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輝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筆者將人的核心素養概括為“學習素養”“交往素養”與“人格素養”三個方面,“學習素養”包含“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交往素養”包含“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變通能力”等關鍵能力;“人格素養”包含“尊重”“責任”“向善”等必備品格。
【關鍵詞】核心素養;評價
我認為語文的核心素養應該是閱讀、表達、思維與修養。這里的閱讀、表達與思維直接指向“學習素養”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這里的修養,也與“人格素養”的“尊重”“責任”“向善”密切相關。再加上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與“交往素養”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變通能力”相契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相結合”。精彩的點評能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把課堂的氛圍瞬間推向高潮。“助學式”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更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先學”“同伴互學”“展示評學”“精點深學”是助學式課堂的四大基本環節。“助”應該是生生互助,師生互助,那么在“助”引領下的課堂評價又有什么特質呢?
一、營造民主氛圍,積極評價自我
在2016年新課改中,再次著重強調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是因為在這十幾年中,課堂實施過程中此項要求并沒有很好的落實。在之前的課改中,強調一定要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如果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對立關系,這將會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學生也會排斥老師,甚至會排斥學校以及學習,這與當初的教育初衷是相違背的,而且也會嚴重影響課堂評價。所以,新課改中,在課堂上一定要創設學生自評的環境,就是讓學生自身對自己的課堂行為進行過程性評價。學生自評有利于調動學生內因,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于減少對學生的傷害。引導學生自評可以使學生學會更加客觀公正地認識自我,可以育人于無形之中。
二、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互評
無論在什么時候,在整個教學生涯中,我們的口號始終是“以學生為本”,教是為學生而教,一切圍繞著提升學生為目的。所以,在新課改下,以核心素養為要求,依舊要堅持落實“以生為本”。對于課堂評價,可以積極引導學生互評。所謂互評,就是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共同發展為最終目的。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伴,從同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學生之間互評時總是挑對方的“刺”。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的互評教師必須作回應,千萬不能不置可否,因為這是教師在教學中的職責。
三、課堂評價與教學過程要相融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語文課教學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狀況,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思想,再加上我們一直倡導“以生為本”,所以,教師一定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靈活面對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還要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因教學過程發生的生成性,及時變動課堂評價。比如,在活動型課程實施上,可以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情境和路徑、運用資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達和解釋的機會。而此活動型課程中,課堂評價也應該因時而變,不再僅僅聚焦于活動是否完整地展現,而應該聚焦在是否通過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素養。無論新課改下,語文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去改變課堂評價,力求將課堂評價與教學進程融合在一起。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傳統的教學評價更側重于對學生知識層面的點評,更側重于答案的對或錯,有的甚至較為空泛,而“助學式”課堂下的教師點評則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應該是適切的,中肯的。著名教育評價家斯塔弗爾姆說:“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停留于表層的作秀,不是空洞的說教,更不是無原則的贊賞。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后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
四、課堂評價要本著激勵互助的原則
傳統的課堂評價,僅僅是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的口頭點評,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學生有一定促進作用,而“助學式”課堂下的課堂評價則具有一定的長遠性和恒久性。不管是學生自評,還是生生互評,亦或是教師點評都可以以打分的形式得以呈現。如一同學回答問題很好,則給該同學所在的小組加分。加分的多少則視該同學回答問題的質量的高低,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分數。這樣就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形成了爭先恐后,踴躍搶答的局面。此方法在具體操作時要避免“一枝獨秀”的局面,對于個別“學霸”要適當加以控制,而對于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同學則要鼓勵其發言,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課堂評價是否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處理評價結果的時候是否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宗旨和目的,教師在評價結果處理的過程中是否選擇了恰當的分析和反饋評價結果的方式,能否為做出下一步的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對學生學習提出改進建議,并且監督其落實的效果。通往卓越的課堂評價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現卓越仍然是一個理想。在發展趨勢上,課堂評價前景是樂觀的,需要我們挖掘迄今為止未發掘的課堂評價的潛力,以此作為教學改進的有力的工具。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