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期,高水平的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質量直接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效果。文章通過分析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結合這一戰略下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校;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
我國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往來日益密切,經濟文化活動開展頻繁,對于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而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
一、“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的倡議,簡稱“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與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發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互聯互通,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經濟戰略。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傳統的以語言技能為主的純語言型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更不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因此,根據“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貿易、金融、能源、旅游、法律等合作領域,培養“專業知識+外語技能+文化素養”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是外語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各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二、“一帶一路”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
(一)綜合素養高的外語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會大幅增加,這必然需要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但是如果要真正實現兩國在各個領域合作的話,僅僅依靠相同的語言是遠遠不夠的。在流暢的語言溝通之外,還需要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能夠促進參與雙方業務開展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二)創造能力強的外語人才
創造力是使社會不斷進步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提高國家在國家市場的競爭力。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對于企業和國家而言,創造能力強的外語人才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進行科研和創新,推動我國企業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企業在國家經濟交流中爭取有利的發展優勢,從而不斷促進“一帶一路”政策的順利開展。
(三)管理能力強的外語人才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隨著不同國家企業的經貿交流的不斷加深,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主要是建立在管理層之間的交流之上,這就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能與外國客戶進行流暢的交流,還要在促進企業之間的溝通方面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他們往往具備長遠的經營發展目光和敏銳的市場分析判斷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
(四)專業應用能力強的外語人才
“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外語人才具有較大的市場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然而,只掌握一種語言的單一外語人才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某領域專業應用能力的外語人才。他們往往不僅要掌握好語言工具,而且要具備某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技能,諸如金融、法律或是計算機、通信等應用技術。這類人才在未來的就業市場需求量很大。
三、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建議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繼續深化,“專業知識+外語技能+文化素養”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已勢在必行。就目前國內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情況來看,對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提出一些幾點建議:
(一)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
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高校要打破原來的單一化、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以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中心,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外語人才。這類人才不僅語言功底扎實,具有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而且了解國情,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此外,在實踐中,高校應以“一帶一路“為導向,不斷深化和完善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有的放矢。
(二)鼓勵小語種或多語種學習。
語言交流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也是“一帶一路”朋友圈獲得理解、有效溝通、擴大交流的紐帶。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帶來小語種專業需求的升溫,也對語言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培養小語種人才己經是“一帶一路”建設首當其沖的任務。國內高校應加快創建小語種或多語種培養模式,將小語種與通用語言相結合或將小語種與某一專業領域相結合,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專業技能和語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滿足國家和地方經濟對外語人才的需求。
(三)優化外語人才課程體系
高校要為“一帶一路”培養出更多復合型外語人才,就需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復合型外語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具備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能。因此,高校要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應用方向,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除了語言類課程之外,還要融入經濟、管理、旅游、科技等相關專業課程,將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結合,同時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加國學等相關課程的比例。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外語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總的來說普遍較高,但知識結構單一,與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針對當前的這一狀況,加強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從校外聘用有實戰經驗的高端企業外語人才。另一方面是為本校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來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與技能,以實現語言型教師向專業型教師的轉型。
(五)改革教學方法
高校要想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必須改變單一傳授式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互動、個性化的“教”與“學”活動。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提供最新的信息和專業知識,尤其是“一帶一路”相關的前沿的信息,實現英語語言教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構建系統的復合型外語教學培養模式。另外,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讓學生到真實的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
當前,“一帶一路”正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和我國發展格局,更是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通過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鼓勵小語種或多語種學習,優化外語人才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等方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明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杜璋璋,賈翠娟.“一帶一路”與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9).
[2]段勝峰,彭麗芳.“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3]傅榮.工克非.歐盟語言多元化政策及相關外語教育政策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1).
[4]沈騎.“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家外語能力建設的戰略轉[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5]鐘秉林.大學人才培養要研究新問題應對新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13,(7).
[6]周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外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社會適應性[J].中國外語,2011(3).
作者簡介:
劉芳(1979年——),女,河北威縣人,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翻譯及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