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英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聯合綜合護理對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肺癌患者7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干預聯合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聯合綜合護理在肺癌患者中應用效果優良。
關鍵詞 健康教育;綜合護理;肺癌
肺癌為我國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與手術條件相符者手術為首選療法,再與綜合療法,如放療、化療等聯合應用,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手術創傷較大,且術后放化療的負面影響較多,易誘發類型多樣的并發癥,影響預后。近年來生存質量研究調查顯示,醫護指導與鼓勵是影響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此需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其中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所需而要求護士采取的主要措施。為探討健康教育聯合綜合護理應用于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將患者70例納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肺癌患者70例,依據干預模式分為對照組(n=35)與觀察組(n=35)。對照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45~76歲,平均(56.7土6.4)歲。觀察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44~77歲,平均(57.2土6.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均衡性。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口頭宣教、病情觀察等。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綜合護理:a.心理疏導:癌癥患者心理因素直接影響病情發生、發展及轉歸,護士需了解患者性格特點、文化水平及心理狀態,開展心理疏導,并指導應對措施,在全程貫穿心理支持療法,使患者正視疾病,對疾病形成正確認知,并與家屬交流,使其提供情感支持。癌癥患者內心壓力巨大,護士要多理解與同情,鼓勵傾訴內心感受,使其將內心苦痛充分宣泄。若有必要,創造哭泣機會,使其釋放壓力。同時要構建優良的護患關系,護士應注重溝通方式,合理運用安慰性、文明性及治療性語言。此外,還需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與病情有關的信息。患者及其家屬十分關心治療效果、病情轉歸及預后等,為此應及時告知相關信息,使患者全面了解治療的及時性、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而對醫護人員更加信賴,治療依從性也相應提升,且保持情緒穩定、樂觀。b.社會支持:肺癌患者有較高的負性情緒,主要以回避方式應對,雖有較多主觀支持,但利用度低。報道稱對癌癥患者可發揮社會支持作用[1],將患者焦慮情緒減少,使其更加耐受化療不育反應,改善預后。親友與家屬言談舉止直接對患者情緒產生影響,細致照顧與關懷可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柱。為此應鼓勵親朋好友探視與陪伴,構建優良的社會支持系統,將其抗病信心增強。c.生活指導:肺癌患者生活禁忌較多,在飲食上需注重營養,避免過多食用油膩、油炸及辛辣刺激類食物,不可熬夜、喝酒及抽煙。居住場所應與高污染區,如工業廢棄區或工地等遠離。d.依從性干預:癌癥患者需嚴格遵醫囑用藥,由此才能改善預后。護士應定期告知肺癌治療方案、用藥方法、預后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列舉案例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依從性差的后果,鼓勵家屬督促。e.運動指導:鼓勵適當有氧運動,可增強體質,且轉移注意力以緩解負性情緒。可指導打太極拳、跳交誼舞或散步等,但要結合患者體力與病情確定運動量與時間。②健康教育:肺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健康教育缺乏重視,因此在運動知識、營養飲食及治療根治性方面有較低的掌握率。研究顯示癌癥患者最喜歡的健康教育方式為病友介紹經驗與醫護講解[2],為此醫護人員可利用對專科健康宣教手冊,對肺癌有關的治療、護理、飲食、疾病及認知誤區等予以詳細介紹,首先讓患者了解肺癌的發生機制、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等,指導合理飲食,對患者營養狀況予以改善,使其在化療過程中更加耐受不良反應;然后將相互信任關系培養出來,運用嫻熟的操作技術與豐富的專業知識讓患者依賴、信任醫護人員;最后指導患者在行動中充分應用已掌握的知識,由此增強治療效果。
觀察指標[3]:應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標準量表評價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內容涵蓋12項,如家庭和同事配合與理解、睡眠、日常生活、精神、治療態度等,60分為滿分。再應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100分為總分,內容包括護士專業操作技能、理論知識、服務態度等。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土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見表l。
討論
肺癌為我國常見疾病,患者得知患病后多一蹶不振,因擔憂病情、醫療費用及家庭故而多表現為沮喪、絕望、焦慮或抑郁等,身心壓力巨大,這樣一來又會促進病情進展,對預后產生影響,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本組采用綜合護理,可穩定肺癌患者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人際關系,便于改善預后。而在肺癌護理中健康教育為重要內容,即對人們自覺采用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行為有所促進的社會活動,具備組織性、計劃性與系統性,可預防疾病,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使其做到知信行統一。為此在肺癌患者中聯用健康教育與綜合護理效果優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銀芳,張春玲,牛瑞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2):116-119.
[2]王惠,劉歡歡,陳建輝,等.全程綜合護理對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36(21):3418-3420.
[3]王彩麗,王春妃.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支持對老年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4893-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