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張源
內容摘要: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適應當前的經濟新常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消費作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我國經濟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從我國的消費現狀來看,現階段我國消費市場已經呈現出飽和的態勢,要想擴大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必須要依靠消費升級。本文在對我國當前的流通產業和消費發展現狀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流通要素變化與消費結構變化的互動關系,并針對性地指出了優化流通產業發展與消費升級的路徑,以期能找到引領消費升級的著力點,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流通產業 消費升級 流通業態 流通效率 流通渠道
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持續推動著我國國民經濟不斷增長,并成為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從2012年開始,以流通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正逐步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6年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45.31%,已然超過了第二產業的44.60%。同時以流通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作用也開始顯現,未來我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流通產業來帶動,更重要的是,流通產業和服務業的興起必然會帶動消費升級,促進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電子商務這一新興商務模式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它的興起不僅帶動我國網絡銷售額節節攀升,同時也帶動起以現代物流產業為依托建立起來的現代信息服務消費模式的出現,對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有深遠的影響。最近幾年,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非常迅猛,它的發展能夠有效的帶動消費升級,由此可見,針對流通產業的發展與消費升級的關系進行系統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流通產業和消費發展現狀
(一)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現狀
在建國初期,我國的流通產業主要是以工業生產為依托,來實現流通產業的功能和價值,一度被認為是不起眼的末端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如今的流通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和先導性產業,在拉動內需、帶動就業和促進消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大力促進和發展現代流通產業,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國流通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有利于流通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會對我國經濟質量的提升、經濟結構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近幾年,我國政府大力扶持和鼓勵發展流通業,促使我國流通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增速不斷加快。如圖1所示,1980年至2015年我國流通業增加值及其在GDP中所占比重對比,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這35年時間內,我國流通產業的增加值從1980年的455億元持續上漲到2015年的13624億元,增加了近300倍;另一方面,我國流通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從最初的10%持續上漲到2015年的17.4%,這說明經過幾十年時間的發展,我國流通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且流通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不斷加強,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開始顯現。
隨著近幾年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我國經濟開始走向多元化,線上網絡銷售和線下實體經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再加上民營資本和外企的加入,我國流通產業開始向電子化、網絡化和連鎖化進一步拓展。第一,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這一新興商業模式的迅猛發展,截止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交易規模達到了16.3萬億元,同比增長22.3%,這代表著我國電子商務產業開始強勢崛起,而流通業作為電子商務模式中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開始向電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第二,依靠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我國流通產業的網絡化和信息化不斷提升,根據市場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批發零售行業中,81.2%的企業都實現了聯網,開始利用互聯網辦公,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開始試水線上采購等方式;第三,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零售業尤其是連鎖零售業的發展不斷加快,這也使我國流通產業不斷向連鎖化的方向發展。
(二)我國居民消費發展現狀及趨勢
居民消費總體狀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增長,對消費的熱情也水漲船高,但是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產生了較大的波動,居民的消費也受到些許影響。因此,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是保證我國經濟快速、平穩發展的根基。
要對一個國家的居民消費總體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其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和最終消費率。從圖2可以看出,在2006年到2015年這段時期,我國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長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尤其是2006-2008年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長連年攀升,到2008年達到了近十幾年的頂峰,但受2008年次貸危機的影響,從2009年開始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速開始逐年放緩,但總體增速仍然超過了GDP增長,顯示出居民對消費的極大熱情。另一方面,居民最終消費率雖然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但整體上仍處于較理想的水平,隨著個人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增長,居民最終消費率將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
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消費結構升級主要是指居民的消費層次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級,而最能突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的就是恩格爾系數的降低。從表1可以看出,在1990年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主要以食品消費為主,文化娛樂及交通醫療方面的支出占比較小,此時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增長,到2015年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在總消費支出的占比進一步減少,用于文化、娛樂和交通及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這說明我國居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在精神層面的消費支出開始增加,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更加明顯。
消費逐步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居民的消費結構開始從溫飽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升級,這種局面可以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同時也有益于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自2014年起,我國開始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中等收入居民在全體居民中的占比不斷增加,這類群體的迅速崛起有效地促進了我國的消費結構向服務型消費進一步發展,同時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者群體,正逐漸成為我國服務型消費的主要消費力量。
如圖3所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從一開始的353.46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7563.44元,年均增長14.2%;同時,居民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到2015年其在總消費支出的占比超過了45%,未來幾年,我國居民的服務型消費支出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流通要素變化與消費結構變化的互動關系分析
(一)流通產業發展是影響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首先,流通是實現消費的前提,消費是社會化再生產的最終環節,是流通環節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質量和經濟運行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但是在現行的貨幣機制下,要想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必須要以商品流通為媒介,整合現有的流通資源并加以利用;其次,流通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擴大消費的規模,生產商的產品只有依靠流通才能轉化為商品,才能為各級社會分工者帶來收入,從而擴大消費的規模,進而促進消費升級。
(二)流通渠道影響消費結構升級
當前,我國仍存在商品流通渠道不暢,商品交易不發達的狀況,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順暢程度以及消費結構升級的實現程度。所以,必須通過流通環節,將商品的流通渠道梳理好,使商品順利地從生產領域過度到消費領域,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
對流通渠道進行疏通,不僅有助于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第一,順暢的流通渠道,可以使商品更加方便快捷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及時地滿足消費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消費質量;第二,順暢的流通渠道,能夠有效地拉動內需,促進新消費的形成,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第三,順暢的流通渠道,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水平,比如,“家電下鄉”計劃的實行,使農村地區居民能夠建立和外界的互動交流,提升整體文化素質和水平,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為消費結構的升級奠定基礎。
(三)流通環境影響消費結構升級
流通環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市場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流通環境、流通秩序、流通安全等都是影響該地區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因素。
首先,流通環境影響消費結構的升級,一個地區流通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該地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滿足。良好的流通環境可以對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消費心理產生積極影響,幫助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提升消費質量,有利于消費結構的升級。反之,如果該地區流通產業發展緩慢,則會破壞當地的流通環境,不能及時地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升級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流通秩序影響消費結構升級,混亂的流通秩序會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不利于消費者的消費實現。現階段我國流通行業中很多流通企業盲目地追求高利潤和低成本,不注意流通秩序的建立和維護,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消費者對國內消費市場失去信心,對我國的流通秩序和消費秩序造成嚴重的損害,更加阻礙了我國消費結構的升級。
再次,流通安全影響消費結構升級,商品的流通環節涉及諸多安全問題,比如農副產品的儲存、運輸等環節不注意保鮮防潮很容易導致腐敗變質等狀況的發生。如果流通中的安全問題不能解決,消費者的消費安全就不能保證,導致消費者的利益受損,長此以往,消費者自然會失去消費信心,這會極大的影響消費實現,進而影響消費結構的升級。
(四)流通效率影響消費結構升級
從圖4可以看出,流通行業效率的提升,能夠有效的促進流通組織成本的降低,由此帶動流通費用的下降,使流通企業的從業人員收入提升,而從業人員收入提升后,必然會對消費有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由此可以刺激消費,帶動消費結構的升級。
流通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在滿足消費者基本消費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追求商業利潤的最大化,而流通效率的提升不僅能夠幫助流通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企業運作效率,還可以通過簡化交易環節,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使消費者減少預期支出,提升消費者的相對收入,從而刺激消費者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享受型消費和服務型消費中,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
優化流通產業發展與消費升級的路徑
(一)整合現有資源,推動流通產業發展
在推動流通業發展方面,需要認識到盲目追求流通規模的擴張并不能有效地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對流通規模的盲目擴張只會降低流通規模的擴張效率。要想真正推進流通產業的發展,擴大流通規模,促進消費升級,需要有效地整合現有的流通資源,提升流通效率。從政府層面來講,首先要積極引導零售企業和批發市場等轉型升級,結合物流、電商等現代流通方式,將其打造成具備“精、專、便、廉”等特色的現代商貿流通企業,同時要積極加快現有流通企業的制度改革和企業戰略創新,將盲目地追求量的擴張升華為追求質的提升;然后,要積極促進物質型服務行業和生活型服務行業的轉型和升級,積極培養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和意識,積極引導流通企業開拓服務型行業新模式,為消費市場的擴張、消費結構的升級、整體經濟的增長提供強大的支撐。從企業層面來講,在追求規模的擴張和企業成本降低的同時,要將流通企業質的提升放在企業戰略的層面加以重視,要注重整合流通企業的現有資源,疏通企業流通渠道,提升企業流通安全,使消費者對流通企業和流通環境重拾信心,建立消費者的消費自信,為消費升級墊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流通企業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互聯網高新技術為依托,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體系和物流信息反饋系統,提升物流效率,減少消費者的物流成本,使消費者的相對收入提升,刺激消費,促進消費升級。
(二)推動流通創新,建設高效流通渠道
在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的風口,我國應該積極推進流通行業同互聯網的融合,積極推動流通創新,同時努力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渠道,使消費者的消費更加順暢,進而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首先,從政府層面要強化流通創新的重要性,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制度,鼓勵流通行業創新,并將其放在國家戰略的層面加以扶持;其次,要積極促進流通結構的調整和創新,建立集約化、組織化的流通企業,疏通流通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流通組織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再次,要重視批發市場的創新,批發市場的創新是流通創新的重要體現,要牽頭建立重量級、領頭型批發企業,將簡單的市場數量的擴張轉變為提升整體批發業的行業質量,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最后,要善于利用互聯網高新技術,推進流通行業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依靠信息技術完成流通業務流程,建設高效的流通渠道,實現跨地區、跨流程的互動,提升信息溝通效率和質量,為消費結構的升級奠定堅實的流通基礎。
(三)創新流通業態,推進“互聯網+物流”
創新流通業態,推進“互聯網+物流”是推動流通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未來C2B模式將成為流通行業的主流模式,因此,推進“互聯網+物流”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一方面,物流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自身的產品及服務,形成品牌效應;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增加消費者粘性。物流企業要將這兩方面有機結合,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完美對接,創新流通業態,積極彌補自身的不足,突顯企業自身的長處。同時,要積極鼓勵流通行業創新流通業態,比如流通企業可以進行全渠道經營,積極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促進電子商務與現代流通業的融合,發展協同經濟新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優勢,拓寬流通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發展現代物流,提升流通效率
物流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商貿流通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通過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提升流通效率來實現商貿流通現代化,是實現經濟轉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刺激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有效途徑。我國現代流通業發展才剛起步,整體流通效率還比較低,這極大地制約著我國現代流通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要破除現在的發展困境就要積極建立完整、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大物流行業的資金投入,提升物流流通效率,這不僅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有極大的貢獻作用,也可以有效地促進流通行業的綠色、穩定、可持續發展,還有助于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消費升級。
結語
我國經濟當前正處于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需要調整,要想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產業是必由之路。從本文對流通要素變化與消費結構變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流通規模、流通效率和流通渠道為代表的現代流通產業對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是最顯著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對流通產業的系統性剖析對消費升級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流通產業是我國的支柱性和先導性產業,由它帶動的消費結構的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發展現代流通產業,實現消費促進和消費結構升級,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質量和運行效率,真正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振興。
參考文獻:
1.趙嫻.發展流通產業,實現消費促進和結構升級[J].中國流通經濟,2016(9)
2.陳其超.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與消費需求的配合性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2)
3.王世進,周敏,司增綽.流通產業促進我國居民消費的作用機理與市政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4(11)
4.韓樹斌.基于VEC模型的我國流通產業發展與居民消費關系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2)
5.孫敬水,姚志.現代流通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進展[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