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芳
[摘 要]高校國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將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也非常有幫助,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目前的高校國畫教學情況來看,要使得高校國畫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就需要對于教學實施改革。本論文針對基于高校美術視域分析國畫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校;美術視域;國畫教學;改革
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的一部分,作畫的方式就是在娟、紙上繪畫,且之后裝裱為卷軸畫。古人稱之為丹青就是現今的國畫。國畫的題材非常豐富,包括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等等,在繪畫的技法上包括工筆畫和寫意畫法。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國畫教學要適應新環境,就要實施教學改革,讓國畫教學充滿時代感,提高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一、中國高校國畫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高校教育普及化,使得美術專業的素質降低。這些學生對于美術專業基礎知識沒有扎實掌握,缺乏藝術審美能力,將大量時間用于素描中,或者接受色彩訓練。國畫的基礎知識薄弱,使得國畫教學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中國高校國畫教學課程的設置上,由于美術教育體系形成得比較晚,而且教學多是以西方的美學體系為基礎展開的,將素描作為國畫的基礎,對于學生的教學多采用寫實造型的技術訓練,沒有重視國畫的臨摹、書法等等。由于高校美術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比如,高校的一年級國畫教學中,基礎課是素描和色彩等。學生停留在基本的專業訓練中,對于國畫的內涵很難深入理解。
二、中國高校國畫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對國畫教學的目標要明確
高校在實施國畫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基于此將國畫教學與現行的社會需求相結合,教學理念好有所轉變,按照國畫的規律對學生進行訓練,對學生的筆墨訓練要加強,引導學生臨摹,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強化對國畫的理解,以使得學生在國畫創作中能夠做到心、眼睛和手的配合,使得繪畫中發自內心,作品的內容則是內在思想的外化。
在進行人文畫的創作中,將線性素描結合白描來完成,基于此學習山水花鳥畫的創作,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深入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從傳統的角度出發學習國畫,使得國畫教學不僅可以起到弘揚傳統人文精神的作用,還更有現實意義。
(二)對國畫教學課程的設置
高校在實施國畫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對國畫教學課程的設置要注重基礎課的調整,對于造型基礎課要高度重視,將素描教學改為構圖教學或者秒回教學。
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接觸國畫,以欣賞為主,而學生感受到國畫魅力,從中學習國畫的基本知識,感受國畫的藝術特色,了解國畫的風格流派。
高校國畫教學中,還要以國畫為載體注重對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國畫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古代文學內容,對哲學名著感興趣,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對國畫教學形式的轉變
國畫教學形式依然采用采用傳統的方式很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此需要強化國畫的教學實踐,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國畫這種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將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文化相互比較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比教學的角度出發學習國畫,感受到國畫在藝術領域的與眾不同之處,感受到國畫中所蘊含的生活氣息。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生,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繪畫內容更為豐富,而且其中蘊含著自然美,使得國畫作品充滿精神氣韻。
比如,人的姿態塑造中,可以將梅、蘭、竹、菊的個性融入其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理解塑造人的姿態,使得作品中蘊含著情感,令人深思。
(四)國畫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理論素養培養
國畫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理論素養培養。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繪畫技術,還要讓學生閱讀各種與國畫理論相關的書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幫助學生樹立哲學觀。對于國畫的判斷,不僅要看畫工,還要領會作品中所蘊含的修養和學識。只有閱歷豐富、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因此,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生活持有樂觀的態度非常重要。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國畫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進行教學改革。但是,改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高校不進行改革,或者改革的進程緩慢,都會對高校國畫教學產生不良影響。本文的研究中,從高校美術視域出發,對于高校國畫教學中影響改革發展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為高校國畫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黃飛雪.如何深入開展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61—62.
[2]鳥蘭高硅論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國畫教學的改革[J].藝海,2013(06):84—85.
[3]鐘麗鳳.論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國畫教學的改革[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02):34—35.
[4]薩仁高娃.大學美術專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