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貴
摘 要: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對企業的資金流通能力、管理和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一些企業甚至面臨著企業虧損破產的危機。如果信用風險水平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勢必影響整個企業的信用關聯,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信用治理的信用風險問題是信用問題管理的關鍵步驟和基礎工作。本文通過實際的調查隊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風險的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從而進行對應的優化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商業信用; 風險; 對策
1、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風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風險現狀
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由于中小企業經營實力較弱以及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成本較高,我國中小企業目前還無法真正做到有效的風險控制,不僅風險管理意識淡薄,而且其指導能力以及采用的信用風險分析與控制技術也無法與現代技術水平接軌。主要問題有以下三種:
1、簡單地采用交易量作為業績標準,風險管理意識淡薄,忽視對新老客戶的信用管理。這就使得企業銷售人員盲目地追求訂單,這樣的信用管理理念使得本來就資金匱乏的中小企業容易發生大量的壞賬損失。
2、僅依據交易方的規模來判斷其信用。我國中小企業因為缺乏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所以在交易過程中無法對交易方的信用進行評價,而往往只是簡單地依據對方企業的經營規模來判定這個企業的信用,從而給予相應的賒銷額。
3、對信用風險防范過度,只接受現金或信用證交易。這個問題是前兩個問題的反面結果,我國一些中小企業在遭受壞賬損失之后,開始過度地排斥賒銷,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從而影響企業交易的進行和未來的發展。
(二)商業信用的法規條款不健全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風險管理體制和法規條款還不完善,因此在實際的商業信用風險的管理中中小企業缺乏法律意識,進而造成了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管理的混亂。中小企業信用風險防范意識淡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較弱。
(1)商業信用管理機制不健全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風險度量是利用傳統的貸款風險的管理方法進行分析和計算,主要的管理項目是更主管的了解信用風險度量的缺乏的客觀依據,主要通過縱向分析和評估的變化使用靜態的歷史數據,而忽略了客戶的信用狀況,風險預警信號滿后,預警技術缺乏先進性。內部責任不明確,沒有有效的協調和約束機制。在我國現有的管理機制的企業中,應收賬款的管理功能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門兩部門主要承擔,但在實踐中,這兩個部門往往分工不明確,不能形成協調有效的約束機制,容易造成企業在客戶發展,信用評價、信用政策、應收賬款監控等信用銷售上缺乏決策,形成了應收賬款的“滯后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在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交易過程中,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行事,沒有人真正負責,應收賬款的負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管理模式在商業信用風險的管理中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真空。
(2)企業對客戶信息掌握不全
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所致,在成本和利潤上都相對較低,因此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的客戶信用管理部門,結果是企業集中和整合自己的財務和業務信息,造成了信息的損失,企業無法有效的進行客戶信用評價和信用風險控制。由于缺乏信息管理系統,各部門之間保留著自己的信息,一旦人事部門發生變化,接受新員工的客戶信息往往難以掌握,直接加劇了企業的信用風險,而中小企業只有建立客戶數據庫,才能準確的了解企業的商業信息信用風險的實時狀況進而減少企業的財務損失。
2、解決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風險的對策
(一)加強對商業信用風險的重視程度
中小企業商業的信用的風險管理是中小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該部門是獨立的管理人員,以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必須培養提高人才的專業素質。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人才的招聘是跨學科的人才在金融和經濟學以及數學方面精通計算機的技能,在招聘的過程中應該需要專業人才,建立人才儲備庫,但還需要加強專業人員的專業培訓,為員工的職業能力進行先進信用風險管理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從而成為一個高級風險管理人才。
(二)建立商業信用法規條款內容
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法律法系,必須涉及到信用管理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企業和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的公平信用報告法,公平債務征收工作卡簽發法。
完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出發機制的建設應體現在強制性的法律中,對于違法或不守信的企業應該給予打擊欺詐的威懾和進行行為上的規制。而且還體現了激勵制度,鼓勵企業應遵守信用,合法經營。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要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的安全提供法律援助,在業務上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對策進行分析,提高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商業市場的整體環境。監管透明度是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促進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我國的監管機構之間出現來了相互調節的現象,容易導致監管資源的浪費并且出現重復監管,甚至可能導致在這方面的監管漏洞,提高監管透明度,可以有效地消除這一現象,并提高管理和監管機構的各種手段,但在監管過程中,要向公眾發布,最大范圍的發揮外部監督作用的監管信息,從而達到有效約束力對權利的監督,以及最大范圍減少監督權利的濫用,使金融將更加規范有序,我國的政府干預的現象還沒有完全消除,甚至更為常見,其中,法規要求的透明度,可以減少這種情況,以及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
(三)健全商業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中小企業在進行商業信用風險的管理的時候應明確各部門的分工與合作,相互之間的約束的逐步建立,對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體系科學完整的相互監督,嚴格管理和信用風險控制的實現,以滿足穩健經營和防范風險的監管要求。包括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的科學完整性,企業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負責的內部風險評估系統,審計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董事會,中小企業的商業風險的內部控制工作的審查還要監督和高明信用風險內部控制系統建設的指導。而信用的風險管理履行監控風險的情況,委員會將向董事會報告,董事會根據情況對構思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工作要求和管理建議:根據構思的實際的信用風險的情況需求管理董事會,使董事會的權利得到發揮,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內控體系的實施,努力實現信用風險內部控制的科學性,從在管理的時候進行規范明確流程更好的規范。
(四)建立科學完善的客戶信用信息
客戶信用制度是指在商業決策中運用的一系列科學的信用審批政策和制度,包括信用申請、配額和交易審批。信用額度管理是信用管理最重要的任務,企業采用一套科學和量化的信用分析和評價方法,從而形成內外部信用控制機構。通過建立客戶信用體系,規范中小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用關系,使應收的賬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在信用交易中,客戶在給企業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企業高度重視信用風險的管理,而信用管理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客戶信用管理系統是根據中小企業客戶的信息和信用體系的業務。一系列的管理,其管理過程和策略的調查,客戶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的具體內容,客戶信息平臺以及客戶信用評級的管理和信用審核等。客戶信用管理體系應該促進信用管理和業務操作規范的建立,使企業信用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是合理的,增加企業無法收回的無原則的信任系統的信用客戶,所以建立客戶信用管理是非常的重要的。
參考文獻:
[1]俞海娜,張鑫,城市商業銀行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對策研究【J】,經濟論壇,2009,(13):52-54
[2]姚秋,劉聰,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的信用風險【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5,(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