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飛
[摘 要]根據義務教育要求和小學生認知水平,準確運用教學三維理念,通過課堂實際教學,以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
[關鍵詞]:生活實際;教學;數學教材
教學生活實際化是當今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是現實生活本身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必然趨勢。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該注重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際問題為背景,將生活實際問題數學化,促進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激發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
學校的課堂教學往往采用較為固定的教學方法,已經形成了一套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新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堂教學形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隨著教學方法日益增多,對教學方法的探究也日益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就像蘇聯巴班斯基說的那樣,不可能存在“教學法上的‘百寶箱”。美國教學法工作者富蘭克爾也說過,“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把某種教學方法絕對化,也不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規律,我們應該做到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這一原則。因此當今教學論更傾向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并把幾種教學方法隨機應變的配合起來使用。
這樣的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法中也得到反映。例如蘇聯《小學數學教學法》就強調了,“教學方法必須跟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課堂組織形式密切相關,正是根據這些關系的需要決定了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可能把課堂教學的結構固定化、模式化。”美國C·芮代瑟爾在《小學數學教學》一書中也強調了,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數學知識的特點、所面對學生的水平以及教師的個人風格而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性、搭配性。
我們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究是符合當今新課改要求的。如有些教育工作者就提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就說明了教學要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經驗的教師即使講授同一個教學內容時,面對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時教學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的教師與上述原則不同,只是利用已有經驗,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想把課堂教學搞一個普遍適用的教學方法,使每一節課都按照同樣的模式進行教學,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現就把我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的比較適應當今新課改背景的教學方法介紹一下。
一、教學變的生活實際化的意義
在傳統教學中,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升學率,重視考高分等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題海戰術、機械記憶、“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等成為最好最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這就成為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相脫離這種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學方法生活實際化就是抑制這一現象產生的最好方法。同時,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類的生活正處在一個數字化、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中。現在的數學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形勢,社會需要,才能在教育教學方面立于不敗之地。小學數學教學也要將課本中的知識與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靈活使用教材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改進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變的生活實際化的方法
1.精心選取實際生活的數學素材,構建數學源于生活的概念。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曾提出:“現實原則”,就是數學教學要來源于生活實際,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善于去捕捉生活實際中的應用,精選生活素材。從而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通俗易懂的數學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驗證、匯報、總結等數學活動,發現生活實際中的數學知識及數學問題,借助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存在的意義,從而真正自主地獲取數學知識。例如:在二年級“克和千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設計了去超市購物這個課外環節,首先是利用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克和千克,“為了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班級開展聯歡會需要500克糖,2千克瓜子,5千克蘋果等”,接下來我就分組讓他們購買這些物品,并要求他們保留好購物小票,讓學生親自去完成這樣的生活問題,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購買完事后,讓他們親自感受一下500克是多少,2千克是多少,從中學習質量的單位有克,千克等。從而比較直觀的感受質量的多少,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精心設計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緊密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樣的預設能快速的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從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真正感悟數學的魅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解決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注重合理的,隨機應變的使用數學教材。課堂教學時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的情景,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
三、教學變的生活實際化要注意的事項
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討論的機會,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之中,養成愛數學的情感和學數學、用數學的習慣,為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而努力。
四、結語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創造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并給于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要讓數學應用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以研究的與時俱進的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去開展教學,注入五彩繽紛的生活化教學,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活,充滿新鮮,充滿活力。