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帥
【摘要】:雞呼吸道疾病是多發于家雞群中的一種嚴重的疾病,而且具有高發性,復發性,而多次發作的雞很容易導致生長減慢,而養殖戶不得不采用藥物治療,也明顯提升了養殖的成本,這需要提高對雞病防治中各種問題的認識,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通過有效的防治措施,預防和控制雞病的發生,為養雞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關鍵詞】:雞呼吸道;鼻炎;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雞呼吸道疾病是雞病中最為復雜、最難控制、危害最大的一類疾病,近年來該類疾病已成為危害養雞業特別是肉雞業發展的頭號疾病。臨床表現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疾病有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非典型新城疫等。下面將主要對該四種雞群常見呼吸道疾病發病癥狀及防治進行探討。
1、慢性呼吸道疾病
1.1病因
該病是由支原體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病。臨床上見到的發病應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晝夜溫差較大;雞舍通風不良,舍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飼養密度過大;多種疾病發生,可繼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當雞齡過小時即便是正常的氣霧免疫也容易激發該病發生。
1.2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沒有其他疾病發生時,在雞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雞眼睛流淚,甩鼻,顏面腫脹;眼睛流淚多為一側性,也有雙眼流淚的。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轉為慢性,嚴重時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數雞由于喉頭阻塞窒息而死。該病發生后常繼發大腸桿菌病,尤其是肉雞更加明顯,解剖后可見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有的還出現卵黃性腹膜炎的病理變化。
1.3綜合防治措施
由于該病的發生有明顯的誘因,因此預防顯得十分重要。在預防工作中,首要任務是對各種病毒性疾病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其次是加強飼養管理,精心管好雞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溫,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雞舍的通風工作。
2、傳染性支氣管炎
2.1病因
此類疾病的感染群體較為廣泛,各年齡層的雞均有可能感染此類疾病。其發病原理是通過病毒來侵害雞的呼吸道等重要器官,經過聽診之后可以在肺部聽見羅音,外部表現為打嗝、呼吸急促等癥狀。部分母雞感染此疾病后其產蛋的數量與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2.2臨床癥狀
病雞的呼吸不順暢,肺部帶有羅音,呼吸頻率不固定,時快時慢,鼻子周圍會出現白色的分泌物,食欲開始減退,其糞便開始變稀,顏色也與正常的糞便不同。
2.3綜合防治措施
針對傳染性支氣管炎,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研制出一種特效藥。因此,在平常的飼養過程中,要將“防重于治”的理念貫穿始終,一方面搞好疫苗的防治工作,將病毒扼殺在萌芽之中,不給其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發現疑似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雞,要立即送醫,在病期內可以給其打一定的抗生素防止其出現其他疾病的并發感染而引起更加嚴重的后果。
3、雞傳染性鼻炎
3.1病因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秋冬、春初溫差較大的陰冷潮濕季節。主要是通過健康雞與病雞接觸或吸入了被病菌污染的飛沫而迅速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經消化道傳染。該病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如雞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氣候突變等有關,主要感染青年雞和產蛋雞。
3.2臨床癥狀
比較明顯的癥狀就是鼻腔中有大量分泌物,雞會經常甩鼻,大多數雞還會表現出一側顏面腫脹,也有一部分雞表現出肌肉垂水腫。發病2~3d以后,雞會表現出食欲不振,蛋雞發病產蛋量會明顯下降,癥狀至少會持續10d。發病時期死亡率并不高,等到癥狀好轉以后死淘率會上升。繼發癥是病雞死亡的主要原因,如大腸桿菌病以及雞白痢等。蛋雞疾病恢復后,產蛋量基本上可以恢復原有水平。
3.3綜合防治措施
由于是細菌性疾病,發病后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一般會選擇磺胺類藥物,這種細菌對這類藥物敏感度較高,雞服藥以后癥狀就會明顯改善,大大縮短病程。發病2~3d時,雞的食欲還沒有下將,此時是投藥的最佳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用藥時間要控制在5d以內。
4、非典型新城疫
4.1病因
雞新城疫俗稱雞瘟,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種主要侵害雞和火雞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和高度毀滅性的疾病。主要發病原因有:
4.1.1疫苗質量不合格或因保存、運輸、使用方法不正確使疫苗質量受到影響,導致免疫效果下降。
4.1.2雛雞母源抗體過高或首免時間選擇不當以及不按要求操作等,使疫苗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導致免疫失敗。
4.1.3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如患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白痢桿菌病、淋巴性白血病、球蟲病等)的影響和其他非傳染性因子(如霉菌毒素)存在時都會影響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力的產生,導致雞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生。
該病常見于商品蛋雞場和種雞場。從病例實際情況來看,多在30、80、200日齡左右發病。
4.2臨床癥狀
產蛋雞常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張口呼吸,發出“咕嚕”聲;有些病雞排出黃綠色糞便,常有零星死亡;蛋雞在產蛋期發生該病后,產蛋下降,軟殼蛋增多,嗉囊空虛,內含液體并伴有呼吸道癥狀,種蛋孵化率降低。
商品肉雞一般發生在2次免疫前后,30日齡左右。多數表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雜音,打噴嚏,食欲減少或廢絕,病程稍長者則出現歪頭、扭頭、轉圈、角弓反張等神經癥狀。多數病死雞剖檢時病理變化不明顯,肉雞常見喉頭黏膜有散在性或彌漫性出血;腺胃與食道、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多不見變化,腺胃乳頭出血也很少見到,腸道與盲腸扁桃體的變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顯。蛋雞病變主要在喉頭、氣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
4.3綜合防治措施
對于新城疫或者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關鍵是做好免疫,制定科學有效的免疫程序。重視1日齡的免疫工作,使用正確的免疫方法。育雛階段盡可能采用滴鼻、點眼的方法,在4周后采用噴霧的方法,好處在于更能增強黏膜的局部免疫力,并且范圍更廣。定期做好免疫監測工作,發現抗體水平偏低或參差不齊時,及時加強免疫。
結語
呼吸道疾病是雞群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病因多、病類多、高發性、高傳染性的特點,而對于養殖戶來說,防治的手段還是以預防為主,即通過免疫接種、優化管理以及飼料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如果針對已經出現的疫情,要及時保證診斷的準確性,以便對癥下藥,及時控制。
【參考文獻】:
[1]張傳碧.雞呼吸道疾病診斷與治療[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04:105.
[2]李寶華.雞呼吸道疾病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農業信息,2015,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