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 要:資源一直是影響國家和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對于企業生產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充分利用資源才能保證國家經濟的穩步前行。土地資源就是我國眾多資源中的一種,也是我國重要的保護資源,應該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以及合理利用,這就需要加強土地規劃管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地規劃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就暴露了出來,各種弊端的出現降低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并且又衍生出很多其他問題。所以在土地的規劃管理上還要加以強化,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盡量避免問題的發生,而且在問題發生時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土地規劃;管理;對策
近幾年來,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有了新的要求。人口緊張和土地資源承載力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強我國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對我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工作人員就應該加強對于土地資源有關方面知識的認識,從而能夠對于工作有一份了解,在規劃管理上能夠進行宏觀調控,優化土地資源結構。但是近年來我國的土地規劃還存在問題,在布局上較混亂,土地資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致使農業的生產以及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土地規劃管理上還要進一步采取有效的對策。
1現階段中國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的任務
土地資源是一項重要的資源,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土地的規劃管理工作也是同樣重要的。目前我國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還要考慮許多問題,現實情況是我國的土地供需緊張,因此在規劃任務上也就顯得繁重,現階段我國的土地規劃管理任務主要有:首先,解決人們的用地需求,這與人口日益增長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有關,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就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用地需求上。而土地資源具有不可移動以及稀少等特點,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所以,土地規劃的首要任務就是調節土地資源的稀少與人們和各個行業的用地矛盾。其次,土地規劃管理任務還要做到統籌資源以及合理進行布局,這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基礎,只有協調好土地資源與城鄉建設、人與自然、經濟發展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才能進一步的加強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落實。最后,土地規劃管理的任務就是要參與宏觀調控,因為土地規劃是調控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所以這最后一點尤為重要。
2當前土地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執行力低
規劃實施中的最大問題是規劃得不到有效的執行,還存在“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錯誤思想。無視土地利用的布局,往往在規劃的農業用地區內建起了工廠,規劃大片工業用地區的地方,也僅僅在沿路地帶建設了少部分的工礦,造成用地布局的混亂。
2.2 規劃調整隨意性
在縣、鄉級規劃制定過程中,把交通方便、條件好的耕地留作一般農田,把條件差的、位置偏遠的農田劃作基本農田,即人們常說的“保劣不保優、保遠不保近”的現象相當普遍。地方上,在招商引資中,開發商或投資者為了降低投資成本,往往選擇拆遷量少,交通便利的農田進行投資開發;這樣可以比較方便地辦理“農轉非”的審批手續,而實際這種做法完全背離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保護耕地的初衷。
2.3 規劃編制內容不明確
缺乏強制力與約束力,靜態的規劃觀念根深蒂固,缺乏動態的評估調整機制,規劃的社會公眾知曉度和透明度不高,沒有得到公眾的充分理解和認可,影響了公眾對規劃的監督、維護。
3 加強土地規劃管理的對策
3.1 改進規劃方法
經濟和社會現象是一個過程,土地利用問題同樣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著的過程,所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本身也應該是這種動態變化過程的反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目標是追求在土地利用過程與經濟發展過程同步變化情況下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要想求得具有動態特點的規劃方案,必須采用動態的規劃方法。
3.2 由保護耕地向保護國土資源轉變
前兩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突出強調了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用地規模控制,新一輪規劃應全面把握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堅持自然資源的全面保護,堅持區域發展的公平性、發展過程的持續性、人和自然的和諧性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規劃中制定全面保護政策措施。
3.3 構建完善規劃管理信息系統
規劃實施工作應由構建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入手。以規劃乃至整個國土資源管理的業務流程重組為核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推進規劃管理的信息化,能夠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能夠加強對規劃的宣傳,有效地實施政府和社會公眾對規劃修編、調整和實施的監管;能夠全面提高規劃為公眾服務的水平。
3.4、落實存量土地利用規劃
存量規劃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包括用地現狀、開發潛力和權屬,現狀調查的主要難點是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的判別、分類和調查,首先要明確低效建設用地的內涵和識別標準。2013年國土資源部頒發的《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指導意見》,規定城鎮低效用地是指城鎮中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設用地,不符合安全生產、環保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用地,及布局散亂、設施落后,規劃確定改造的城鎮、廠礦和城中村等可列入城鎮低效用地,但對低效建設用地尚無清晰的界定和量化標準。筆者認為,低效建設用地是個相對的概念,并非固定的判別標準,與所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條件等緊密相關,因此,通過土地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綜合評價的方法判別低效建設用地,再針對不同區位、不同資源稟賦、發展水平和區域功能定位確定區域低效建設用地標準,是較為科學且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4 結論
土地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它的規劃管理上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但是近年來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還是較低,這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員在對土地資源進行規劃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資源的破壞以及利用率降低現象。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就要求有關工作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到在土地規劃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能夠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制定相應的對策,建立一個完善的規劃體系,從而促進我國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使得土地資源利用率能夠得到明顯提升,以緩解我國各個要素之間的矛盾,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麗芳, 黃賢金, 謝澤林,等. 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下的農村工業用地現狀及特征分析——以無錫市胡埭鎮、錢橋鎮、錫北鎮為例[J]. 土地經濟研究, 2015(1).
[2]馮晶煜. 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經濟導刊, 2017(7).
[3]楊光輝. 土地調查數據庫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科技投資,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