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君
摘 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內瘺滲血的原因,及護理方法。方法 以 2016年2 月至 2017年2 月于我院進行透析治療的 66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患者在透析期間發生滲血的情況,分析該類患者發生滲血的原因,以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結果 66 例血液透析患者共進行血液透析 12176 人次,發生滲血 108 次。對于滲血的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后,滲血及時得到了控制,未發生嚴重后果。結論 血液透析患者發生滲血的原因較多,包括靜脈高壓、動脈壓增高、反復穿刺、年齡因素、穿刺技術、內瘺不成熟、超濾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等。
關鍵詞:血液透析;滲血;原因分析;護理措施
目前,動靜脈內瘺是臨床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選方法,尤其是自體動靜脈內瘺是當前最安全的血管通路,具有創傷小、感染率低的優點 。但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極易發生動靜脈穿刺處滲血的情況,若未及時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患者血液不斷流失,不但會造成患者血液丟失,且增加感染幾率,還會因反復性滲血縮短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壽命 [1-2]。血液透析內瘺滲血已成為護理工作中常常面對的問題。
1.血液透析患者發生滲血的原因
血液透析患者發生滲血的原因有以下幾種:① 靜脈壓增高。建立靜脈通道時,穿刺針位置不良, 穿刺深度不足,患者保持臥位時壓迫住了穿刺位置的近端血管,導致血液回流不暢,增加穿刺部位靜脈壓力,從而造成針眼處滲血 。②動脈壓增高。各種原因造成動脈瘺口周邊壓力增高,血流量隨之增加,同樣可導致血流從穿刺針處滲出。③反復穿刺。長期反復穿刺動靜脈,對局部皮膚與血管造成極大損傷,形成瘢痕后,皮膚、皮下組織以及血管彈性下降,回縮不良 [3]。④年齡因素。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相對較少,組織較疏松,且血管彈性也較差,機體修復能力弱,修復所需時間長。⑤糖尿病。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該類患者病史均較長,可引發血管繼發性疾病,降低血管彈性,血管變硬,穿刺后易發生穿刺點滲血 [4]。⑥穿刺技術較差。穿刺達不到一針見血,需要重復穿刺,增加血管損傷,從而增加穿刺部位滲血的幾率。⑦內瘺不成熟。內瘺未達到靜脈動脈化,加上血管壁薄,回縮能力差等,降低了穿刺成功率,從而使滲血風險增加 。⑧超濾因素。患者在進行透析超濾脫水一段時間后,機體容量負荷明顯下降,水腫得到緩解, 組織張力也隨之降低,使針眼部位發生滲血的風險增加。由超濾因素引發的滲血一般發生在透析結束前 2 小時左右 [5]。⑨患者存在自身凝血功能障礙。由于患者存在自身凝血功能障礙會導致穿刺給機體帶來的針眼不容易被凝血塊填塞修復,增加滲血的風險。除此以外,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穿刺側肢體進行頻繁、較大幅度的活動,導致穿刺針穿出血管, 甚至脫出,引發皮下淤血以及針眼滲血。
2.滲血的預防與護理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內瘺滲血的預防包括以下措施:
①加強透析中護士對透析患者的巡視強度,如經評估得出結果顯示患者存在滲血危險因素,更需要增加巡視頻率,以便于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預防及處理措施。②有效降低靜脈壓。通過各種方法有效降低靜脈壓,如妥善固定穿刺針,注意調整穿刺針的針尖位置與穿刺深度,避免曲折、壓迫管路,保持靜脈管路回流隨時都處于通暢狀態。告知患者在更改體位時,應注意避免壓迫到穿刺肢體。非必要情況下,不得在動脈瘺口處進行穿刺。③在患者透析結束后 24 小時進行熱敷, 每次熱敷持續時間為 15~20min,每天熱敷 2~3 次。還可涂抹多磺酸粘多醣藥膏,有利于局部損傷的修復 。④告知患者在整個透析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穿刺肢體進行活動,以防止穿刺針發生移位,甚至脫出。對于存在躁動或意識障礙的患者,應采取適當約束肢體的方法,對肢體實施制動。⑤提高穿刺人員的穿刺技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復穿刺。當透析結束回血時,最好采用封閉式回血, 使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內瘺擴張的成熟。⑥充分動脈化。實施動靜脈內瘺術后,在確定靜脈已充分動
根據患者
動靜脈內瘺具體情況選擇條件好的血管和適宜的內瘺穿刺針。進行血液透析前先建立有效動靜脈通道, 通道建立后將動脈端血液引入透析器中,經過透析血液得到凈化,被凈化后的血液再經靜脈端回輸回患者體內。在透析過程中,需要嚴密監測患者心率、呼吸、體溫與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內瘺血流量、透析液流量、溫度、負壓、凝血、溶血以及漏血等情況,避免發生脫管,造成大出血 。定時巡視, 觀察患者動靜脈穿刺處針眼有無滲血。護理工作貫穿整個透析過程中,包括透析前、中、后,對于發生內瘺滲血的患者及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
3.滲血的護理措施
①對于輕度滲血患者,處理方法為:立即用無菌棉球壓迫穿刺針兩側的出血部位,并使用膠布對棉球進行加壓固定,確保棉球緊貼滲血處,通過壓迫達到止血的目的。②對于中、重度滲血患者,處理方法為:首先將滲血擦凈,并對滲血部位皮膚進行消毒,取無菌紗線 4~6 根(嚴重滲血取 6~10 根),將紗線并束在一起,然后將紗線的一頭穿過穿刺針下方,紗線端頭移到針眼處, 將紗線另一端拉起,兩端對折后,將對折紗線擰緊, 并用膠布將其固定在穿刺處上方的皮膚上,以保持紗線處于緊繃狀態,再用無菌敷貼覆蓋穿刺處及其周圍的皮膚 。需要引起操作者注意的是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③對于合并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并嚴格控制鈉離子的攝入。本研究中發生滲血的患者經上述相應處理后,均達到了有效止血,確保了透析順利進行,無患者發生內瘺感染。
4.總結
導致血液透析患者發生滲血的原因較多,針對這些原因,在血液透析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預防,并提高穿刺技術,熟練掌握滲血處理方法,以降低滲血的發生,及時控制滲血,對降低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秋香 .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針眼滲血的防護措施 [J]. 吉林醫學 ,2013,35:7510-7511.
【2】杜柏華 . 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 [J]. 臨床腎臟病雜志,2013,13(2):77-78.
【3】程火香.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穿刺針眼滲血的原因及護理對策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06:24-25.
【4】李蕓 , 鄺炎輝 , 胡秀梅 , 蕭遠英 , 王蘭 . 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發生的影響 [J].中國臨床研究 ,2016,07:979-981.
【5】陳恒燕 .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形成術的護理分析 [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16: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