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盧青 王菲 楊敏



摘要: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對提高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太原工業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并對就業信息獲取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大四年級、經常關注政府政策等影響因素與本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呈正相關。其中,大四年級的參數估計值對本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拉動更為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據近五年數據統計,太原工業學院每年有3000多名畢業生面臨就業,其中協議就業人數約占每年畢業生人數的15%~20%,升學人數約占每年畢業生人數的約10%,靈活就業人數約占每年畢業生人數的50%以上,并存在逐步增大的趨勢,約10%的學生未能成功就業。總體來看,太原工業學院作為二本A類院校,學生就業表現一般,內部水平參差不齊,分化嚴重,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在校期間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太原工業學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現狀及評價
1.1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總體評價
問卷調查從就業信息獲取主動性、就業信息獲取渠道數量等六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通過熵值法等方式得出700位被調查者的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綜合評分,在總分為4.39分的綜合評分體系中,最高分為3.962分,最低分為1.145分,分數差距明顯??偩譃?.1424分,約60%的學生評分集中于1.5~2.5分,約13.6%的學生位于評分最低區間1~1.5中,僅有9%的學生分數高于3分,總體分數偏低,內部兩極分化嚴重。
1.2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年級差異
在大一到大四的四個年級中,分數表現出明顯地隨著年級增加而提高的現象。大四年級均分最高,各年級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評分有顯著差異。在大一年級中也不乏分數較高的同學,大四年級也存在分數極低的同學,說明年級雖然對分數影響較大,但并非決定性因素。
1.3學生信息獲取能力的主動性和敏感性評價
在700名受調查者中,約占2/3學生在遇到陌生就業信息時愿意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太原工業學院學生對就業信息獲取的主動性較強,但敏感度不足,較大比例的學生不愿意對陌生就業信息深入了解,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存在較多漏洞。
1.4學生登錄太原工業學院就業信息網頻率調查
在登錄就業信息網絡頻率調查結果中,57.14%的學生每周登錄校園就業信息網0-2次,28.14%的學生從未聽說校園就業信息網,緊密關注校園發布的就業招聘信息的學生只占2.29%。學生對校園就業信息網站使用頻率普遍不高,校園就業信息網站在學生中普及率有待提高。
2.影響太原工業學院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因素
2.1內部因素
學生自身態度。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學生自身態度積極與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積極主動獲取就業信息,關注就業形勢,有助于學生對當前就業環境產生更清晰明確的認識。
關注國家就業政策的頻率。在就業信息獲取方面,對國家就業政策的關注頻率體現了學生對就業信息獲取的自發性與執行力。
學生所處年級。分析中,各年級均分表現出明顯地隨著年級增加而變大的趨勢。所以學生關注國家就業政策頻率是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2.2外部因素
學校就業渠道建設與管理。學校就業信息網站與校園招聘會是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學校就業信息渠道中的就業信息是否豐富、有效、可靠,對學生獲取就業信息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同時,學校就業信息的宣傳力度是否到位,學生登錄學校就業信息網是否便捷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國家就業政策。近幾年,為緩和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國家積極推廣落實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相關政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太原工業學院學生獲取就業信息也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社會就業信息渠道的建設。近年來,智聯招聘等社會招聘網站逐漸增多,行政事業單位招聘信息也日益公開化,社會招聘的渠道逐漸拓寬,這對于太原工業學院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3.基于多元線性回歸的實證分析
3.1指標選取及模型構建
通過分析,選取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年級、政策的關注頻率、校園招聘提供的信息質量及自身態度五個指標進行實證分析。太原工業學院作為二本A類院校,為進一步促進我院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學生在校期間促進其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太原工業學院作為二本A類院校,為進一步促進我院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學生在校期間促進其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將太原工業學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Y)作為被解釋變量,大三年級(Z2)、大四年級(Z3),經常關注政府政策(M1)、校園招聘提供的信息質量(X)、主動獲?。≦)作為解釋變量,構建太原工業學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模型。公式如下:
Y=C0+C1Z1+C2Z2+C3Z3+C4M1+C5M2+C6M3+C7X+C8Q+u
其中C0-C8為參數,u為隨機誤差。
3.2相關性檢驗
首先對被解釋變量與各個解釋變量間作相關性檢驗。
結果顯示,Z1、Z2、M1、M2沒有通過檢驗,全部放進回歸方程中得到結果不理想,最后選擇Z3、M1、Q、X作為太原工業學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影響因素。
3.3回歸分析及實證檢驗
根據問卷調查數據, Eviews回歸方程如下:
Y=0.296239Z3+0.283913M1+0.066865X+0.130815Q+1.631611
回歸方程修正后的可決系數為R2=0.160104,說明擬合效果較好。F=34.31153,顯著性水平P=0.000000<0.05,說明所選的解釋變量均在5%的顯著水平下顯著,回歸方程的線性關系非常顯著,選取的影響因素指標與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之間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
從公式可以看到,解釋變量Z1、M1、X、Q與被解釋變量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所選取的變量指標能很好地解釋太原工業學院的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其中,四個因素與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均呈現正相關關系。其中,大四年級的參數估計值對太原工業學院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拉動更為明顯,其次是經常關注政府政策這一變量,與預期結果相符。
4.提升學生就業信息獲取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4.1學生自身
學生應轉變自身觀念,加強對宏觀形勢認識,增強就業壓力帶來的緊迫感,對自身就業定位做出相應調整,加大對就業信息的關注力度,特別是深入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提高登錄太原工業學院就業信息網站的頻率,有效獲取學校渠道公布的就業信息,通過多種方式綜合提高自身就業信息獲取能力。
4.2學校
課程設置。學校應完善就業信息教育課程設置,彌補在就業信息獲取能力方面課室較短,內容不足的缺陷,幫助大一、大二學生建立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提升就業信息獲取的主動性;加強針對大三學生獲取就業信息技巧的教育與培訓;對于直面就業的大四學生,強化信息安全教育,幫助學生辨別就業信息的真偽。
校園就業信息網絡平臺。學校應加強就業信息網絡建設與推廣,豐富對各類專業的就業信息,加大對非強勢專業重視,提高就業信息更新的及時性,改善就業信息發布平臺的搜索引擎,提高搜索效率,增強學生使用該平臺的便捷性。定期對校園就業信息網站進行宣傳與推廣并增強學校就業信息網站與各系就業信息網站的聯動性,實現就業信息的交換與共享。
4.3社會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就業信息公布平臺的監督與管理,及時篩選與排除虛假、無效就業信息。企業要增強招聘的公開性與透明度,更加關注學生的自身能力,唯才是舉。
參考文獻:
[1]薛玉霞.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分析[J].新鄉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02)
[2]劉爽.大學生就業信息傳播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