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靜
內容摘要:一線城市作為我國綜合發展的重要城市,相比于二線城市而言,經濟狀態和社會消費水平差異性巨大,致使不同級別城市的商貿流通業產出效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而要想實現全國商貿流通業產出效應的整體性擴大,就要依賴于一線城市該行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本文從此視角出發,以全國商貿流通行業范圍切入分析其整體產出效應,據此進一步深入分析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在綜合分析一、二線城市行業差異性之后提出應放大一線城市溢出效應,提出實現一、二線城市該行業擴大產出的建議。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產出效應 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 溢出效應
所謂一線城市,百度百科給出的概念指的是包括經濟、政治等一系列社會活動在內均位于全國領先位置,且相對于其他城市而言具有一定主導、帶動和輻射效應的大型城市。國內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極大改善了流通方式(孫錦、王宏斐、曹秀麗,2015),而作為城市建設中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更是發展商貿流通業的前沿陣地。目前我國能夠進入一線城市范疇的僅有四個,即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城市的主導、帶動和輻射效應的生成和體現源于諸多方面,經濟水平作為重要組成,對于各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可想而知。在眾多產業當中,商貿流通業所具有的最為鮮明的特點即表現在行業滲透率之充分和覆蓋率之廣泛兩大層面,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水平不斷增長,為該行業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猛增直接反映著我國商貿流通業的進步態勢,該指標于2016年已經突破33萬億元,同比增長數值將近10萬億元,且該行業在全國GDP當中所占的比重更是達到12.9%,其強大的經濟作用力顯而易見。雖然結合諸多研究能夠看出我國各地區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于經濟的影響力巨大,但產業和經濟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卻可歸為一體,也就是彼此之間相互推進又相互制約,正相關效應明顯。我國除了一線城市之外的二線城市等更多地區經濟實力均難以與一線城市相提并論,產業差異性因此而生成。加之新形勢下傳統產業結構重組之迫切性使然,很多地區的商貿流通業更是受此影響而在缺失產業整體規劃的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混亂狀態,如此反倒通過對比進一步映射出了一線城市該行業的良好格局。發揮并擴大主導、帶動和輻射效應是一線城市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不同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性為背景分析一線城市該行業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對于更好地推動全國商貿流通業的整體化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商貿流通業整體產出效應
從加入WTO開始,直至當今國際貿易格局不斷重塑,我國市場經濟新形勢下的大眾消費活躍值不斷上升,由此為商貿流通業的全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該行業與更多其他行業之間均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無論是行業滲透率抑或是覆蓋范圍均無比龐大,這種基于多個行業所整合的巨大影響力,決定了商貿流通業具有其他行業所不及的優勢(趙霞、蔡文浩、徐永鋒,2014)。作為生產方和消費者中間的橋梁產業,該行業態勢的衡量標準大可依據社會消費零售指標加以判斷,縱觀2000年至2016年間,行業增加值的年均增幅高達12.9%,從2000年的3.9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已超過33萬億元。經濟建設作為社會乃至于一國發展之根本,既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環境,同時也受益于各個行業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所有行業的產出效應最終都會殊途同歸而對經濟起到直接性影響。商貿流通業作為經濟領域重要產業,產出效應更為巨大,如表1所示。
通過表1數據能夠看出,自2006年至2016年間,以每兩年為單位的商貿流通業各項相關指標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狀態,整體產出效應亦會借此形勢而被不斷放大。盡管商貿流通業已于現階段獲得了明顯的階段性進步,但以消費為基礎的行業地域性差異卻客觀存在。也就是說,我國各地區經濟狀況不同,決定了社會消費能力不同,而商貿流通業必然受制于此,會依據不同城市的經濟導向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國一線城市擔負著全國主導、帶動和輻射其他城市的重要職能,經濟的相對發達必然更有益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2015);與之相比,二線城市綜合實力顯然不及,甚至可能拉低行業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分析一線城市行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并以此為依據通過影響因素的挖掘尋找一線城市溢出效應的放大策略,具有極其現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
(一)一線城市對二線城市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一線城市綜合實力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主體,各方面指標均處于全國前列。以2016年一線城市GDP指標為例,四個城市該指標值分別為2.30萬億元、2.51萬億元、1.81萬億元和1.75萬億元,在全國所有城市當中除香港和臺北之外穩居內地前四位。該指標直接反映城市經濟水平,據此優勢,對于二線城市發展所起到的帶動作用也就能夠體現于以下方面:首先,一線城市經濟具有強大的周邊輻射效應,更多二線城市將受益于此,為經濟建設創設更好的環境;其次,政策、資金、人才、金融等方面均能夠對各產業起到更強大的保障支持,集群效應的形成與推廣力度明顯,很多產業能夠據此打造榜樣工程,為二線城市提供示范性引導;再次,經濟水平相對發達,同各產業之間架構良性互動模式,從而通過產業的協同而面向二線城市不斷擴大產業輻射范圍,助力于二線城市經濟的增長。據此,商貿流通業作為現代城市經濟領域中的重要產業,利用一線城市的綜合環境優勢致力于通過溢出效應的不斷擴大牽動二線城市該行業的穩步發展大有可為。
(二)一、二線商貿流通業產出效應差異性對比
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溢出效應的生成,需要以一線城市該行業發展態勢優于二線城市為前提。至于該行業某個領域溢出效應的生成,很多現有研究均通過實證檢驗等方法借定量分析給出具體結論(詹浩勇、馮金麗,2016)。但本文認為,商貿流通行業本身范圍巨大,且在各個行業領域具有極強的滲透力,產出效應也并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從此角度來講,要想更清晰地把握住一線城市行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最直接的方法即是通過相關指標的對比尋找二線城市商貿流通業各相關指標同一線城市之間的落差。
目前我國一線城市僅有四個,依據八大區域劃分之后的結果來看,四個城市分別位于我國沿海北部(北京)、沿海東部(上海)和沿海南部(廣州、深圳)。相比之下,二線城市數量眾多且遍布各區域,若僅以幾個城市為例分析難具代表性。而一線城市主要功能定位于對周邊城市的主導、帶動和輻射作用,那么通過對八大區域商貿流通業相關指標的對比,即能夠透視出一線城市行業的產出效應。以一線城市為核心的區域社會消費零售指標、就業指標和GDP指標均處于我國領先水平,而除此三個區域之外的城市,各指標的差異性則相對明顯。詳見表2所示。
依據表2,對我國一線城市所在區域和非一線城市區域商貿流通業相關指標對比能夠看出,該行業在一線城市當中的發展處于領先水平,由此對二線城市行業產出的溢出效應即客觀成立。而二線城市相比之下所存在的不足,則涉及多方面影響因素,放大一線城市行業溢出效應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動二線城市該行業的發展,那么即有必要通過差異性影響因素的對比以擴大一線城市溢出效應為基礎加速一、二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的均衡化。
我國一、二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性的影響因素
依據一線城市所處宏觀背景和發展現狀,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性的影響因素可大體歸為四個方面,具體見圖1所示。正是此差異性的存在,決定了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
首先,地理區位。一線城市均處于我國沿海地區,流通渠道兼具海陸運輸便利性。作為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根本基礎,流通的便利性和成本關系重大。相比之下,更多二線城市分布于其他區域,不僅流通渠道限制性明顯,同時更難以使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獲得更多人才支持,勞動力難以滿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切實之需,成為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性的現實阻礙因素(宋則、趙凱,2015)。
其次,經濟水平。一、二線城市經濟水平的差距實為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的基礎性影響因素。作為聯通生產方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該行業要想實現良好的發展必然要更多依賴于消費指數的上升。促進生產,才能促進消費,一線城市所在地GDP對經濟貢獻率遠遠領先于其他地區,受此影響,二線城市的資源聚集度、生產要素、交通設施等方面的發展空間必然受限,加劇著不同城市行業產出的差異性(徐麗等,2017)。
再次,工業化進程。回顧商貿流通業雛形,就是為各生產單位提供材料和成品的運輸模式,只有工業發達,才能更好地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繁榮。而目前我國一線城市工業發展的領先優勢眾所周知,無論是流通渠道抑或是行業的主體構成和運行機制等對于二線城市來說均具有極佳的借鑒參考價值,如此也為溢出效應的生成奠定了充足的保障。
最后,市場化狀態。商貿流通業的產出規模,直接受到市場決定性影響。之所以行業發展至今能夠取得良好成就,最直接動力即在于市場經濟體制的越發完善(徐永鋒等,2015)。一線城市市場經濟體系優于二線城市,市場活躍度也更高,商貿流通業所處環境優越,決定了行業發展對于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巨大。
具體對策措施
我國商貿流通業因城市建設水平的差異而發展程度各不相同,商貿流通業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繁榮程度的窗口(吳愛麗,2015),一、二線城市之間存在的多方面差異致使商貿流通業產出效應明顯不同,一線城市該行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也是基于這種落差而存在。放大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溢出效應并以此促進行業的均衡化發展作為必要舉措,本文認為可從以下兩個視角入手:
首先,一線城市視角。一線城市作為我國重要城市,應明確地位確保主導、帶動和輻射效應的最大化發揮,以為其他城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據此,要想進一步放大商貿流通業產出對二線城市的溢出效應,一方面應當深化與更多二線城市之間的區域合作力度,構建優勢互補格局,以實際行動強化對二線城市的綜合支持,重視協同效應聯合更多二線城市共同做好商貿流通業環境的創新,比如用一線城市的技術優勢交換二線城市的資源優勢等,以此架構整體化模式放大聯盟合力;另一方面應積極推進市場體系的統一化建設。一、二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差異性實為市場體系缺乏統一的必然結果。對此,一線城市應當進一步發揮市場體系相對完善的優勢,通過資源基礎建設更多的大型商貿物流實體,借聯盟效應促進資源的共享。同時重點強化行業基礎設施保障性建設,進而不斷擴大規模,帶動更多二線城市與之接軌,放大對二線城市該行業的牽引力。
其次,二線城市視角。二線城市作為一線城市主導、帶動和輻射效應發揮的目標城市,應更多地受益于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產出對自身的溢出效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緊隨一線城市行業發展步伐而不斷加速縮減與之距離。一方面應結合地理區位做好交通樞紐建設,畢竟很多二線城市經濟水平難以上漲與地理區位有直接關聯。對此,二線城市應當對發展商貿流通業予以高度重視,加大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力度,只有架構更多的渠道,才能更好地同一線城市接軌,使商貿流通業跟上一線城市發展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結合地方實際狀況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具體而言,應由二線城市政府帶頭有針對性地放大自身的資源或產業優勢,完善相關制度,迎合一線城市商貿流通業發展取長補短,并將行業置于更高地位確保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性,行業實體經營更需引入一線城市的先進經驗與模式,整體化提高經營水平。
參考文獻:
1.孫錦,王宏斐,曹秀麗.城鄉商貿流通效率對城鎮化建設的影響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6)
2.趙霞,蔡文浩,徐永鋒.欠發達地區流通產業的關聯特征與宏觀經濟效應分析——以甘肅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9)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宋則,趙萍.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實證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5(3)
4.詹浩勇,馮金麗.西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4)
5.宋則,趙凱.商貿流通服務業外溢影響力表現在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經濟研究參考,2015(31)
6.徐麗,曾蓼.長江經濟帶商貿流通業區域差異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論壇,2017(6)
7.徐永鋒,吳,王志增.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地區差異與動態比較[J].商業研究,2015(6)
8.吳愛麗.基于城市商業圈布局的商貿流通業發展三維動態模型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