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菲菲
記得有位法律同行問我:“你們二審工作很輕松吧?都是些小案子,‘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就結案了!”當時我本能地想去反駁,隨即我想了想,其實他說的乍一聽有些道理,我在二審辦的最多的就是——“小”案。
我們通常把那些犯罪金額小、刑罰不重的案件稱為“小”案。但是,“小”案是不是意味著沒有爭議?是不是意味著可以簡單應付?是不是意味著無足輕重可有可無?顯然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個“小案”,都是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案件有“大”內容。二審案件審查絕不僅僅局限于上訴理由或者抗點內容,它是對一審或原審裁判中的案件事實、審理程序、證據認定、法律適用等進行全面而嚴格的審查,因此二審案件審查與一審案件審查在規范性要求上并無本質區別。那么,刑事二審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權利救濟與保障、糾錯防錯及統一司法。
古羅馬法諺道:無救濟則無權利。刑事二審對一審被告人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提供救濟機會,并且,在兩審終審制的背景下,刑事二審是人權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國家追訴權能夠達到的最遠的地方。那么,檢察機關在二審程序中扮演什么角色?全面審查案件,延續一審公訴職能,進行法律監督,參與刑事二審開庭,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完成對一審裁判的支持或者駁斥。我們辦理過一起事實非常簡單的上訴案件,被告人實施了銷售違禁物品的行為,一審法院認定其情節嚴重,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上訴人雖提出上訴,但對量刑并無異議。經過我們全面審查案件發現,在本案一審宣判之前,最新的司法解釋已對前述銷售違禁物品的數量及其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上訴人的犯罪行為應在三年以下被量刑。如此看來,五年六個月的刑罰明顯量刑過重,對被告人不公平。最終在我們的建議下,二審法院對被告人改判為有期徒刑兩年十個月。這個案件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辦理的是案件,經手的是權力,關乎的是當事人的切身利益。一個看似簡單的“小”案件,考驗的是辦案人員的細心、耐心、恒心和智慧。
事實上,保障當事人權益的同時,也在實現著刑事二審糾錯防錯的功能。通過辦理上訴、抗訴案件,多數案件的裁判得以確認,個別案件的錯誤得到糾正,在糾錯防錯的過程中,指導并規范了法律適用,促進了精準司法。如,我們辦理過一起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抗訴案件,這起案件爭議的焦點是被告人的身份問題。對國有出資企業中的相關工作人員能否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直接涉及相關罪名的選擇適用,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在這起案件中,被告人系某國有銀行支行行長,區院以受賄罪提起公訴,區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作出判決。我們結合案件證據材料查閱了大量法律法規,認為國有銀行屬于國家出資企業,其下屬分支機構性質也應從屬于國有銀行。該案被告人職務系由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上級黨委任命,應系國家工作人員,一審法院判決定性錯誤,應當予以糾正。最終二審法院采納了我們的抗訴意見,以受賄罪進行了改判。這起案件的處理,無疑對司法實踐中糾正相關錯誤認識、準確認定國家出資企業中相關人員的主體身份、準確界定案件性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方面,刑事二審救濟權利、糾錯防錯,本身就是一個統一司法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日常案件會商協調制度,二審部門對轄區院具體個案進行分析研判和指導,以點帶面,在統一法律適用的同時,實現了監督效果的最大化。我們轄區內曾發生過一起某廠家減肥儀不符合安全標準,致使本市兩名被害人被電擊身亡的案件。據了解,有六十幾臺該廠家減肥儀流向上海地區多家美容院,如若處理不及時極易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情況非常緊急。轄區院在接案后第一時間向我院進行了匯報。我們全程跟進指導轄區院辦理案件,上下聯動,在轄區范圍內采取涉案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通報及相應的監管措施,通過主流媒體宣傳涉案減肥儀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鞏固辦案法律效果,推廣同類案件辦理經驗,有效防止了可能影響轄區社會穩定的事件發生。
其實,作為一名刑事二審檢察官,我們無數次體味過面對“小”案罪與非罪難定奪的糾結,也有太多面對上訴人一審搏態度求輕判、二審態度逆轉翻供的無奈。但是,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我們深知,公正辦案無大小!每個當事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家庭、一個集體,每起案件的圓滿解決就是為矛盾的化解畫上句號,每一次精彩出庭意見的發表就是一堂生動的法制課,每一份說理透徹的抗訴書就是公正衡平實施法律的責任擔當。
于細微處見耐心,于瑣碎處見智慧。是的,我在二審辦“小”案,并樂此不疲!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二審案件檢察處檢察官)
編輯:張程 35676727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