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實訓基地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
前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是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系統工程的客觀要求;切實有效地抓好實訓基地管理工作, 促進實訓基地各項工作高效運行, 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水平, 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1.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1.1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高職教育事業從1980 年初建立職業大學到現在,已經走過30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事業的大力推進和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高職教育事業進入到一個蓬勃發展的歷史新階段。截至 2011 年,全國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達1228所,高職院校在校學生數接近1000萬人。高職院校規模和數量的急劇擴張勢必引發深層次的質變,增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任務刻不容緩。其中,實訓基地作為辦好高職教育、培養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實踐教學主要載體,其建設與完善已成為各高職院校增強競爭實力、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已投入140億元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現代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此外,國家部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了20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1.2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缺陷
實訓基地建設不能可持續發展。目前,實訓基地建設的最大問題在于資金投入與運轉的矛盾,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初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建設,雖然初現成效,但因設備的更新周期縮短,投入與產出的不平衡將使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限制。
資源分布不平衡,部分院校校內實訓條件較差。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普遍處于初創階段,即使條件好的院校也只是部分重點、主干專業的實訓設施較齊備,多數專業的實訓條件較差,新建專業則幾乎沒有。如現在國家示范校中示范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基本上能與行業掛鉤,走在前列;而非示范專業,由于領導不夠重視,資金不足,只能是將就而已。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受到企業積極性的影響。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實現“雙贏”,企業要生產經營,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高職院校則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有一定的周期性,要讓企業參與合作,多數是憑關系和個人感情。
“雙師型”教師數量不夠。目前我國專門的“雙師型”教師培訓機構或基地基本上沒有。 每年僅靠學校選送部分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是不可能滿足實際需要的。由于企業核心技術保密等原因,即使到企業參加實踐的教師也不可能接觸到最新技術。
2.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措施
2.1對政府和企業方面的建議
政府應加大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引導、協調、管理和監督作用。政府作為宏觀調控者,最首要的作用就是引導作用。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的引 導到作用主要靠制定政策來進行,其次是通過廣泛的社會宣傳。雖然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需,但是學校與企業畢竟是不同的組織,兩者的差異大于相似處。政府作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要建立相關組織機構,保證校企合作的穩定發展。
集中有限資金,建設集團化的實訓基地?!碍h境一流、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管理規范、特色鮮明、氛圍仿真”的實訓基地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為了切實解決資金投入大與運轉不暢的突出矛盾,應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投人集中起來,建設一家集團化的實訓基地,同一區域的所有職業院校的實訓項目全部或大部分在該實訓基地內進行,集團化的實訓基地應能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以解決到此實習學生的吃住問題,并配有專職的實訓指導教師,以確保學生實訓的質量。這種集團化的運作,一方面加強了實訓基地的建設,企業為院校培養人才提供實習場所、實習設備忽然實習指導;另一方面,學院為企業提供咨詢策劃、技術服務、 科研開發等技術支持。
允許多種運作模式并存和體制創新。 一是校、校區域聯合建設。如對技能訓練類的實訓項目“統 一規劃、分片建設、資源共享”,一方面減輕了各高職院校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避免了實訓基地的重復建設,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二是校、企聯合建設。首先,可以采取由學院提供場地或其他支持性服務,企業直接進入學校投資建設生產性實訓 基地的“企業引入”的模式。同時企業將項目帶入學校,在長期合作中節約了一定的運作成本,實現雙贏局面。其次,采取“校企同訓”的模式,實現企業員工和學院的學生的技能培訓需求。再有,采取“設備共享”的模式,最大化利用各類資源,并為學生提供實訓操作崗位。最后,“以訓養訓”的模式,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參與管理并指導實踐教學和生產,學生交替頂崗工作。
2.2對高職院校的建議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領導,建立科學、健全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積極構建和實施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視基地管理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使學生在實訓基地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浸染中,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是一個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結合體,要真正發揮作用, 必須建立一套科學、有效、嚴格的管理制度, 有明確的職責及分工細則,有 嚴格的考核辦法和獎懲制度,有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措 施。只有措施得力,執行到位,才能保證實訓教學正常有序。
加大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實訓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實踐指導教師,應掌握行業發展前沿的新設備和新技術,要成為即會講理論,又會實際操作的“雙師型”人才。 通過“外引內培”來充實“雙師型”隊伍。一方面對本校實踐指導教師,應該加強培訓,突 出技能培養;實施“企業經歷工程”,提高崗位 操作技能;通過取得職業技能證書,提升自身實力;以技能大賽為平臺,提高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聘請企業的能共巧匠介入實踐環節,優化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結構。
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從制度與行為方面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不僅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道德。特別要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育: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勞動觀念, 特別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的職業品質。 第二,培養師生特別是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以及持續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特別是技術創新的能力。
開源節支。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高職院校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開源節支,保證實訓基地建設經費能細水長流。高職院校可利用已建成并具有實力的實訓中心或基地,對外經營或承辦業務,產生經濟效益,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建成具有實訓與企業雙重功能的實訓基地,即實訓基地產業化,以訓養訓,從而使得資金源源不斷。
3.結語
總之,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形成辦學特色,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和高校之間競爭的加劇,很多高校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特色建設,越來越關注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是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核心建設。許多成功的辦學實踐表明,要形成高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特色、提升辦學質量,就必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必須建設有特色的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金湘虹.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J].科技資訊,2006(31):83-84.
[2]畢建華.加強實訓基地科學管理 培養高職合格技能人才[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09,5(02):22-24.
*課題名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實踐與研究
課題編號:GG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