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奕李
摘 要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遭受了巨大沖擊,傳統媒體轉型迫在眉睫,許多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道路上進行探索和實踐。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在轉型的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文章以此為案例,分析傳統報業面臨的困境以及浙報集團轉型過程中探索與實踐的成功之處,為傳統報業的轉型提供借鑒。
關鍵詞 傳統報業;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1-0098-02
2005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加大,各類新興媒體趁著這一勢頭迅速發展起來。在媒介融合時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報紙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者,進入了“冰河期”,報紙面臨巨大的危機,特別是近幾年來,報紙發行量嚴重下滑,記者數量減少,報紙廣告經營額大幅下降,許多紙媒入不敷出,關門倒閉。面對這樣的困境,許多從業者不斷地“唱衰”紙媒,哀嘆紙媒將死。傳統媒體面臨的困境引起了傳媒行業和學術界的討論,許多傳統媒體走上了轉型的探索與實踐之路。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是一家媒體經營性資產企業,是于1949年5月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機關報創刊,在2000年6月25日成立了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集團內現在擁有38家主流媒體,200多個新興媒體。浙報集團堅持深化改革,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全面推進PC端、移動客戶端和紙質端的深度融合。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取得進展,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和轉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傳統報業困境產生的原因
導致報業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來自外界社會結構的改變和新技術新媒介的沖擊,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自身組織結構不完善,自身的內容落后于形式,團隊采編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1)互聯網對報業的沖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對各行各業的沖擊都是巨大的,早在2000年初,傳統媒體推送的手機報和彩信就已經奠定了現在報紙電子化閱讀的形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信息采集、生產、傳播模式、消費模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媒體迅猛發展,微博和微信的使用率和接受率提高,民眾對新媒體的接受度也大有提高,信息能夠快速的、簡潔易懂的被人們接收到,因此,傳統媒體的優勢在逐漸喪失。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手機具有明顯的優勢,手機不僅便于攜帶,方便使用,通過手機客戶端傳播的信息速度快,輕松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強大的互動性和信息交互能力,改變了話語結構。在這樣的時代里,人人皆為麥克風,人人都可能成為意見領袖,許多突發性事件都是由普通民眾通過手機散播出去,并迅速占領網絡信息平臺,隨后,才會通過報紙等傳統媒體進一步了解事情的動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逐漸失去其優勢地位。
2)受眾習慣的改變。智能手機普及下各類新聞客戶端的出現更凸顯出了傳統報業的劣勢。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信息獲取的途徑便捷,一些網絡平臺傳播的內容簡單明了,易于被受眾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網絡平臺不僅能夠傳遞信息,而且還能實現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意見反饋和互動,這些是傳統報紙難以達到的,因此新媒體平臺更容易被受眾接受。以互聯網為介質的媒介使用頻率增高,使得網絡大有取代傳統媒體的勢頭,因為網絡媒介不僅僅是影響著受眾的使用習慣和使用行為,更影響著信息的傳播模式,改變了受眾的認知習慣,在技術層面改變了受眾對媒介的認知態度。不僅如此,在大數據時代,只要有充足的數據支撐,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都會被記錄并分析下來,相較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能夠定制和私有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3)報業的產業化轉型困難重重。報業是指報社在出版刊物的過程中,通過大發行量和廣告來獲取收益來自負盈虧的企業群體。但是,中國的報業并不是完全的產業化,我國的報紙承擔著宣傳和教化等功能,具有比較強的政治意義。根據國外的許多優秀案例,不難發現,現階段的報業必須要面向市場,獲得市場的認可,實現報業的產業化。很顯然,在中國,傳統媒體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產業化轉型都面臨困難。
2 浙報的轉型之路
2.1 新舊媒體融合發展
媒介融合指的是在新時代下新舊媒體相互融合,實現全方位的優勢互補。依據當下的形勢,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報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依據當下的局勢,全力打造由核心圈、緊密圈、協同圈組成的“三圈環流”新媒體矩陣,形成一個具有“黨報特質、浙江特點、原創特色、開放特征”的主流媒體平臺。在這一媒體融合的格局內,核心圈主要包括浙江新聞移動客戶端、浙江手機報、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浙江世界構建的“四位一體”網上黨報,加快構建并發展主流媒體陣地。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改革和探索另辟蹊徑,打破目前我國的全媒體改革單單從發行渠道入手的局面,建設“報網融合”“移動終端融合”“報臺互動融合”以及與微博等媒體融合的全媒體化傳播渠道。這樣一來,不僅保留了傳統媒體的優勢,又打破局限,形成了立體的、全方位的、多樣化的傳播體系。
2.2 延長產業鏈
傳統報業通過新聞產品來吸引讀者提高報紙發行量,進而吸引廣告商,延長產業鏈使得報紙的盈利模式發生了變化,想要實現轉型,必須要給顧客提供除產品本身以外的服務,借此來提高產品的價值。浙江日報通過開設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咨詢服務、娛樂、文化與金融投資、教育培訓、傳媒電商等,延長傳媒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對于一些經濟實力雄厚,資金運作能力比較強的傳媒集團,更可以嘗試成為資源整合者,借助資本力量去整合文化產業。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利用其強勢的融資能力,整合文化資源,于2011年9月上市,成為了全國第一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這一舉措有利于促進傳媒控制資本,資本促進傳媒業的發展,拓寬投資渠道,實現傳統報業資本資本運作的良性循環。
2.3 創新體制機制
1)打造統一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臺。國內的傳統媒體順應時勢的掀起了全媒體改造熱潮,但是,許多報業的全媒體改造并不徹底,只是停留在口號上,或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或只是為了宣告“我也有”,僅僅是進行全媒體轉型,并沒有進行傳統觀念的轉型,依然僅僅是做一個信息的搬運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于2014年成立了數字采編中心,重新構建新聞采編、生產、傳播的流程,形成統一調度的媒體采編平臺,構建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中央廚房”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統一科學的調度新媒體資源,節省人力物力,而且能夠通過集中處理信息,針對不同的發布終端生產不同形態的產品,適應客戶需求。
2)激發團隊活力。加強新聞工作者團隊的職業素養對于報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推動報業集團的轉型也十分重要。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出臺了《互聯網技術人員管理辦法》,并且通過設立“浙報阿里”獎學金、引進互聯網技術人才等多種方式為浙報集團的人才引進提供支撐。同時,深化人力資源改革,實行孵化計劃,鼓勵創新,使從業人員樹立創新觀念,促進集團轉型。
2.4 打造品牌形象
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的服務理念由“內容至上”轉變為“服務至上”,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秉承“用戶至上”“服務至上”的理念,收購邊鋒、浩方網絡平臺,浙江日報在其數額巨大的傳統媒體閱讀者的基礎上推進浙江在線、騰訊大浙網、邊鋒浩方網絡平臺“三網融合”。目前,浙江日報已經成長為國內首家有資本控制的、擁有最大用戶規模的網絡文化平臺。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在邊鋒游戲大廳設置了新聞專區,將新聞寓于游戲之中,集團每天的新聞資源都能被游戲用戶訪問,為新聞網站贏得了500萬的訪問量,開創了獨特的新聞傳播模式。
3 結束語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迎合時代的發展的轉型迫在眉睫。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在這樣的環境下積極轉型,尋求體制機制、傳播內容、產業鏈、體制機制的創新和發展,并逐漸成為擁有影響力的新興媒體集團。浙報集團的轉型探索之路對其他傳統報業的轉型提供了借鑒,傳統媒體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和自身定位積極實踐,“微博”加“微信”并不等于新媒體,完成企業的轉型并不是只在形式上,而是要在理念上徹底轉型,去迎接新時代下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張笛.媒體融合:傳統報業之新媒體轉型——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為例[J].新聞世界,2015(7):14-15.
[2]佘佐杰.傳統報業成功轉型之路探究[J].新聞窗,2017(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