化,這些雨水與道路雨水回合后通過綠地流入滲透淺溝,若雨勢較大,那么雨水則會通過淺溝進入滲渠。
(五)人工濕地規劃設計
濕地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設人工濕地也已經成為了我國城市建設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過去曾有人在自然濕地四周進行養殖,然后通過將糞便排入濕地的方法來增加濕地水藻養分從而提升魚的產量,這種做法嚴重污染了當地的水資源,甚至影響到了鳥的遷徙。對此政府重新對濕地進行了規劃,以休閑旅游產業來代替原來的養殖業,起到了很好的調節削污作用,既保留了原來的養分,還滋養了其它的水產和水生植物,不僅提升了魚的品質,還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六)綠化景觀設計
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進行風景園林規劃,要注重提升綠化景觀,開展風景區湖水生態環境修復,加強公園廣場改造力度,強化道路綠化精細化管理,以提升城市風貌,創建文明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要重點加強風景園林區域內水環境的質量。譬如:某城市為了全面改善風景園林區域的生態環境,在湖水域中種植荷花,并且養殖水葫蘆與水花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湖面治理,及時打撈垃圾,改善湖水水質,降解污染。
三、結語
在海綿城市理論的指導下進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能夠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贏,因此園林規劃設計工作者要對海綿城市理論和技術應用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重視規劃設計中的各個環節,創造出更加舒適、環保、安全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金麗莉,張騰飛.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1).
[2]朱紅建.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6(11).
(身份證號:6301041986011315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