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馬再宏
【摘要】:我國整體森林面積較大,但依然面臨森林資源匱乏等嚴峻挑戰。當前人均森林面積僅在0.14hm2左右,不到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國是一個對森林資源有巨大需求的國家,在這種大環境下,如何實現森林資源的保護與滿足國內木材需求之間的協調發展值得深思。近些年來,我國加大了原木進口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森林資源匱乏的問題。
【關鍵詞】:森林保護;問題;措施
【引言】:近年來,由于人們大量消耗森林資源,森林面積逐年減少,這種變化也引起了多方面的環境問題。同時森林資源的質量日益下降,林地生產力逐漸變弱。林地采伐日趨嚴重,可采資源銳減,森林面積不斷縮小。這些年來,我國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并組織開展了各類不同程度的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侵占林地專項行動,但是始終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種私占林地的行為屢禁不止,林地流失的狀況依然嚴重,林地保護管理的形勢嚴峻。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已經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現階段我國森林保護面臨的問題
1.1林業病蟲害防治與防火工作難以妥善落實
每年的春夏季節,森林病蟲害及防火工作都是林業管理部門所需要做的重點工作。我國森林疫情一方面來源于本土病蟲害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近些年來原木進口量的增加,由于進出境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檢疫性有害生物確認的法律滯后性,加上木材市場的混亂,使得進口原木攜帶的一些病蟲害入侵到我國的森林環境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風險。而森林火災一旦發生,其對于森林資源帶來的破壞十分巨大,不僅使受災區域的森林資源損毀,還嚴重影響到森林生態環境,一些棲息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不得不遷徙。而森林病蟲害的出現不僅會導致大規模的森林植被損壞死亡,甚至還會使病蟲害進一步蔓延影響到森林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
1.2亂砍濫伐與偷伐現象十分嚴重
我國森林開采中亂砍濫伐及偷伐現象尤為嚴重,部分偏遠的山區,因經濟水平較平原地區存在很大差異,加上對森林資源的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很多人不顧森林保護法的約束,偷伐森林資源進行倒賣獲利,且對森林資源開采毫無節制,亂砍濫伐問題極為突出[1]。甚至有些林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為了一己之私,與偷伐者共同參與森林偷伐等牟利活動,導致現階段我國森林資源損傷慘重,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對后期林業保護工作的開展及森林植被恢復工作的進行均造成不利影響。
1.3森林保護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現階段我國森林保護相關的管理機制較為復雜,且對林業的保護監督力度不強,這就使得林業用地的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造成整個林地質量較差。同時,雖然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將一些林地分產到戶,但由于持有林地的農民難以從中獲得足夠的利益,加上還要向林場繳納相應的管理費,這樣一來就使得其在林地方面的管理積極性受挫,更加加劇了林業保護管理機制不完善的惡性循環局面。
1.4重經濟輕環境思想嚴重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長期以來都將林業作為一個創造經濟效益的部門,忽視了森林對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森林是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保證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的關鍵。但是,一些部門為了獲得經濟效益,過度采伐樹木,使我國原本就十分、短缺的森林資源更加緊張,而且,由于森林面積減少,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缺乏健全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保障體系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和自然環境面臨緊張局勢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保障體系。首先,對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新林木缺乏養護措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其次,缺乏對林業建設的激勵和補償機制,群眾的造林積極性不高。
2、我國森林保護問題的應對措施
2.1切實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及防火工作力度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應當切實做好森林植物的檢疫工作,尤其對進口原木相關檢疫工作要妥善落實,同樣還應當強化對進口原木相關病蟲的防治,杜絕外來攜帶的有害生物進入到森林區域,特別要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森林病蟲害傳播。有關部門需要及時進行病蟲害監督與預報工作,實時動態跟蹤病蟲害出現的危害及影響范圍[2];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可通過多媒體全方位對林區工作人員進行防火意識培養教育,嚴格落實相關單位的森林防火責任,對火源進行科學管理,開展責任戶聯合防治措施,構建系統而完善的火災預警監控體系,尤其要注重加強對防火設施的配置工作,從根源上杜絕火源,即使出現了火災,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采取控制措施,將火災造成的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小。
2.2進一步強化人們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全面嚴格落實好森林保護宣傳工作,尤其對在林業周邊生活的居民更要加強森林保護教育,使其意識到森林資源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對于國家實行的森林保護政策全面接受并支持,對于一些偷伐、亂砍濫伐現象勇于舉報,并積極參與到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去。在盡可能不對原有森林植被產生破壞的基礎上,開展綠化造林工程,維持森林環境的可持續性及穩定性。在開展森林保護教育宣傳工作中,相關部門可通過物質激勵與榮譽激勵等方式調動人民群眾對于該項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發揮出自身最大作用以改善生態環境。
2.3進一步優化與完善森林資源保護機制
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依據森林資源采伐種植要求和森林資源質量,成立相應的林業管理機構,制定并完善相應的森林資源保護機制。結合實際的森林資源情況,科學設置管護站點,并對站點工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與管理,使其更多地了解到森林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對森林資源采伐額度進行合理限制,參照《森林法》相關條例以采伐許可證為準對國內森林資源采伐工作進行監管,同時對原木進口策略進行調整,依據需求合理進口原木數量,使森林資源采伐與原木進口規劃更有預見性、前瞻性。同時,借助信息化技術成立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收集森林資源管理數據資料,提升對森林資源監測的效率和水平,以科學的方式進行森林資源保護。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林業的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業的生態環境建設對于整個生態系統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相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并且不斷總結和改進。同時,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中心的林業發展戰略,在保證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經濟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軍.天然森林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3):13.
[2]嚴愛金.集體林改后森林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和對策解析[J].綠色科技,201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