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 王川
摘 要: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趨勢良好,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珠海經濟、就業貢獻較大,內部結構逐漸趨于優化,但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表現為生產性服務業供給不足,整體實力弱,科技服務業缺乏帶動作用;生產性服務業潛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不足,企業服務外包程度不高;城市間競爭加劇,珠海現有生產性服務業無法滿足本地需求。珠海市有必要抓住機遇,出臺政策,加快生產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供給;需求;服務外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高端制造業最有滲透力和影響力的產業之一,是為工業生產過程提供保障服務的行業。主要包括技術研發、知識產權保護、信息服務、法律服務、金融、節能與環保服務、物流配送等行業。當前國家、省、市把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來抓,珠海市有必要抓住機遇,出臺政策,加快生產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總體上看,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趨勢良好,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珠海經濟、就業貢獻較大,內部結構逐漸趨于優化,但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有效供給與需求不足,急待大力扶持與推進。
一、生產性服務業供給不足,整體實力弱,科技服務業缺乏帶動作用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值為30.19%,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基本維持在25%左右,既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又遠低于廣州、深圳的40%。2014年珠海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與人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507.9億元和18.04萬元,廣州、深圳與中山的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與人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7153.78億元和26.65萬元,6462.58億元和61.84萬元、787.27億元和22.87萬元。可見,珠海生產性服務業僅占廣州、深圳與中山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的7.10%、7.86%與64.51%,且人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都低于廣州、深圳與中山這三個城市。因此,珠海生產性服務業生產能力低下和供給不足,發展呈現滯后態勢。
珠海市科技服務業規模偏小,從2014年來看,其增加值僅有234418萬元,僅占生產性服務業的4.62%,占珠海市生產總值的1.25%,遠低于廣州、深圳科技服務業的增加值(廣州為4214822萬元、深圳為4131849萬元)。可見目前珠海大部分科技服務機構缺乏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高素質科技服務業從業人員呈現短缺態勢,科技服務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機制尚未形成。“十二五”期間,珠海市科技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期間科技服務業占生產性服務業的比值基本維持在4.5%左右,水平較低;占GDP的比重則由2011年的0.62%增長到2015年的1.26%,4年以來僅增長了0.65個百分點,增長速度緩慢。
二、生產性服務業潛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不足,企業服務外包程度不高
當前,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面臨潛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珠海市2015年制造業增加值為777.15億元。按照全球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之間的比例關系,每一元制造業的增加值,需要一元以上生產性服務業的配套服務,這意味著2015年珠海市至少需要777億元以上的配套服務需求,而同一時期珠海市服務業的增加值僅為674.3億元,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更低,遠未達到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生產性服務業供需缺口巨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相當數量的生產制造型企業生產模式陳舊,競爭策略還在使用傳統的低價策略,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升級的速度較為緩慢。相當數量的工業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自主創新和技術服務的需求,對外包服務需求程度很低。
另一方面,珠海市大工業企業集團的在企業內部即完成了生產服務活動,不需要專門的科技服務機構提供服務。這是由于大企業長期以來在企業內部自己建立了一套生產服務體系,從而在企業內部開展專業化分工,從而使得本可以由外包的方式完成的服務活動,由企業自身進行了消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生產性服務業市場的有效需求,致使制造業成本很高,效益降低。如羅西尼、格力電器等大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工業設計部門、供應鏈管理部門、電子商務部門,有些部門逐步發展為公司,但這些部門一般僅服務于母體企業,社會化、專業化水平低,服務范圍狹窄,尚不具備向外部發展的能力。
此外,珠海市企業服務外包程度不高還受制于珠海市缺乏符合條件的外包人才,特別是缺乏精通和熟悉軟件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深諳國際貿易慣例和跨國外包服務經驗的專業人才。
三、城市間競爭加劇,珠海現有生產性服務業無法滿足本地需求
目前,珠海生產性服務規模較小,影響力及輻射范圍不足,如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咨詢和培訓、金融服務等發展滯后。由于目前交通條件的改善,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覆蓋,極大制約了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高智力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如珠海市的供應鏈管理、工業設計業務基本上被深圳壟斷。
四、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
在供給方面,一是積極進行體制機制的改革,建立公平和規范的生產性服務業市場準入制度,打破行業壟斷,增強市場活力和競爭程度,打造高效、專業化的珠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市場。二是要圍繞珠海市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重點開拓信息技術服務、工業設計、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效供給,特別是要強化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在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等關鍵領域對工業企業的服務能力,提升其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水平。
需求方面,一是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將核心業務由加工制造逐步轉向技術開發、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將非核心的生產性服務環節外包給專門的生產性服務企業。要加快推動工業企業服務化,引導傳統工業在價值鏈分工上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從而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需求。二是要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增強工業設計、品牌培育、技術服務與之關聯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需求,有效拓展工業制造與生產性服務業聯動發展的領域。
參考文獻:
[1]高壽華,魏艷秋.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浙江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研究.物流科技,2017.3.
[2]林夢.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研究.商業經濟,2007.07.
[3]郭東海.山東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問題研究.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1.05.
[4]燕珍.珠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模式的探討.特區經濟,2010.05.
[5]劉勇.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戰略意義與政策取向.中國經貿導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