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群
摘 要:財務報表中總結并呈現了公司的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并將其以書面資料的形式記錄備案,為公司制定生產策略提供參考及依據。財務報表中使用了分析或者比較的編制方法,對公司的盈利情況、運營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做出總結評估,以便于更好地開展生產活動。通過財務報表,領導者和合作方能夠掌握公司之前一段時間的財務情況。下文中,筆者將從參與公司財務報表編制的經驗,總結國內現階段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以提供意見及參考。
關鍵字:方法策略;分析總結;財務報表;評估管理;公司
財務報表是對公司經營策略、生產活動的有條理、系統、全面地反饋與分析,有助于公司利益相關人、債權人、決策人了解公司的運作情況,并對合作項目、經營策略做出判斷。從實際情況看,在公司財務報表的編制與分析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作用,需要加以注意和糾正,以提升財務報表的編制質量。
一、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因素
1.時效性因素
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過程中,應當確保報表中信息數據的及時、有效,為相關人傳遞披露有用的信息。但從某些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財務報表具有滯后性,不能夠真實反饋公司當下的經營問題,對財務信息數據的披露分析時間過長,影響了財務報表的質量。依據我國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公司應當在年度結算之后的四個月以內,完成財務報表的報送傳遞,但對于接收方來說,這些數據是對公司近半年之前的財務情況分析,不能夠代表公司眼前的財務狀況,因此用以參考、分析的作用價值非常低。
2.真實性不足
要確保財務報表的水平,首先應當保證其中信息的可靠、有效、真實,但從部分情況來看,公司在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存在失誤或者填報虛假信息行為,違反了公司關于財務管理的規定,財務編制過程中為了迎合接收方的預期和心理,篡改了公司的財務數據,偽造了公司的盈利收益和真實財務情況。
3.可比性因素
依據我國會計從業守則的相關內容,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公司性質,靈活選擇財務報表編制的方法。這意味著,只有類似或者相同的交易項目,其財務編制方法才是固定和一致的,便于比較、判斷公司在不同時間段內的類似或者相同交易項目的利潤收益和經營狀況,如果確實需要使用不同的財務編制方法,應當在財務報表中附注說明;但上述做法的缺陷是,不同的交易項目使用了不同的財務分析與編制方法,則不能夠對該交易項目之前的財務狀況作出縱向時間方面的比較判斷。
4.欠缺完整性
財務報表的編制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用以分析評估各類型交易項目的經濟價值。但實際當中,部分公司制定的重要經營策略、財務事項,無法使用貨幣為單位進行統計評估,損害了財務報表編制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接收者通過財務報表去評估分析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舉例說明,諸如智能成果、科學技術、勞動力價值等對于公司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無形資產內容,都無法用精確的價格換算并顯示在財務報表中,需要公司負責人和合作方綜合考量自主判斷。
二、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問題
1.比較分析法的問題分析
在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分析比較的方法是其中最為常用、基礎的編制方法,該種財務分析方法能夠分析、對比類似或者相同交易項目的貨幣價格,評估其中存在差異的理由原因,為公司調整經營策略提供參考。在采用分析比較財務編制方法的時候,要注意比較的對象和比較的標準,以經營方式、生產規模、技術類型、產品種類為類型劃分的標準,其缺陷是不能夠突破上述限制作出比較,縮小了分析比較的范圍,降低了財務分析的全面性。
2.趨勢分析法的問題分析
趨勢分析的財務編制方法可以理解為,將公司相近年限中的財務報表數據整理匯總,從縱向時間上對公司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該種分析方法的應用優勢為,可以詳細比較臨近幾年中公司的財務及運營情況,對公司的發展趨勢有所判斷;其缺陷為,僅僅能夠對財務報表中的數據信息做出比較,但是無法估算通貨膨脹、會計法規與準則、國家政策及法律對市場調控的影響,因此該種分析方法具有限制條件。
3.比率分析法的問題分析
比率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包括動態比率分析、構成比率分析和相關比率分析三種類型,其利用比率的數值計算與評估方法,評價、計量和考察被評估對象之間的財務關系和財務狀況。我們經常使用的分析比率方法有:庫存周轉比率、資金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比率,其應用優勢表現為,簡單容易,便于理解,操作簡單,能夠廣泛適用于財務編制與分析工作中。其不足與缺陷為,無法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運作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做出評估,僅僅能夠對報表中列明的事項及數據做出比較,具有局限性。
4.綜合分析法的問題分析
綜合分析法的意圖是: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把事物拆分成各個組成部分,對各個部分加以研究,并把各個部分聯系起來再加以綜合考查,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綜合分析法很多,常用的有杜邦分析法、綜合系數分析法等。杜邦分析法只分析了企業的財務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企業的內在經濟實力。此外,杜邦分析法尚沒有解決無形資產的估值問題,難以準確分析企業的現金流,其重點揭示的是短期財務的結果,而不能反映企業的長期價值。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優化策略
1.遵守國家法律及政策
只有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才能據以決策正確有利的企業前途。財會人員編制財務報表時,應本著客觀、真實和公允的態度,應具備《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的精神,使企業各項財務數據的得到真實的反映。如此,得到的好處有三:一是無后顧之憂。當披露的信息都是真實的,就不需要擔心審計、稅務、證監等部門的檢查抽查。二是做賬輕松。做假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讓連續幾年的賬務天衣無縫不僅極累,也不可能。三是有利決策。只有掌握了真實正確的基礎資料,才能據此制定出真正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策略。
2.開展財務報表的監督工作
單純依靠財會人員的自覺有時候并不可靠,對于監督的實施和加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為了財務資料的詳實,建議上市公司努力完善內部控制,充分發揮監事會等內部監督部門的作用。尤其是督促財會部門加大對無法用數據體現的,如管理層的變更、公司的停復產、對外公司進行擔保、當年度涉及訴訟案件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的范圍,提高披露要求。充分運用報表附注對于三大財務報表的補充說明作用。應適當增加對企業經營業務、市場份額、主要競爭對手、用戶評價反映、企業發展目標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以及對企業內部股東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等的披露。這便于財務信息使用者多方面了解企業的財務信息,從而掌握經營狀況,做出正確決策。
3.建立多元化的財務指標評估機制
財務報表的編制與分析工作中,應當建立多元化的財務指標評估機制,通過評估指標判斷公司未來及過去的經營水平和生產能力。由于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公司經營領域的多樣化,使用單一的評估指標無法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做出整體上的全面分析,應當全方位、多視角、多側面的對公司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科學選擇幾種或者一種評估指標,從靜態與動態、定性與定量、內部與外部、橫向與縱向等多個角度,對公司財務狀況實施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1]方成德.淺析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進措施[J/OL].中國商論,2018(09):101-103.
[2]甘靜.管理用財務報表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OL].財會學習,2018(02):66.
[3]張佳禹.大數據時代下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研究--以A公司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04):148-149.
[4]王旦云.試論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進辦法[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2):58-59.
[5]毛艷.淺析財務報表分析法在中小企業管理診斷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8(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